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志明 《现代语文》2006,(12):83-84
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腩力劳动带来疲劳。”要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而提问质疑就是其中的一种策略。学生提问质疑,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教学方法。朱熹早就指出:“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2.
理解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理解课。如学习《鹿和狼的故事》,在学生熟读课后,可设计如下习作练习,指导学生理解课内容。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和同事们都在为一种令人尴尬的课堂现象——认真准备的教学环节往往无法得到学生的积极呼应,师生互动无法顺利开展——而犯愁。其原因主要是学生阅读文本这一预习工作没有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显然不可能及时给予课堂以积极的回应,主动探究的热情和兴趣更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4.
韦宁钰 《学语文》2006,(5):12-12
要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就必须让教育对象——学生“活”起来。基于此,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文本上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主动探究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唤醒和自身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身为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江苏海安县角斜镇  相似文献   

6.
探究式学习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及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下面谈谈在美术教学中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8.
徐彩燕 《时代教育》2006,(12):118-118
阅读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为此作者倡导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以指导学生自己会读书为最终目标,进行全面训练。  相似文献   

9.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听了著名教师王老师教学《一夜的工作》(九义教材第十一册)后,着实令人感动。学生之所以把课文读得入情入境,感人肺腑,是因为王老师会让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文,用“一只眼睛”阅读文本,  相似文献   

10.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与内容相匹配的插图。这些插图精美传神,细腻生动,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材的内涵,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妙的是,这些插图的设计大都与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阅读期待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教师如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特点,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处于游离状态:有的变成自读课文,任由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变成精读课文的压缩版,什么都想抓;有的甚至精雕细琢,使之成为精读课,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可见,略读课文并不是精读课文的附属,而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对此,我认为如下教学策略可以尝试: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先激发学生的1词读兴趣。提高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田忌赛马》一课,授课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我觉得不仅合理,而且很有创意。因为语文课不应该仅仅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要理解《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的内容,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对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若一味地讲解,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而授课教师提出的“假如让田忌、孙膑进行第三次赛马,会怎么样”这一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过一把“导演瘾”,设计事情下一步会怎么发展,做一回足智多谋的孙膑去赢齐威王。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推进,人们对人才培养的标准越来越高,并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教学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以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减轻学生压力,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维臣 《现代教学》2004,(12):43-44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干探究、勤干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他们需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设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局面,以改变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学生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办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不通则痛”:阅读教学先要把课文读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通课文是常被一些语文教师所忽视的。有些教师认为,把课文读通太小儿科了,让学生自由地读一遍,就通了,何必多花力气;有些教师则习惯于把读通课文让学生在预习中自行解决,以便为讲析解读课文争取更多的时间;还有一些教师觉得读通课文是常识,人人皆知,人人都会,没有必要去关注研究……由此,也带出了第一课时怎么教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教无定法,学要有法,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以读为主,以问互补,学会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 1.会读课文。能总结归纳出自己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认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均编排两至三篇自读课文,教师应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准自读课文姓“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新教材、新课标培训,教给其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自主确立自读提纲、自主探充解决问题、用多种方式自主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迁移能力,使自读课文更好地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