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格致书院与《格致汇编》的创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泓 《出版史料》2009,(1):125-128
1872年,在北京的一部分外国人成立了一个北京广学会,其目标是宣传和推行西方文明。为此,北京广学会还有自己的机关刊物《中西闻见录》。  相似文献   

2.
丁韪良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后,对同文馆的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考察西方七国教育后,著成《西学考略》推介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京师同文馆践行这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为晚清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丁韪良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后,对同文馆的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考察西方七国教育后,著成《西学考略》推介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京师同文馆践行这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为晚清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许多第一是由传教士完成的,报刊业即为其一,名报学史家戈公振云:“我国现代报纸之产生,均出自外人之手”,实非虚言。传教士即是其中重镇,所办中报刊名有《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西闻见录》等,尤以《万围公报》为,外中有Chinese Repository(中国丛报)知名。传教士所办报刊对于输入近代新闻理念,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建立的京师同文馆,培养了大批英语翻译人才,也开创了我国近代馆办英语教学的新局面。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京师同文馆的建立背景,详细介绍了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的渊源,总结概括了我国近代官办英语教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迟钝的中国     
丁韪良是一个需要重新评价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曾声名显赫——当过同文馆的总教习,也做过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总教习,对近代中国历史有过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英文回忆录《花甲忆记》初版于1896年。英文版里并没有“一个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这样的副标题,尽管他1850年到中国  相似文献   

7.
晚清中国的外语学校,人们所熟知的有两类:一类是教会学校,如徐汇公学、圣约翰书院,这些学校并不以教习外语为专职,但外语是其主课之一;另一类是官办同文馆,如京师同文馆、广东同文馆、上海广方言论。前类学校的创办,反映了西方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渗透的意图;后类学校的建立,则是清廷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环境而采取的应对之方。但是,在上海,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情况。一、早期外语培训班与夜校据可查文字资料,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上海已出现了专教英语的业余外语学校。这里所说的“业余”,在西方星期工作制尚未通行于上海时…  相似文献   

8.
张美平 《兰台世界》2016,(16):93-95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最早的新式外国语学堂,在其存续期间,在总教习丁韪良的领导下,开始了西学翻译运动,共翻译了三十余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京师同文馆开展西学翻译系由多种因素所促成,即基于现实、列强的考虑,课程教学、开启民智以及传播宗教等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楼亦斗 《浙江档案》2008,(10):34-35
鲁迅先生的《南腔北调集》里有一篇《林克多作(苏联闻见录)序》。这林克多是台州市黄岩区人,原名李文益。台州市档案馆收藏的一些档案,涉及李文益生平及著作。  相似文献   

10.
黄建宁 《图书馆杂志》2005,24(7):79-79,78
近阅《历代史料笔记小说丛刊》“唐宋史料笔记”的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德全、李剑雄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第一版),发现其中一处标点错误.特表明之。该书第十卷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是熙宁变法的重要参与者和构建新学的中坚人物,但由于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所载一则涉及他基本品德问题的事情是邵氏的污蔑之辞。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独立各省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代表及其人数,说者不一:张难先在《中华民国成立》一文中记为四十五人,逸明在《辛壬闻见录》中记为四十三人,邹鲁在《中国国民党史稿》中记为四十二人。代表人数上互有参差,所列名单亦互有损益。  相似文献   

13.
一《随园闻见录》一书,《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广录》、《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附抄本联合目录)》、《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全目录》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二版)、《台湾公藏普通本线装书目书名索引》等俱无著录,李春光《清代名人轶事辑览》搜罗包括清人著述数百种,也不及载,足见其书之罕见。  相似文献   

14.
同治元年(1862),清政府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同文馆,作为培养外语专门人才的学校,并先后设有英、法、俄、德、日五馆。同治五年开设西方天文算法课程,又设立化学馆、格致馆和医学馆。后广东等地开设同文馆或类似学校,其学生可以择优进京,参加相关考试,从而入仕。关于同文馆的史料,在清人宝鋆等纂辑的《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中多有记载,但该书成书于光绪六年(1880),所辑史料起止时间为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十三年,于光绪朝并无记录。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取光绪朝同文馆的相关史料,主要内容包括同文馆教员及学生招聘接收情况、教员与学生考察考试以及奖惩情况等,以期对研究光绪朝同文馆的运行情况、同文馆教员与学生情况、清末教育等诸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近代师范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逐步发展起来的。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民族危机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有识之士批判科举,力倡创办新学,加大师资的培养。1896年,梁启超在《学校总论》里针对洋务运动中学校改革的弊端提出":今之同文馆、广方言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实学馆之类,其不能得异才何也?……又其受病之根有三:一曰科举之制不改,就学乏才也。二曰师范学堂不立,教习非人也。三曰专门之业不分,致精无自也。"[1]482当时的师资力量,一是来源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兰台世界》2008,(7):49-50
清代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中关于“南澳气”的记载,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考证。本文试图从地图地理、地名学等角度,并结合现代学者对东沙群岛的研究成果,考释“南澳气”中“气”、“尽北处有两山”、“长沙门”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谭健 《军事记者》2006,(10):30-31
2、思想交锋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漫长的国家,反对封建的思想意识及其流毒影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以来,杂文作为一种轻武器,在反封建斗争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杂文专栏,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讨伐封建主义的。其它刊物也是如此。鲁迅的《我之节烈观》、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陈独秀的《偶象破坏性》、刘半农的《随感录辟“灵学丛志”》、钱玄同的《随感录·灵学丛志读后》等,都是当时反对封建主义种种恶习的提神醒脑之作。杂文的这种反封建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当代…  相似文献   

18.
《后汉书·班超传》中有“焉耆国有苇桥之险”的记载,清人和宁与祁韵士先后对“苇桥”地望进行了考证,他们将《后汉书》相关内容与椿园七十一《西域闻见录》中的“布古尔土桥”附会一处,形成对东汉焉耆国“苇桥之险”故实的误解,并被之后的文史著述广泛接受。“苇桥之险”重构的现象,反映出清代西域经营对学人著述的影响,也让人从中感受到乾嘉时期的学术风气及两位始作者的盛世理想。  相似文献   

19.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记载:陈搏约举子钱若水相晤.钱至,见陈与一老僧拥炉而坐.僧视若水良久,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是急流中勇退人也.”意思是钱若水做不了神仙,但也不是久恋官场的人.后来钱官至枢密副使,年仅四十即告退休.后因以“急流勇退”比喻仕途得意时及早引退,以保全自己.现也比喻在事业有成时或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  相似文献   

20.
《档案录规则》(DT/T 18-1999)(以下简称《规则》)的发表,为档案录工作提供了新的规范,这将对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标准化起到促进作用,是档案工作渴求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规则》的附录也同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为有利于执行对《规则》相关条款加深理解,并为实际录工作给出范例,在其后附“录条目实例”18例,笔认为,作为《规则》的附录--蓍录条目实例应当起到对《规则》相关条款进一步加以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并为执行《规则》起到录实例的示范作用,所以备受执行重视和积极效仿,然而,却发现有许多疏漏差错之外,本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愿与同行切磋,以加深我们对《规则》的理解和提高实际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