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报纸有1200年的历史,始于唐代“开元杂报”,历经宋代的“邸报”和“小报”、明清的“京报”。现存的两份唐代的“敦煌进奏院状”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封建官报历经宋代、明清,随着清王朝覆灭而消亡。  相似文献   

2.
学界通说认为,中国古代法律是以刑为主,诸法合体。中国的法制史其实就是一部刑法史,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主要就是刑法思想。中国古代,以"德主刑辅"为核心的儒家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刑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论述了儒家刑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指出儒家的伦理道德很多被转化为刑法规范,对立法、司法以及守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填空 1.我国原始形态的报纸产生于(唐代)。 2.我国古代原始形态的报纸有(封建官报,非法小报,报房《京报》)三种类型。 3.史书上对封建官报有(邸报、朝报、状报)等称谓。 4.小报产生的时间是(北宋末年),其隐称是(新闻)。 5.小报的发行者是(各地在京的进奏官,中央机关的佐杂人员、经营书肆和印刷业的作坊主)。 6.历史上当权者对小报采取(严厉查禁)的态度。 7.报房《京报》产生于(明朝末年)。 8.报房《京报》从(明末崇祯年间)使用活字印刷。 9.可称为中文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的文章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一篇题为(《月食》)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进奏院报又称朝报、邸报,是由进奏院发布的。学界对宋代的进奏院报和邸报是否是同一事物存在争议,实际上二者就是同一事物,只是称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现代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是有不同意见的,同样史学史的专家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之前的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阶段划分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阶段”的划分,有的认为是隋唐五代宋元时代,有的说当为唐到鸦片战争前.尽管学者们各持一端,但有个共同点,那就都把唐代划到“发展阶段”.以此可看出唐代史学处于发展时期是无疑的,笔者认为唐代政治上长期相对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这样的社会现实促进这一历史阶段史学的发展是必然的.所以不仅可以说唐代史学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应当看到它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是有突出贡献的.本文力图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以为佐证.  相似文献   

6.
《唐六典》是唐代遗留给后世的一部重要典籍,其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文章主要是围绕《唐六典》是否施行这一问题而展开的。重点分析了《唐六典》为何没有“明令施行”及如何被“参照施行”这两个方面,概括出《唐六典》在唐代并非一部成文法典,而是在唐代行政上成为一种便于征引之典籍。  相似文献   

7.
要判断报纸的起源,根本性的前提是明确"报纸"的概念。报纸不等于大众报纸,报纸的概念表现的应该是中国古代报纸和近现代报纸之间的共同属性。报纸作为信息传播媒介,以刊登新闻为主,单期传播内容具有集纳性,传播范围具有公开性,连续发行,以文字为主要传播符号、以纸质复制形态传播。由此,分析认为唐进奏院状报不是报纸,宋代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一、版面的历程报纸是内容与版面形式的统一体,报纸诞生之日,也正是版面产生之时。但是,人们并不是从办报之初就重视报纸版面设计工作的。据目前所知的史料,我国报纸最早开始出现当不晚于唐代。在英国伦敦发现的我国古代敦煌邸报的发行时间,始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距今已一千一百年。这是已发现的我国最古老的报纸,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报纸产生后,其版面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至19世纪末叶,中国的报纸仍然并不讲究版面的设计:无标题、无装饰、不分栏,整齐划一,简简单单,一统到底,与当时的书版毫无二致。近代报纸的版面虽略有改观,但当初仍未跳  相似文献   

9.
释“鬧”     
古代字书“鬧”字首见于《说文新附》,一般以为产生于唐代。本文利用出土汉简材料,考证了“罔”字至迟产生于西汉,并且其本义不是一般的嘈杂义,而是争斗义。可以弥补语文辞书的不足,并为汉语史研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有的外国学者称中国是"饥荒的国度",中国学者曾经说,一部二十四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灾荒史,所以,不了解中国灾害史,就不可能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灾害史最便捷、最能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在大学开设《中国灾害史》课程。  相似文献   

11.
新闻新奇化的源头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邸报。伴随着近代商业报纸的诞生,新闻新奇化开始泛滥成灾。在当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新闻新奇化又大有“回潮”之势。在市民化报纸中兴起的愈演愈烈的新闻新奇化倾向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2.
严格地说,“邸报”之类不过是上下之间的例行公函,有如现在协“文件”、“简报”、“通报”等,无论其受众范围及载体规模,都不是现在概念中的“报纸”。因此可以说,报纸的副刊是与报纸同时面世的,它由早期点缀式的“补白”,到稍后消遣式的“报屁股”,逐步发展到专刊式的专栏、专版和专页,历经了一个数量由少到多、质量由次到好、份量由轻到重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既是新闻受众审美心理的客观反映,也是作为审美客体的副刊自我变革的必然轨迹。  相似文献   

13.
早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一些知识分子中就出现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变法维新思想迅速传播。一些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书立说,创办报刊,起到了动员群众、开发民智的重要作用。我国报纸的雏型,应以《邸钞》为先驱。《邸钞》又称《邸报》或《朝报》,为中国古代官府用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论情报。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在京师设邸(即办事处),用以“通奏报,待朝宿”,其所传抄朝廷诏令章奏者为《邸报》,是当时了解朝政的惟一读物。至宋代流行益  相似文献   

14.
选择回归本和走进经典,是研究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种策略。一部中国通俗小说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部生动的、形象的、细腻的“心史”,是一部人民大众审美化的灵魂史。因此要寻找作为化现场的中国通俗小说史,首行 到作家的心灵本中去勘察,倾听民间的心灵回声。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以孔子的思想为主要代表。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所谓“半部《论语》知天下”,儒家贤哲的先圣与睿智,已深深根植于中华土壤,哺育了我们民族的心灵。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儒  相似文献   

16.
汪超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141-145
《唐六典》是唐代遗留给后世的一部重要典籍,其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文章主要是围绕《唐六典》是否施行这一问题而展开的。重点分析了《唐六典》为何没有"明令施行"及如何被"参照施行"这两个方面,概括出《唐六典》在唐代并非一部成文法典,而是在唐代行政上成为一种便于征引之典籍。  相似文献   

17.
《大公报》是中国迄今为止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19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还是联合国推选的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大公报》由英敛之于1902年创办于天津,除在当时国内大中城市外,在南洋、美洲、日本等地也有代销点。平时销量约四五千份,是当时华北最引人注意的大报。1941年4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推选《大公报》为当年最佳外国报纸(全亚洲获此殊荣的也只有两家,另一家是日本的《朝日新闻》)。季羡林先生曾说:“《大公报》的100年可以涵盖中国的20世纪,从第一期到现在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现代史。”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新闻传播以报刊为主要形式.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邸报”和“京报”没有也不可能发展为适应资本主义要求的近代报刊.第二.“报”、“刊”不分.中国近代的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从形式上看,当时的  相似文献   

19.
在欧阳修生活的时代,国内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文学上的成就辉煌。欧公时代邸报、小报唱主角,另有政府部门发布的“榜”。中国古代报纸在宋代是处于最发达的时期。在这样一个锦绣时代,新闻事业和文学一样,同样成为繁花似锦、美不胜收、硕果累累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隋唐处于古代中国史上的鼎盛时期,隋唐史历来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比较频繁的历史时期.如2008年全国卷Ⅰ第37题考查了唐代科举制及其与英国文官制度的比较.2009年全国卷Ⅰ第14题、第37题分别考查了唐代文化特点和两税法等。如何进行隋唐史教学?受学界唐宋变革论观点的影响,笔者曾经以“唐代的历史转折”为题.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对唐史教学进行过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