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雨     
申赋渔 《阅读》2023,(32):36-37
<正>百花之王牡丹,又叫“谷雨花”。谷雨是它开花的日子。冬日凋零的御花园,让喝醉了酒的武则天索然无味,乘着酒兴,她在丝绢上写下一个荒唐的诏令:“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第二天清早,百花莫不慌张地开放,惟独牡丹,花骨朵也没有一粒。武则天恼羞成怒,下令把长安城所有的牡丹连根拔去,扔到洛阳一个荒凉的山谷。被贬的牡丹,竟开出更为奇异的花束,从而成就了千年的洛阳花会。  相似文献   

2.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家无礼则不兴,国无礼则不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古代更是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规程。教育礼仪作为礼仪制度的一种形式,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礼仪制度。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教育礼仪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揭示其背后的教育伦理内涵,力图寻找其与当今教育活动中礼仪规范的契合点,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教育活动形式、深化学生道德礼仪观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文献资料与社会分析法,从保护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和重塑社会礼仪等方面论述了将传统体育礼仪引入大学体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探讨了传统体育礼仪进大学的实现策略,要处理好传统体育礼仪与西方体育礼仪的关系;加强研究,正确估计,适度、灵活利用传统体育礼仪在大学生礼仪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体育院系的带动作用;建立以体育课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园礼文化建设为两翼的传统体育礼仪进大学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闯关东时期朝鲜半岛移民的迁入史及其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变过程,并立足新时代审视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闯关东时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革风易俗;发现“齐鲁文化”“闯关东精神”“家国归属感”是夯实朝鲜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因素;同时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礼仪高于胜负”“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契合“新时代礼仪文化”“新型举国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体育理念,以及能够加深各民族群众对生死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构,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推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从解读儒学中的礼仪意蕴入手,梳理了儒学视野下传统体育礼仪的表现形式与实施方式,剖析了当代中国体育礼仪文化的现状以及儒学对当代中国体育礼仪文化建设可能提供的帮助,探讨了儒学与中国当代体育礼仪文化融合的基本内容、方式和渠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儒学的中国当代体育礼仪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与社会分析法,对传统体育礼仪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传统体育礼仪具有重“礼”轻“体”,且对传统礼仪表现出皈依与反叛的两面性等特点;探索了传统体育礼仪对传统体育的影响,认为:使传统体育脱“俗”向“雅”,去竞技化而促进礼仪体育的发展,并间接促进传统体育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另外,约束了女子体育的发展,使部分项目脱离群众并走向神秘化。  相似文献   

7.
鲁迅、张爱玲都对传统家庭文化的负面作用给予了尖锐抨击与批判,两位作家都批判了传统家庭文化中的“家庭至上”倾向,“寡妇”现象和“老人中心”倾向等劣根因素,所不同的是,鲁迅侧重于对“吃人”文化的整体性反思,张爱玲则揭示了封建家庭文化对人性的异化,从一个特定角度表现了人性中的至恶至丑。不过两人殊途同归,都揭示了传统家庭文化中“被食、自食和食人”的恶性循环链  相似文献   

8.
端公所崇奉的庞杂神系背后,隐蕴着空间界域的“秩序”建构.通过深入诠解“二元对立”、“三界分层”、“五方区格”、“九州界域”等宏观性文化模态,确证了端公神鬼观念的空间界域与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深刻关联.作为西南各地端公共通的一种文化观念,端公在祭仪中频繁使用这些空间界域象征符号的意旨在于:将整个宇宙空间都纳入到仪式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仪式效力,以达至驱邪逐魔,恢复宇宙秩序清吉平安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牡丹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花卉植物之一,牡丹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源流久远、延续时间长、内涵复杂的文化现象之一,具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学的和艺术的等多元特征。牡丹的自然文化特征表现在它的植物学、药物学和园艺学特性;牡丹的历史文化特征在于它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并且有许多与牡丹有关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被持久传承和弘扬;牡丹的文学特征体现在描写牡丹的诗词歌赋丰富多彩;牡丹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牡丹作为绘画、陶瓷、歌曲、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描绘的对象得到了多种形式的艺术体现。这种多元性使得牡丹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中具有广泛影响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罗芳  康玉唐 《职大学报》2012,(1):115-116,73
注重礼仪培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仪培训应负担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注重广大青年对我国传统礼仪的学习,使广大青年形成比较完整的礼仪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并能在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中体现出较高水平的礼仪素养。  相似文献   

11.
论中西方体育文化中公平竞争精神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竞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传统有淡化竞争的倾向,西方文化则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倾向;这种差异在中西方体育精神上有同样的反映,即中国传统体育突出的是等级尊卑的礼仪秩序,西方体育文化突出的是公平竞争的精神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深入的进程中,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公平竞争精神有助于培养人们勇于竞争的观念以及公正平等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当代继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视角对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内涵及特性,重点论述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继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礼乐文明体系的重构,表现出迥异于前代的文化特征,进而铺就了中国两千年传统社会的浓重底色。作为当时最重要的文化形式,汉赋与汉画,彰显着时代主流文化心理、礼仪规范和审美意识的需求,形成了中国文学特定的文图关系。“制度名物,容有差殊”,名物是其表象,制度为其核心,以礼仪为纲领的名物制度对其创作起到了刚性约束,使之从题材内容到表达方式都遵从一定的规范与模式。汉赋与汉画成就为后世所承认,并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核心内容愈发突显,从而形成经典范式,并最终实现“文质彬彬”理想之达成。这种经典化的范式,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及文图关系转变影响深远。正确解读汉赋“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之本义,深入分析汉画“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之内涵,是研究汉代文学、图像的前提与关键。  相似文献   

14.
高校班级作为高校育人的一个基础组织,其文化育人功能尤为重要。而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在实践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外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录取通知书的下达、新生入学报到、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计划等方面初步探索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礼仪教育》是武汉市“九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1996年启动以来。经过三年的研究,现已按期完成,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目的与意义: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容十分丰富。“礼”与“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指社会制度、法规、规范,“仪”是行为表现形式,“礼”是“仪”的标准,“仪”是“礼”的具体化、形象化。不同  相似文献   

16.
崔小云  黄威 《职大学报》2007,(1):128-130
在倡导素质教育和“礼仪为先”的校园,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本中的礼仪、人际交往等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使同学们在短暂的校园生活中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这应该成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本课程的要求,结合广泛的实例,从个人仪表礼仪、言谈举止礼仪、通讯礼仪、接待礼仪等方面进行剖析,阐述了“礼仪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和具备良好的礼仪水准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此加深同学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理性思维,增强“礼仪观”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自周公孔子制礼作乐奠基,到《大唐开元礼》纂成定型,而后又传承宋元明清,传统礼仪绵延3000年。这种礼仪在古代文化中占据着基干和核心的位置,是如台湾大学高明士教授所说:“如果要以简单的文字来说明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分,实当举礼、律两者。”(《论武德列贞观礼的成立》)礼法涵盖了文化活动的主要部分,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评论周秦汉唐礼仪文化,应给予一个怎样的价值判断呢?礼仪最早的产生在人类社会文明曙光初绽的远古时代,在原始的渔猎采集极低下的生产力下,能得到的维持生命的食物经常是极为有限的。需要一种强制和自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能够平均分配食物,人类社会的第一礼“饮食之礼”,就这样体现着克制和公正,产生出来了。《礼记·礼运》篇对此有个出色的论断:”夫礼  相似文献   

18.
中西谈吐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谈吐礼仪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礼仪文化.本文对比中西方谈吐礼仪的差异,并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剖析中西谈吐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人无食则饥,无礼则俗。故饮食和礼仪对于人类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礼仪的源泉,特定的礼仪反映着特定的文化,本文主要将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做对比,通过对形成的原始动力、发展中的分化现象以及对人性格特征的影响等角度的探究,浅析中西方饮食礼仪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学中的再现与创新,余华有着更加深沉的铺设以及独特的表现方式。较之余华作品偏重于勾勒的苦难和生死维度,其平淡散播在作品细节中的传统文化精华是极易被忽视的另一个维度,两者一明一暗、一浓一淡,为其作品拉开了“活着”的空间。余华“冷静”地将传统文化置于角色现实生活的点滴进程或冲突事件中,不特别刻画或者烘托,令读者在现实和平淡的文脉中体悟传统文化的根基,不失为当代文学融合传统文化的一种务实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