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与「严」的效应教育者最高贵的品质,就是兼有父母对子女“爱”与“严”相结合的那种深沉的爱。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一直遵循的教育原则。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不...  相似文献   

2.
一、“关怀教育”的提出及其要义。关怀这个普通的词,把它和“教育”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它实际上是指以关爱为主要行为方式,关心他人,关注成长的一种教育。“关怀教育”首先要体现人本思想。就是在教育中要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尊严,以人的成长发展为宗旨。第二,始终贯穿“爱”这根红线,关怀是爱,而“教育,说到底是爱”。实际上,“关怀教育”最切近教育的本质,或说,“关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也说师爱     
特拉赫恩说:“爱是人的本性,就像太阳要放射光芒一样;它是人类灵魂最惬意、最自然的受用;没有它,人就蒙昧而可悲。”人性中最闪光的品质是爱,人的灵魂受爱这个天使所支配,而善良就是爱的具体辐射。勃郎宁也说:“爱,既非环境所能改变;爱,亦非环境所能磨灭。”更进一步道出了爱的价值、爱的魅力、爱的永恒。身为执教者,要通晓师爱。因为,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师爱,就没有学生的进步;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园地的千红万紫,桃李天下。  相似文献   

4.
教育爱: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坚实基础,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高校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以爱为核心,热爱教师职业是“教育爱”的前提,尊重理解学生是“教育爱”的基础,热情鼓励学生是“教育爱”的手段,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爱”的表现,严格要求学生是“教育爱”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用关爱之心来触动学生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感化学生,用理去说服学生,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孙超 《教学随笔》2016,(3):152-152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倡导“爱的教育”,他在他的著名儿童小说《爱的教育》一书中阐述了“爱的教育”的精髓:热爱祖国、热爱父母、尊师爱生、同情弱小……书中叙述之爱,让人读来不觉就感动得流泪。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在幼儿园里,最需要的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班主任最能真正和学生“心心相印”。如果说爱是教育最具有人文关怀的表达方式,那么理解和宽容同样是教育孜孜以求的幸福。在崇尚“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的今天,教师真诚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营养源,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在履行常规班级工作时,别忘了让“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9.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学校是爱的源泉 我们一直怀念斯霞老师。斯老师写在儿童教育大旗上的“童心母爱”,是留给中国教育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从事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永恒主题。在今天,爱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0.
周久志 《广西教育》2010,(1):36-36,44
教育家夏丐尊早就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爱生是教师职业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为什么有些教师在面对一群孩子的时候,却经常发出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笔者认为,要想让爱生成为教师职业的信心和力量,让教师的爱能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我们必须做到“有理、有情、有法、有度”,唯此“四有”方能化解“爱生的苦恼和困惑”,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都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说:爱有“度”,包括三层——“尊重、懂得、建设”,这是对爱的含义的诠释。三十年的语文教学之路,我吮吸的是爱的乳汁,飘逸的是爱的芬芳。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幼儿教育,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我的体会是必须“寓教于爱,寓教于动,寓教于乐”。一、寓教于爱经验告诉我,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就是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只有全身心地爱孩子,才能干方百计地教育孩子。只有把自己爱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投射”到幼儿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共振”,而“共鸣”、“共振”状态下的教育,才是最有效最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通过观察和接触,我发现周围有很多教师把关爱、赏识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然而他们当中的不少教师却忽视了后进生,冷落了后进生。  相似文献   

14.
教育爱是指教育者在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曾这、持久的科学的爱。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爱,唯有教育爱是最理智的爱,是充满科学精神的爱。教育爱不同于亲子之爱。从情感因素看,爱虽然都是一种奉献、一种“给予”,但是亲子之爱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情’结性、情境性,以及“孩子是自己的好”的狭隘性;而教育爱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更具稳定性、深刻性和无私性。教师整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如学生的吵闹或捣乱,学生的依赖或要求,甚至个别学生的敌视或挑衅等等,充满教育爱的教师面对种种…  相似文献   

15.
用“爱”点亮教育的“明灯”。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笔者觉得这是对教育最真谛的表述,因为充满爱的教育才能塑造拥有爱的学生,才可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班主任规定》第十六条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规定发布,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一名有近二十年工作经历的“老班主任”,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一、了解背景,突出批评之所以要突出批评,我以为应该是基于对目前教育现状的科学考察。首先,从目前的教育自身看,存在着对爱的作用不恰当的夸大的现象。教育的确是最讲爱的,但是我始终认为,这种爱和父母之爱、朋友之爱有很大差别,因为我们给学生爱有鲜明的教育性,我称它为“教育爱”。“教育爱”的最本质特征是“教育”两个字,它包含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人生的导引,包含对学生“善”的褒扬,也包含对学生“恶”的纠正。  相似文献   

17.
尊重的艺术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教育家爱默逊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粒种子,只要把它撒进教育的土壤,就会不断地生长出更多的信任和爱。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尊重学生,才能让“尊重”扎根于教育的土壤呢?  相似文献   

18.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坛巨匠高尔基也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做一个好班主任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在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爱是教师职业生存的至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愉快教育”之我见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张秀英愉快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它的四个要素是“爱、美、兴趣、创造”。一、“愉快教育”是爱的教育以往只把爱看作是教师的一种修养和职业道德。而“愉快教育”是把爱看作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要求,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