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形"与"势"是《孙子兵法》中的十分重要的兵学范畴,也是战争指导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孙子分别从"谋形"、"识形"、"示形"和"因形"四个方面论"形",从"知势"、"造势"和"任势"三个方面论"势"。孙子的形势论是其战略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战略层次和战役战术层次两个层面,在后世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具体技击用法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打破了依靠自然之能而取胜的传统技击观念,强调"四两拨千斤"、"借势打势"、"借力打力",追求以最少的消耗、最快的速度将对方击倒.通过对太极拳技击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几种情况的分析,研究太极拳在技击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人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之根本,而现代化人格的塑造必然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兵学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分支,对当代现代化人格的影响各有优劣。着重从6个方面探讨兵学与儒学"优势互补"对塑造现代化人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代以"崇文抑武"为重要治国方略。这一方略一方面强化了孙子兵学"文"的方面,促进了孙子兵学文献的繁荣和发展,而且使《孙子兵法》的"慎战"、"备战"、"将道"以及形、势、虚实等军事思想与儒家统治思想相对接,上升为指导国家军事斗争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孙子兵学作为"武"的特质,其诡诈机变之术,带有强烈实践性特征的作战指导原则却遭到排斥,使之难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获得创新和发展。这就使孙子兵学出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分裂。这种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宋以后孙子兵学的发展走向,也成为中国传统兵学文化值得关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形"与"势"是《孙子兵法》中的十分重要的兵学范畴,也是战争指导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孙子分别从"谋形"、"识形"、"示形"和"因形"四个方面论"形",从"知势"、"造势"和"任势"三个方面论"势"。孙子的形势论是其战略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战略层次和战役战术层次两个层面,在后世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一项追求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自然、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讲究礼教性、教育性的文化活动;是净化广大青少年心灵,培养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的有效手段。技击不仅仅是太极拳拳术运动的本质功能,也是太极拳文化思想的载体。了解太极拳的思想渊源,全面认识太极拳技击人文思想内涵,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校园传播太极拳文化视域,分析技击在传播、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之价值,为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利用体育课在中职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作为一种蕴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太极拳对个体身心健康以及群体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职校体育课堂上开展太极拳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技击是太极拳主要功能,太极拳如果失去技击功能,就失去了根本。太极推手与太极拳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太极推手的重要性同等于太极拳套路。在太极拳训练中,要按照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形到意、从训练到实践循序渐进的次序进行,应以基础训练为根本,不可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9.
郗锋  魏菲菲 《陕西教育》2007,(7):42-42,55
陈式太极拳弹抖发劲的技击原理 1.弹抖发劲概述.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在陈式太极拳中,人体发出的力分为肢体力、气力、念力;将太极拳运劲发力的过程分为产生、运行和发放三个阶段,并根据劲力在三个阶段中的不同特征,将太极劲转化为爆发力发放出去.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技击应用,防身自卫,形象艺术性的一种比喻,"四两拨千斤"看似不简单,实际上有丰富的内含,深函的原理.它是太极拳中运用接力、用力、合力、惯性、重心、杠杆、腰胯、反应、等,祟合性功夫的体现,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慢胜快的哲学性,防身自卫的一种形体诠释.  相似文献   

11.
陕西具有丰富的军民科技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军民科技资源不能有效融合,没有最大限度地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必须解决好国防科技管理体制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小、产品产业链薄弱等问题,陕西推动军民科技融合发展必须完善国防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搭建军民科技资源一体化沟通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定有利于军民科技融合的知识产权政策。  相似文献   

12.
二战结束后,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间的对峙、冲突,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新恢复了军事机能,并不断适应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气候的变化,先后围绕着日美安保体制和防卫自主性制订了联系防御、专守防卫、综合安全保障等战略。尤其是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出台后,在建立新的世界霸权和干涉主义战略推动下,日本秉承美国旨意、针对行使“集体自卫权”和将军旗打向海外,积极酝酿着先发制人的攻击,加快了迈向军事、政治大国的步伐,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相似文献   

13.
军民融合对军队科研单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是科学研究交叉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军队科研单位成果向现实战斗力转化的必然要求。国防科技大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融入体系、发挥优势,大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国防工业集团、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走出了富有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对其他军队科研单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建议军队科研单位从三方面着手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三是深化协同创新,攻克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叶,叶剑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之中,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提高军事干部综合素质的思想:开展军事训练,重视军事科学研究,兴办军事院校,加强司令部建设和军队革命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八极拳是我国的优秀拳种之一,在我国武术界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以其雄健刚猛的风格和独特多变的技击特点而享誉海内外,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称,文章就如何提高八极举的功效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学生军训必须以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为依据,采用课程的形式,使其具有课程的特征和属性;必须坚持为预备役打基础这一原则,将国防意识、国防理论、军事科技、基础常识、基本技能纳入教学内容;必须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整合。  相似文献   

17.
军校课程教学改革对培养新型作战力量军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电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用性,是军校理工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电路基础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就如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孙子兵法研究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兵学文化;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兵学文化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研究与普及的结合,树立全民国防意识;多渠道主动宣传,努力打造《兵者天地》文化品牌,为传统兵学服务于现代国防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所处安全环境的复杂性、敏感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中央高层密集下达备战指令,军队密集进行实战化演习演练。面对新形势,高校有必要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出发,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原因在于:一方面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在组织、内容、方式方法和对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国防教育在培养、提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面具有的优势,决定了其又是实现“强军梦”历史使命的要求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