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文论家。过去,人们对王夫之文论思想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其创新性方面,而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则几乎被忽略。王夫之主张入世的诗学观,而八股文是入世最直接最有力的文章体裁。《夕堂永日绪论》是王夫之文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八股文观的集中体现。王夫之将八股文与诗同视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因而他所提倡的八股文亦是立意高卓、格调清新而且诗意盎然的八股文。王夫之认为,写作八股文的过程中,作者可以渐臻技与道相合的崇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仰海龙 《现代语文》2007,(8):40-40,44
明代大学者王夫之有一部著作《姜斋诗话》,许多人认为:它是一部论述诗歌创作的著作,其实《姜斋诗话》这部书分为两部分,《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主要论述诗歌,《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主要论述经义。在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后者,从四个方面来阐释王夫之的八股文思想。  相似文献   

3.
八股文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流传和影响十分广泛,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尚有待于深入考订.八股文之称"时文",有与时俱进等多层含义;八股文专场考试又名"前场",反映出明清统治者以科举考试推行程朱理学的目的;八股文代言的最高境界并非惟妙惟肖,越像越好.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文学领域有着精深思考,其文论思想往往在继承中有创新,于总结中寓突破。如王夫之的"即景会心"说,从佛家"现量"角度对艺术直觉作了细致辨析,不论是深刻性还是系统性都超过了钟嵘、严羽的相关论述。王夫之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论述也并非首创,但他以"圆"、"净"为核心所提出的"一意"说、"一笔"说等一系列创见,从广度与深度上完善了前人诸说。王夫之对"兴观群怨"的重新阐释,将传统的诗歌功能论提升到了"四情"的本体论高度,并第一次对"兴观群怨"作了接受维度的创造性解读。王夫之还继承了明人对诗乐关系的思考,更为明确地提出了"乐体诗用"的观点,认为诗歌的美感乃至于存在意义都应体现为一种"乐"质,并通过多层特定的节奏运动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王夫之的中庸解析,通过与朱子解析的比较,研究了王夫之解析的特征.王夫之首先探讨了中庸是什么.朱子在<中庸章句>中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王夫之认同朱子对中的解释,但对朱子"不偏不倚"是未发之体,"无过不及"是已发的作用的说法表示反对.王夫之在未发或已发时,中都是本体.另外朱子说中和之中是本体,时中之中是作用;王夫之则认为中和之中、时中之中都是本体.总之,王夫之主张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本体.王夫之对朱子"庸是平常"的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说在朱子之前没有"庸是平常"这一说法,而且古文献的庸字都是指作用,所以王夫之认为庸是作用的意思,在其理解上,中庸是中的作用.此外,对于<中庸>首章首三句的解析,王夫之的主张如下:1.命不是命令,是法度.2.性和道是人性与人道,不包含物性与物道.1)物性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性.2)物道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道.3)尽物性是尽人所赋予的物性.4)尽人物之性是在"志可动气、气可动志"限度之内的.3.教是中庸的核心,教的具体内容是礼.  相似文献   

6.
审美活动是在观照中将对象人格化的过程,也就是客观化的自我享受过程.艺术情趣表征的是在审美活动中形成和蕴含的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相互映现、相互浸染、相互包含的关系.移情作为艺术情趣的生发过程,意味着"自我"从"小我"向"大我"的衍化和变换.依此看来,如果说王夫之的论述实际上内涵有中国式的移情说的话,那么,王夫之在哲学思想层面上明显优异于立普斯.与此相关,王夫之所体现的中国式的移情说,也明显优异于立普斯所代表的移情说.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是生活在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哲学家,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推故而别致其新"的改革精神,把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推向高峰.本文就他思维认识观方面的卓越见解探讨如下.(一)关于思维认识的本质1、王夫之从"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出发,认定"心"是"神"的器官,"神"是心的功能、效用.他说:"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尽心上篇》)王夫之限于当时人体科学的水平,还是沿袭孟子"心之官则思"的说法,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要论述"心"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情景"论始自先秦.从宋代到明代,情景理论成为许多批评家关注的中心.但是在论述情与景的关系时,大部分都是从诗歌的外部形式结构方面来谈的.王夫之的情景理论以他对"神"、"理"的理解为基础,情与景的浑然无迹,就是"神理凑合,自然恰得".对于"神"、"理"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必须追溯到他的哲学思想.王夫之的诗学观是其哲学思想在诗学领域里的延伸.他的诗学思想之所以深刻、富有独创性,也正在于此.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完成了对情景理论的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9.
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因功利驱动,日益形式化而丧失了生命力,但八股文不应为科举制度的腐化承担罪责。八股文的章法细密、结构严谨。从思维角度考察,八股文的起承转合章法,是"原、反、正、推"思维脉络的结构体现。借鉴八股文的结构模式进行写作训练,不仅有利于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也为写作的初学者提供了简捷的入门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的立意问题,历来为人们普遍重视。王夫之对此有过非常经典的论述: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的论述,揭示了文章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我们执笔远思之前,首先必须确定文章之意,即做到意在笔先。  相似文献   

11.
"养民裕国"是王夫之民本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他以"裕民力"阐发"养民裕国"之道,体现出中国人文传统对民本和民生的重视,其"养民以田"、"重农务本"、"善均贫富"等主张,对于当前如何解决农村问题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索王夫之民本思想的精髓,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古老的范畴"兴"作了重新的诠释.以往的研究者往往只从审美接受论的角度来解释船山诗学中的"兴"范畴,其实"兴"在王夫之诗学中更具有生成性意义.王夫之认为"兴"生成了主体的创作动机与理想境界,同样生成了诗歌审美意象与形式.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诗论的哲学立场是性情论和理气论。性情论明确规定了"情"的内涵,用"性"来约束"情",确立了诗学上的"正情"说,并为"情景论"中的"情"提供了理论支持;理气论则以"理-气-形"的逻辑理路,"理""气"并重,启发了"情景论"的"现量"方法,并赋予了其"神妙""流而无滞"的诗境以哲学深度。对王夫之诗论的哲学立场加以考察,不仅有助于理解哲学家王夫之,也有助于理解文学批评家王夫之,尤其有助于理解兼哲学家与文学批评家于一身的王夫之。  相似文献   

14.
科举考试文体八股文非由某人或某几个人或某个权威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制定.它是在历史的过程中,由众多的人参与不断修补完善的结果,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都有一个萌芽、成长、完备和定型的过程.八股文是从经文大义逐渐演变而成的,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试"大义"的形式,"三经新义"及论体形态,宋元经义文形态,科举八股文形态.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借鉴吸收孙子军事思想,并对其加以继承发展。王夫之继承孙子"慎战"思想,对战争持审慎态度,认为要兴盛取胜,必须推行仁德,这才是兴国治军之根本。继承发展孙子"任势"思想,强调作战要因势制敌。继承发展孙子"五事"中"法"的思想,重视足食足兵,教兵备战。此外,王夫之还发展了孙子有关主、将、卒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思想,重谋思想以及奇正思想。王夫之的军事思想是在吸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优秀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是以"夷夏之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从王夫之关于夷夏问题的基本观点看,王夫之夷夏论的核心仍然是维持"道统"与"治统"的一致性,并未突破中国传统夷夏观的基本格局.王夫之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始终都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他在夷夏之辨中所流露出来的民族爱国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家国同构"的历史局限,但其中所传达出来的爱国如家、忠于祖国的道义精神仍然具有超越时代的积极意义,是中华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诗之情",王夫之从"表现主体、表现对象、表现手段"三个维度,将"道性之情"作为表现主体,将"写景之情"作为表现对象,将"以声情生色"作为表现手段,并对诗的"性之情""景之情"与"声情"展开详细论述。王夫之主张,在"道性之情"时,诗人应以情为道路,进而"泳游以体情",以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写景之情"时,诗人应以"现量"之法,让景与情互相生成、互相包含,使其臻达"情景妙合无垠"之至境;在"以声情生色"时,不宜先以议论入诗,而应"长言咏叹"以写情,以雅致谐韵而见情,从而营造"明朗疏淡"之妙境。  相似文献   

18.
明清小说作者十分熟悉八股文的语言风格,转作小说时很难摆脱原有的束缚。小说作者将八股文骈丽的语言以及引用书经的用语方式应用到小说写作中,形成了"以时文为小说"的八股笔法,尤以语言风格最为显著,这使得明清小说的语言被雅化了,并具有鲜明的八股色彩。  相似文献   

19.
宋代三百余年间科举考试的变革对八股文内容及篇章结构的初步确立具有重要意义,王安石与朱熹等人是这个过程中在客观上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他们分别以政治力量、思想建设的不同方式为八股文内容的确立做了最初的奠基.在科举考试的思想内容被限定后,南宋后期为应对科举考试而产生的大量文章学著作又为八股文篇章结构的形成起到了相应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名人书趣     
王夫之"嫁书"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王夫之高兴地捡起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