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1986年底到“武当山古建维修领导小组”工作。职称是建筑助理工程师,专职负责技术和施工管理。再则武当山是我的家乡。所以对武当山古代建筑维修有所了解。一、简述前代建筑情况武当山,最早是见于史书《水经注》记载的名山之一,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比较集中的是它的宏丽建筑。武当山的古代建筑是道教活动场所,随着道教的发展和传播而营建  相似文献   

2.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鄂西北丹江口市(原均县)境内,背依神农架,面朝丹江水库,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道教、古代建筑等特点闻名于世。世人知武当必知其规模宏伟的古代建筑,知明朝永乐皇帝大建武当之壮举。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明代以前本山建筑却鲜为人知,本文拟就此内容,根据有关史料予以系统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盛赞武当山"地既幽绝,景复殊异","诚天真奥区也"。武当山古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技术与艺术成就。这些古建筑群在明代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相似文献   

4.
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发现一处摩崖石刻,从铭文内容考察,此地可能为一处明代兴建武当山建筑群所需石料的采石场。这一发现,为研究武当山建筑群的石料来源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淹没于水下的静乐宫,占据古均州城之半,它是古均州城的精神中心,也是明代武当山大修道宫的首宫。从文化学、建筑学的眼光,探涉明代静乐宫的文化背景、形制特色,复建后的静乐宫的建筑鉴赏等问题,可以了解静乐宫丰厚的文化蕴藏,更好地对静乐宫建筑做艺术审美和结构鉴赏。  相似文献   

6.
以武当山明代圣旨为依据,探讨玄帝信仰、宫观维修,以及明代武当山经济的主要来源等问题,力求再现明代武当山及武当道教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7.
大学士揭傒斯笔下的武当山不仅是元代武当山古代建筑和全国著名道场的记载,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很值得后人研究传播的重要碑文.  相似文献   

8.
古代武当山游记文学涉及武当山水景观的内容十分丰富,用一个“奇”字可以概括出它的精髓:其山势意蕴奇绝,水石情趣奇幻,生态环境奇特。武当山水奇观的形成,有其地质的、气候的、政治的等诸多原因。深入挖掘古代武当山游记文学中有关武当山水景观的材料并加以利用,对进一步发展武当山旅游事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武当山明铸金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教与建筑的研究价值是多层面的,其负载的信息贯穿于明代政治、经济、宗教、建筑、冶金、运输、美术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读以搜集到的明代4部武当山志中的圣旨.探讨明代武当山经济的主要来源,从具体事翻及数字中再现明代武当山及武当道教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1.
任自垣是明初武当山的道士,他参加了明代《永乐大典》的编纂,是明代《道藏》的总纂官,是明代首部《武当山志》的作者。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道士,他经历了明初的五个朝代,与三朝皇帝关系甚密。他幼入茅山修道二十余年,提调武当山十八年。从道录司右玄义到太常寺寺丞,他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儒学高道。  相似文献   

12.
明代驸马都尉沐昕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是明代的勋臣贵戚,但《明史》、《明实录》等书没有他的传记。文章对沐昕其人其事和他奉命把总提调营建武当山工程,向朝廷奏报武当山"瑞应",宣扬君权神授的行为等作了钩稽、考证和分析;对武当山保存的沐昕诗歌和书法作品作了介绍和考述。  相似文献   

13.
武当山是我国三大道教名山之一。在全国仅有十座的铜铸鎏金建筑物中,武当山元代金殿是最早的一个;明代金殿则是最完美的一个。这两座金殿皆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原均县)西南105公里武当山72峰的主峰——天柱峰金顶之上。其峰拔空削立,海拔1613米。顶端东西宽23.3米,南北长30米,明代金殿就座落在其中心位置的汉白玉须弥座殿基上。它如同神话中的天宫,常处于飘浮的云雾之上,现隐于彩霞之间。  相似文献   

14.
早就听说武当山不但风景美,而且还是一座文化宝库。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则更负盛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考据,官山是一个文化历史概念,是明代成化皇帝在武当山划定的核心保护区。武当山与官山包含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明代统治阶级的尊崇武当道教的兴盛,使明代的骚客文人对武当山的奇山异水、神宫仙馆产生了极大兴趣。明代嘉万年间的诗文家徐学谟曾在十年里三次游山,留下了大量关于武当山的诗文。对徐学谟及其诗文的研究对于今天探讨武当道教文化的兴盛史以及明代文人与武当道教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代在武当山大修宫观时,动用了大量的军队.此后,又派均州千户所的军队常驻武当山,逐渐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18.
<酌中志>、<明诗综>著录明代宦官诗十一首,其余多不成章.鉴于明代宦官提督湖广武当山达二百年之久,故在点校整理明清时期纂修的<大岳太和山志>时,又发现明代宦官咏武当山的诗作七首.现对这些宦官的生平和诗中涉及武当山的典故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19.
王光德、杨立志所著《武当山道教史略》一书,是以武当山道教为研究对象的通史著作.它所考察的对象自有史以前直到现代;所涉及的领域,道教思想自不必言,此外还有自然、文化、政治、宫观的建筑样式和艺术功能等,几乎包括与武当山道教有关的所有东西.为完成这一研究,著者参考了道教文献、正史、野史、地方志、个人文集,甚至小说笔记等方面资料.准确地说,它是以处理与武当山道教有关的所有问题为目标而成书的.  相似文献   

20.
明代既是武当山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武当山游记创作的繁荣时期。这时期的武当山游记创作,在景物描写方面注重对神韵的追求;同一景物在不同作者笔下,因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神韵。在游记景物描写中又因作者们情感的不同,使他们的景物描写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