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攀枝花本土方言是指攀枝花市农村县区居民的口头语言。本文介绍攀枝花本土方言被动"着"字句和处置"给"字句。普通话的"被"字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着"字句,普通话中的处置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给"字句。通过这两种句式可以了解攀枝花本土方言在语法方面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宝鸡方言的“给”字及“给“字句的使用有不少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文章从介词“给”、动词“给”、助词“给”以及“给给”等方面探讨宝鸡方言“给”字句的用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九寨沟方言“把”字句、“给”字句是很有特色的两种句式。文章主要对“把”和“给”出现的条件及语境作静态描写。从而了解九寨沟方言在语法方面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江苏泗洪县位于淮河北沿、洪泽湖西岸。泗洪方言处于北方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交汇地带,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很值得研究。论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考察了泗洪话的“给”字句,比较分析了这些“给”字独特的语法意义、与众不同的用法,以及由此构成的特色句式,为现代汉语方言“给”字句比较研究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5.
宝鸡方言的"给"字及"给"字句的使用有不少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文章从介词"给"、动词"给"、助词"给"以及"给给"等方面探讨宝鸡方言"给"字句的用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五河方言中的合音词有四种构成类型,其中以动词类和代词类合音词为主。通过对每个合音词的来源和用法的具体描写,为进一步了解五河方言中合音词的特点及形成规律提供一定的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7.
五河方言中的四类合音词以动词类和代词类为主,从合音词的声韵调与合音成分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五河方言合音词的构成形式,并概括其特点,这为进一步了解五河方言中合音词的整体概貌提供了一定的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给"[kei214]有动词、介词、助词多种用法,由此构成了庞大的"给"字句家族。前人对"给"字句的研究多集中在现代汉语层面,现在将采用对语料库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源语义的角度探讨"给"字句的历时演变。通过分析"给"的义项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找寻现代汉语"给"字句的源头,并且对"给"字句产生之初的句式结构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描写现代汉语的"给"字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庐江方言中“把”字和“给”字作为动词、介词的不同用法,揭示了它们间的关系,最后对“把”字句的歧义进行了简单辨析。  相似文献   

10.
陕西凤翔"把"字句保持着古汉语句式的特点,这为研究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本文依据凤翔方言的特点,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指出凤翔方言和汉语普通话在处置性、宾语有定性、否定词能否出现在"把"字后等语言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与典型的"把"字句比较,绥德方言"把"字句有四种类型较为特殊:"把"字句不带补语、"把"字句无处置动词、"把"字句表示祈使语气、"把"字句与"被"字句套用。本文就这四类句式进行结构、语义描写,同时对其中的一些句式作历史溯源与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人称代词“人家”在关中多数方言点里构成合音字“伢”,其次还构成等合音形式;关中方言“人家”合音音节里的,声母是上古汉语“人”字声母的存留。“伢”字等在关中方言里往往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并且多数用作单数;可以充当主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13.
邵东方言的"把"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了邵东方言中“把”字的用法以及“把”字的连用情况 ,辨析了“把”字的歧义 ,并对“把”字进行了简单的溯源。  相似文献   

14.
"送"在长沙方言中兼做动词和介词,做介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被",是长沙方言的被动标记之一,和其他成分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送"字被动句。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被动句相比,长沙方言中的"送"字被动句较有特色。从句法格式、语义特点探究长沙方言中表被动的"送"字句,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普通话中常见表被动的"被"字句进行比较,以阐述其差异。  相似文献   

15.
徽语祁门方言"得"字句用以表达能性范畴,在句法格式上有多种语序选择,不同格式所包含的"能性"范畴语义次类不尽相同,对动词或宾语、补语也有不同的选择要求。可能式动补结构中的"得"由表"可能"义的动词"得"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16.
《河西学院学报》2021,(1):102-109
"把"字句作为兰州方言的一种强势语句,在普通话用法基础上扩展出更多功能。将兰州方言"把"字句的结构描写为"把N+B"式,其中各构成成分的语法特征为:"把"字的语法功能泛化;N可以为非典型受事;B包括动词性、名词性和形容词性三种结构,整个句式的语义还表现出非处置性。这既是汉语语法自身的发展,也与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赣语都昌方言中,“是”字句主要存在着三种形式类型,分别为“x是y”“是y”“x是y个”。日常交际中,“是”字句能够表达出诸如判断、强调、反驳、厌恶等语气情态。除表判断的“是”字句之外,其他“是”字句通常表现出说话者“驳斥”的感情色彩。“是”字句体现出的语气情态,从说话者方面讲,是主观性程度加深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是”字的逐渐主观化。  相似文献   

18.
汉语普通话通常用“把”表示处置式,在襄樊方言中则有另外两种句式:“给”字句和“叫”字句。本文对襄樊方言中的这两个处置式来源进行简要分析,并与普通话的处置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对韩城方言中"把"字句与"叫"字句的套合句式进行分类解析,并联系近代汉语中有关的套合句式进行比较,结合韩城方言的现实景况,可以看出"把"字句与"叫"字句的套合句式还将在交际中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考察留学生对S+V+给+O1+O2和S+给+O1+V+O2这两种句式(分别记为S1和S2)的使用情况,前者例如“我寄给他一张照片”,后者例如“我给他寄了一张照片”。统计出这两种句式使用的正确率。本文采用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种句式存在的若干种错误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留学生在这两种“给”字句的使用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两种句式混用:(2)“给”容易跟其他介词混用;(3)“给”容易跟动词“让”、“使”混用;(4)句子缺少主要动词,误将“给”作为双宾动词使用。本文采用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种句式存在的若干种错误类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对“给”字句的教学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