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龙捕虎叉     
捕虎叉是青龙拳派的一种兵器。捕虎叉中刃左右有倒钧,能夺人枪棍。主要技法有插、拦、格、扎、抢、钩、刺、挡等,各种技法的巧妙组合,又可衍生成数十种攻防方法。攻守进退,变化莫测。青龙拳派的先人曾以此械格捕猛虎。  相似文献   

2.
轻器械按摩健美操的器械动作是根据轻器械摩拉球的结构性能编制的。分类设计归纳为 :球体拍打技法、按摩棒滚揉技法、点穴头点穴技法、拉力绳伸拉技法。动作方法是将选择的穴位及刺激本穴的手法与身体基本姿态、基本动作和基本步伐巧妙结合 ,融为一体 ,并将其健美操化 ,形成刚柔相济、动静相配、气韵得当、神情相随的风格特色。   (1)球体拍打技法———是对身体体表和穴位进行拍打刺激为主的运动按摩方法。不同的动作产生的拍打力度完全不同 ,可根据身体承受能力 ,随时变换动作。动作力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为 :滚揉———搓动———…  相似文献   

3.
赣中北地区湖泊甚多,随着冬季的到来,很多对象鱼都不容易钓到,因此耐寒的鲫鱼成了冬钓的主要对象鱼之一。要想在冬季钓好湖鲫,技法重在巧妙应用,笔者就此谈点做法与广大钓友分享。  相似文献   

4.
文啓恩 《武当》2005,(12):38-40
蔡李佛拳,是广东南拳的一个重要流派。此拳内容丰富,技法全面,动作朴实简练,拳脚并用。其既有灵活紧凑的小巧动作,也有大开大合的舒展动作,发劲刚猛,变化巧妙,是技击性较强的传统拳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南方江浙沪地区流传着一种非常优秀、独特的传统钓技法——"乙"字钩钓法。它起源于浙江宁波,宁波人称之为"乙"钩或"飞"钩——因为这种钓法所使用的鱼钩形状很像汉字"乙"和"飞"。乙字钩造型设计得独特而巧妙,并且全凭钓者手工打造,彼此间相互赠送,市场上买不到这种鱼钩。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这种优秀的传统钓技法没能广泛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80公斤级散打选手穆斯里穆具有技法独特,运用巧妙,得分明显,成功率高等技特征。2006年在我国重庆市举行的首届国际武术搏击争霸赛中,力克我国4名散打高手,夺走搏击王中王的头衔。文章通过录像观察来剖析该队员技术运用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武术作为一种以技击为核心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除了具有健康身心、休闲娱乐的功能外,其魅力始终在于它的实战价值。我国现代散打运动是继承和发展武术技击功能和价值的一种存在和表现形式。在激烈的散打搏斗中,体力和格斗意识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在体力相当或巧妙地运用技法  相似文献   

8.
一、进攻技术的练习方法进攻技术的总体要求是:①速度快。拳理极其讲究"拳打人不知",进攻技术若能打出"快"的特点,就会使对手防不胜防。②力量大。在激烈的搏斗对抗中,你使用的踢打摔拿技法都有较大的打击力度.才能给对手造成威胁。③力点准。进攻技术的力点,是构成技术方法的重要特征。力点不准,不但是技法的错误,也是造成自我伤害的原因。④预兆小。动作有预兆就会暴露进攻意图,一旦被对手抓住规律,会给对手创造防守和反击的时机。⑤方法巧。搏击靠力量取胜固然好,但"四两拨千斤"以巧取胜则更为重要。巧妙的技法,可收到诸如将…  相似文献   

9.
名家赏玉     
西汉龙凤纹佩(一对)黄玉长17厘米宽7厘米设计巧夺天工,雕功鬼斧神工,龙凤纹呈“S”型,龙前叼一凤,龙尾雕一凤首,凤首衔鱼。采用镂空、减地、打洼、线刻多种复杂技法,精雕细琢,一丝不苟,而且巧妙利用玉的自然颜色留出对称颜色。此种对称巧色战国及汉代最为流行,是一对极其难得的汉代古玉。  相似文献   

10.
吴保华 《收藏界》2010,(7):111-112
中国的象牙艺术的制作历史悠久,素以纹质细腻、色泽洁白、雕刻玲珑著称。清代的牙雕工艺尤为精湛,在中国象牙工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清早期象牙雕刻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技艺异常精绝,牙雕制品既有巧、薄的特点,又有雅的特征,在雕刻技法上,则具有精工细作、巧妙绝伦的统一的一面。象牙工艺匠人在用料较少的小巧工艺中,精心构思,精工细琢,将造型与雕技巧妙地结合,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独具特色的新型装饰风格,利用象牙优良的可视性,将牙雕工艺发挥到极致,在清代牙雕工艺上称为一绝。下面介绍几件清代牙雕小器精品,供同仁们欣赏。  相似文献   

11.
为探析武术技术中的和谐因子,首先构建了武术的分块技术体系,根据发力方式将武术技击技法划分为击打型技法、粘连型技法、混合型技法三大类;然后分别剖析了各类技术的发力机制,并指出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分别是分析击打型技法和粘连性技法的普适原理;最后指出虽然各类技法都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但从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粘连型技法、混合型技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武兵  武冬 《中华武术》2007,(11):38-41
擒拿为中国武术的精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古代叫"绝脰""捽胡""绝肮",而近代则称为"锁技""擒拿""巧拿"等。使用擒拿必须有过人的胆力、精湛的功力和巧妙的技法,才能制胜对手。擒拿以劲力为上,以法为贵.懂劲而知法者属上乘功夫,懂劲而不知法者属中乘功夫,不懂劲而不懂法者为下乘功夫。劲必须下  相似文献   

13.
“擂台”的沿用使中国散手更具有了民族特色,同时下台规则的制定则使散手比赛更趋惊险紧张.扣人心弦。双方运动员除了要运用拳打、脚踢、快摔等技法得分外,还要善于利用场地,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方法迫使对方下台。散手竞赛规则规定:“一局比赛中一方下台两次(身体任何部位接触台下地面),另一方为该局胜方。”因此,巧妙地运用下台战术已成为运动员获胜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武华彦 《精武》2004,(1):4-7
六手翻短小精悍,编排巧妙,技法丰富,易学好用,集八极拳搏击术之大成,实用价值很高。为使武术爱好者完整地学练六手翻,笔者把此拳分作单练、对接和秘技三大部分,介绍出来,以供广大读者研习。 单练六手翻时,要注意突出八极拳的主要特点,还要表现六手翻的独到之处。八极拳谚说:“学会六手翻,打架把人掀。”六手翻主要目的是把人摔倒,手法以六大开(顶、抱、单、提、挎、撞)中的“挎”为主,所以要重点把出现次数较多的“圈挎”、“翻挎”练好。六手翻的单打练熟了,对接就容易了,技法运用就能得心应手,在实战中就能发挥出威力。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3,(4):50-54
概要 华丽的合气道技法由摔投技法表现出来。从稳定的美姿中发挥出凌厉的动作,是合气道摔投技法所孕育出来的独特气氛。 以下将摔投技法分成基础、基本、基本变化、应用等四部分加以解说,但是基础与基本的部分仅简单说明其中心主旨。 (1)基础技法 被认为标准的摔投技法有两种情形。 (2)基本技法 呼应标准摔投技法的基本法共有三种。好好针对基础与基本技法进行练习,其他的动作就能轻易学会。  相似文献   

16.
釉下五彩,是清末湖南醴陵窑创烧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它以五彩缤纷的色调.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在中国瓷坛独树一帜。1915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拿回了金质奖章,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但由于烧造历史短,传世作品稀少,半个多世纪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翻遍解放后出版的种种中国陶瓷史著作,也很难见到她的踪影。人们不禁要问:她当时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又是何种原因使她隐身幕后,深藏未露呢?毛泽东生前喜爱的"月季碗",今天中央领导用的"常委杯"."总理杯",著名国礼"世界和瓶"、"盛世牡丹瓶".与她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17.
秦学志 《武当》2012,(11):46-48
面对暴徒持刀行凶或抢劫等不法行为,我们不一定总是束手就范,或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而逃之夭夭。为了有效的反制侵害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我们有必要掌握几招反制持刀歹徒的巧妙技法,以便轻松搞定持刀凶手。一、卷腕顶裆技术要领:歹徒右手持刀,左手欲搜我身(图1),我趁其不备,迅速左闪步的同时,双手合力抓握敌小臂(图2),向上朝内卷握敌手腕(图3)的同时,起右膝顶击敌裆(图4)。如果歹徒仍旧顽抗,我顺势出右  相似文献   

18.
武术的手法,泛指含打、踢等在内的徒手搏击技法。这里所讲的迷踪拳手技法,是指以手(拳、掌、爪、勾等)为主要击打部位而使用的技法。迷踪拳的手技法,是相对于全身别的部位的技法而言的。在迷踪拳中,人体周身主要部位称"十三头",分别是头、双肩、双肘、双手、双胯、双膝、双脚,双手占其中的"两个头"。"十三头"均可发力击人,故有"十三头占天罡三十六技法"之说。在"元罡三十六技法"中,有八大手技法,这就是本文要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深度研读了传统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研究认为,任何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武术技术技法的不同是区分武术拳种门派或者流派的主要标志;开展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的差异性时空语境对话,对其永远传承与创新,永远在新的具体历史语境条件下继承与创新地解读和重构,是武术研究和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周英南 《武当》2010,(11):15-17
看了李亚萍先生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基本习练技法》(下称《技法》,载《武魂》杂志2009年第4~5期),很受启发。《技法》对传统杨式套路的一些主要动作要领和基本技法作了简明易懂的阐述,使习练者对依照规范动作习练拳架当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