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秦晋之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交往频繁,仅联姻就出现了三次。后世遂把两姓联姻,视之为秦晋之好。本文拟从秦晋联姻这一侧面,对春秋时期的秦晋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元至元十一年,高丽忠烈王娶元世祖之女,同元朝正式建立了联姻关系。忠烈王在位期间曾同蒙古公主、世子以及所携带的高丽官员频繁如元。忠烈王的如元活动,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的地位,为高丽自身发展赢得了空间,同时也改善了双方关系,推动了双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孔子作《春秋》对后世史学的影响很大。司马迁著《史记》以继《春秋》为己任 ,推崇《春秋》和孔子思想 ,在史学上继承光大孔子的学术思想 ,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4.
松江张氏家族和王氏家族两个名门望族的联姻始于张照父亲张彚娶王九龄女儿为妻,此后张、王两家又多次联姻,结成四代姻亲关系。外祖父王九龄对四岁便失去母亲的张照十分疼惜,对其未来也多有期许。在张照少年读书西溪时与高士奇女孙定亲,从叔外祖父王鸿绪、王九龄进士同年孙岳颁学习书法过程中,王九龄及其家族均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张照以诗文书法得康熙欣赏,入直南书房,为康熙玺印“戒之在得”书写印面篆文,也有他与王氏家族姻亲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代士大夫家族具有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其婚姻观念反映了宋代中,上层社会的婚姻价值观。联姻往往是大家族之间交往的一种手段。通过联姻,各家族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对宋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联姻具有注重门第、以才择婿、政治联姻以及与皇室、大官僚、富商联姻等六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经典篇一、理性与神化应当看到,后世上升为经典的那些儒家学说在最初基本上都是理性的果实。它们或者是运用理性对历史的记录,或者是藉助理性对社会的思考。以十三经而论,《尚书》是上古时期的历史文件及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三礼是搜括先秦时期周室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礼仪制度以及有关论著的典籍;《诗》是中国最早  相似文献   

7.
刘敞是北宋中期经学思想变革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其《春秋权衡》卷十四至十七,主要为批驳《毂梁传》的谬误。刘敞在对《毂梁传》进行驳斥的同时,亦凸显其春秋毂梁学思想:他认为《春秋》不仅为一部史书,而且具有拨乱反正、垂教后世的功能。而《毂梁传》则曲解《春秋》经义,隐晦《春秋》所载史实,并以日月例肆意妄解圣人之旨。这些都体现了刘敞表面疑古惑经,实则尊经崇道,以义理解经,不拘传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8.
楚秦联姻在春秋时期诸侯间的联姻外交中很具有代表性.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婚姻外交的政治作用,而且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着重阐述了楚秦联姻的基础、联姻的具体情况、联姻后双方的政治、军事合作以及联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敞是北宋中期经学思想变革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其<春秋权衡>卷十四至十七,主要为批驳<榖梁传>的谬误.刘敞在对<榖梁传>进行驳斥的同时,亦凸显其春秋榖梁学思想:他认为<春秋>不仅为一部史书,而且具有拨乱反正、垂教后世的功能.而<榖梁传>则曲解<春秋>经义,隐晦<春秋>所载史实,并以日月例肆意妄解圣人之旨.这些都体现了刘敞表面疑古惑经,实则尊经崇道,以义理解经,不拘传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0.
媵妾与报是流行于西周春秋贵族阶层的一种婚姻制度 ,其形式类似于氏族社会晚期的对偶婚与收继婚。宗法制度下 ,周王室以异姓联姻手段扩大其统治基础 ,构筑严密的血缘关系网 ;各级贵族则希望凭借联姻增强实力 ,婚姻的政治意义空前突出 ,因此需求一种有助于长期稳固婚姻关系的婚姻方式。于是 ,媵妾与报制度应运而生。媵妾从嫁为未雨绸缪 ,子侄报则为亡羊补牢 ,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可以有效地延续婚姻寿命 ,对于稳定西周春秋时期政治局面 ,协调各级贵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是儒家礼教的“五常”之一,在春秋以后的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诗经》中对男女间信念有了很好的反映。诗歌中透露出了男女信念的种种表现,以及对信守信念的赞扬,对后世有着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后世史宫所遵循的修史原则、方法以及指导思想都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春秋的指导思想.孔子编修《春秋》的实践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论述,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一直是研究孔子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议题,人们对于其探讨也是争论不休.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它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学者们研究历史文献的书写演变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媵妄与烝报是流行于西周春秋贵族阶层的一种婚姻制度,其形式类似于氏族社会晚期的对偶婚与收继婚.宗法制度下,周王室以异姓联姻手段扩大其统治基础,构筑严密的血缘关系网,各级贵族则希望凭借联姻增强实力,婚姻的政治意义空前突出,因此需求一种有助于长期稳固婚姻关系的婚姻方式.于是,媵妄与烝报制度应运而生.媵妄从嫁为未雨绸缪,子侄烝报则为亡羊补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可以有效地延续婚姻寿命,对于稳定西周春秋时期政治局面,协调各级贵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丽忠烈王于高丽元宗十五年(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娶元世祖之女,同元朝正式建立了联姻关系。忠烈王以贵为元朝驸马的身份,频繁来往于元朝与高丽之间,不仅提高了其本身的地位,在政治上为高丽赢得了尽可能多的好处,而且密切了双方的关系,为双方和平友好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阿斯帕西娅是古希腊赫赫有名的高等妓女,也是雅典伟大政治家伯里克利的终身伴侣.美国约翰·亚当斯总统曾这样赞美她:"我真希望伟人都能娶阿斯帕西娅这样的人为妻."那么这位女性究竟在当时的社会上取得了何等成功,抑或她又赢得了怎么的名声,以及她对后世的影响又如何,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曾评说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后世学者将其理解为春秋社会的全然失序,我们认为这一理解有失偏颇.春秋时期的各级贵族在"礼制"上只是顺次对其上一级贵族实行了反动,僭越了上一级贵族的礼制,并将之习惯化,最终将其固定下来,从而形成新的社会规范.我们依据典籍文献,结合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考古资料,以春秋晚期棺椁制度的变化为切入点论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诗上承春秋的用诗又不同于春秋,下起两汉四家说诗又不同于四家说诗,既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有关孔子言行论述的著作:《论语》《孔丛子》以及上海博简《孔子诗论》中不难看出。孔子的说诗的特点被后世或继承或弃置,这之间虽有着它深刻的历史因素,但对后世的影响仍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番国,为祝融八姓中己姓的一支,春秋以前在中原北部立国,至春秋前期南迁至淮河上游的信阳市平桥区一带,或称"鄱"、"潘"。后世出土为数较多的番国青铜器,铜器铭文多自称"番君"、"番伯"、"番子"等。番国在春秋时期较早归于楚国,从信阳市的平桥区向东迁移至固始县。公元前504年吴人伐楚,获潘子臣,取番地,番国最终灭亡。番国贵族在春秋中期便入楚王室为官,如潘崇、潘尫、潘党等。尤其是潘崇,在春秋时期楚国历史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番国文化呈现出中原文化、淮河流域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春秋》是孔子以鲁史为基础修订而成的,既是“史”也是“经”,寄寓着孔子的“正名”理想。《春秋》的“道名分”,一方面表现在严格区分诸侯的爵号上,另一方面表现在记载同一事物因名位不同而有用语上的差异上。而“道名分”的相关形式是“为尊讳”,其主要表现是《春秋》对武君与出奔的书法。此外,还有两条特例,一是讳昭公娶同姓,一是讳周王降低身份。孔子修《春秋》以寓褒贬,这种以“述”代“作”的立说方式,对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与学术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校企“联姻”是高职教育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努力实践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我国青岛、欧洲、美国、日本和我国西部的具体情况,论述了校企“联姻”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