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事,就连我这个平日里整天笑嘻嘻的快乐小姑娘也不例外。可我的“怕”却很有趣,各位有兴趣的话,接着看吧。听了我的第一怕,你会笑掉大牙的。因为——我“怕”我的名字。我“怕”名字自然是有苦衷的,只因为……我的名字叫张,爸爸说,“”字有美玉、宝玉的意思,所以,十年来,我一直为拥有这个名字而自豪。可是因为那件事,我开始讨厌、“惧怕”我的名字了。有一段时间,电视里正在播古装大片《倚天屠龙记》。这部戏里主人公张无忌的师公张三丰,人称张真人。“真”字跟我的“”字不仅字体很像,连发音都差不多。于是,班上有人开始叫…  相似文献   

2.
减轻负担能不能提高质量?开初,我们的思想负担很重。怕学生学少了,怕学生玩野了心,怕…,总之是怕降低质量。因此在减轻负担的时候.“怕”字当头,带着一大堆思想障碍。“怕”从何来?这次通过学习,我们比较认真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要学会”变为”要会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因此.近几年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了高效阅读教改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实验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高效阅读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具体训练,使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0字以上,阅读效率达到每分钟500字左右(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  相似文献   

4.
说到转化后进生,人们通常会想到一个字:爱!我体会,简单的“爱”不能使教育一步到位。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深深感受到:转化后进生,应该唱好“三部曲”——“怕、服、爱”。序曲:让后进生“怕”  相似文献   

5.
试论“字族文识字”的汉民族特色卢正体“字族文”是以汉字的某一字族为生字所创编的诗歌和散文,“字族文识字”就是通过教学手段由学习字族文来学习这一字族的识字新方法、新流派。它是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教育界的教改新成果。通过一定规模的正式实验,效果显著,实验学...  相似文献   

6.
“怕后生笑我”夜深了,欧阳修伏案灯下,专心致志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打趣说:“你又不是小学生,还这样认真改文章。难道怕先生责怪么?”欧阳修说:‘哦写文章是要留给后人看的,所以这样认真修改,是担心文章里还有什么毛病,怕后生笑话我啊!”“删”鲁迅先生有一次给北大学生讲课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删”字,并且对学生说:“你们问我写文章有什么秘诀,我也说不出,要说经验,略有一点,这个‘删’字就是从我的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动‘吠刀”刘绍棠的长篇小说《地火》定稿时有50万字。当时,许多出版社争着向他索稿…  相似文献   

7.
因为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所以有幸认识了《山东教育》。一来二往,竟到了“热恋”的地步。每次相会,我都是认真地倾听她娓娓道来:谈教改、讲教法、说备课……令我受益匪浅。尤其重要的是,她为居于偏僻乡村的我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这个窗口,我了解了省内、省外乃至世界发达国家的教改情况。因此,我在教学中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虽是“热恋”,但我也有不满:“读者反馈表”印刷得不是地方。能否把它印在单一张纸上或其反面不要印刷文章。如果每次把“读者反馈表”裁下来,又怕另一面的好东西丢了。我的“热恋”$枣庄市台儿庄区兰…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最头痛的就是学生的作文。每当看着一篇篇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生拉硬凑的文章,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于是,“怕”字不知不觉出现在我的心里。为了消除这种“怕”的心理,我对学生每次作文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尝试使用“成功作文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奇异的“发现”,那就是在我们家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秘密,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连环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上,我正教学生学习b和p的发音。平日里顽皮的陈刚这时却闭着眼,翘着嘴,无精打彩地趴在桌上。趁其他同学互相对练拼读的时候,我悄悄来到他的身边。“陈刚,和老师一起练习对读,好吗?”陈刚慢慢地站起来,低头说:“阳老师,我……我怕。”原来陈刚说话有点大舌头,读音读不准。找到了原因,我立刻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我装做没听见的样子,又问一遍:“你说什么?”等了许久,他慢慢地抬起头来,艰难地吐出两个字:“我怕。”听到他勇敢地说出了这两个字,我作出非常惊讶的表情:“陈刚,你不但勇敢地说出了不敢读的原因,而且学会了p和b的拼读,拼出了p-…  相似文献   

11.
每次在给同学们批改作文时 ,经常发现同学们在给“说”字打标点时 ,错处很多。现将如何给“说”字打标点 ,举几个典型例子 ,略加评析。1、不打标点作文时并不是一遇到“说”字都要给它打上标点符号 ,要看引没引用原话 ,引用了原话就打 ,没有引用就不打。例如 :只有我急得要哭 ,母亲却竭力地嘱咐我 ,说万不能装模装样 ,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 ,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2、用冒号如果引用了原话话 ,而“说”字写在原话语的前面 ,要用冒号。句型为 :××说 :“……”例如 :我说 :“……从王春林家来。”文章开头就说 :“我对荠菜 ,…  相似文献   

12.
深化教改提高质量切实“减负”信阳市七中校长彭金辉近年来,我校积极进行教改,不断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形成了“高质量、轻负担”的育人特色。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愉快而自觉地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四率”均超...  相似文献   

13.
一次尝试     
我从小就不敢吃辣。记得以前买了一碗“劲辣”方便面,那个辣啊,我当天饿着肚子,把那碗面倒了。至今,我对“辣”字还是敬而远之。有“辣”字的方便面我从来不买。我见到“辣”字,与他人一样会有条件反射即唾液分泌,可是一想到那种麻辣感、烧灼感,以及辣得四处找水喝的感觉,我就怕了。所以我对辣再未有过尝试。  相似文献   

14.
老师,我真的矛盾极了。我想对您说,可又不知该如何说。但我又不能不说:“老师,您别太认真!”早就听其他班的同学说,您什么事都非常认真,甚至把“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可让我没想到的是,  相似文献   

15.
上述图表是我建班伊始向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动员时所展示的自学能力体系。不知别的同行怎么看,我自认为它基本概括了语文学习的认知过程和能力转化过程;领会此图,有助于学生去自觉地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我们教改班学生初中毕业时,语文能力可以达到高二水平,并能参加高中预选考试和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取得好成绩,便是明证。综观上图,一眼便会发现,它在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突出了“思维加工”。事实上,没有“思”,“听读看记”输入的信尽根本无法转化成“说写”能力,予以输出。遗憾的是,人人都明此理,却长期不曾点破,于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就只是“满堂灌”“字、词,句、篇”知识,希望学生通过“听,读”转化出“说,写”能力来,却很少考虑如何培养思维能力,以加速这种转化。所以,当我们大力推动语文教改向更广和更深的程度发展的时候,不能不对传统的语文口号——“双基”——“字词句篇”和“听读说写”予以反思。毫无疑义,“听读说写”四字高度概括了语文教学应当培养的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概括在语  相似文献   

16.
新学年开学的头一天,我满怀着企望的心情,走访了平罗城关一小三算结合教改实验教师张兰英同志。她正在开会,见我来,便走出会场,带我到了她的办公室。当我说明来意之后,她沉默了一会,腼腆地说:“你还是采访—下老教师为好,他们教龄比我长得多,教学经验丰富,体会也多。”我注视着眼前这位年龄30出头一点,中专毕业教了9年书的青年教师,感觉她已经成熟。她看了我一眼,接着说:“起先我一直教语文,1983年秋,学校决定搞三算结合教改实验,让我担任实验班的数学课。刚开始,我的思想压力很大,脑子里有五怕:一怕由教语文改教数学,没经验、教不好;二怕实验搞不成功,担风  相似文献   

17.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教改的精华之所在,近几年我在学习“洋思”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揣摩、实践,终于摸索出一点门道,尝到了教改的甜头,不妨总结出来与各位同仁切磋交流。  相似文献   

18.
我在农村任教已快十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知语文教学的重任是什么——教会学生写作文。然而,一提到“作文”两个字,就会使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头疼。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学生的“假”而“空”的作文。这是目前农村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语文教改的本质当今的语文教改必须站在语文学习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去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做好准备。语文教学观点现代化知识经济社会将是一个学习的社会、竞争的社会、创造的社会。知识经济要求我...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教。”为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叶老又极有见地地说:“教师当然须教,尤宜致力于‘导,。”叶老的主张已为相当多的教师运用于现代文的教学中。当前文言文的教学仍以教师的串讲或者说是以教师的“灌”为主要的方式。“灌”的弊病是显然的。其一,降低了备课要求。教师备课似乎就是弄懂字词句,上课就是讲解字诃句。其二,降低了学生学习要求,学生只满足于一听、二记、三背。其三,学生由于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易“养成思索的习惯,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者之所以坚持“灌”,有的是图省力,有的是图省时,更多的是图“保险”,怕落实不了字词句,怕完不成进度,怕影响高考成绩。教者之所以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