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创新力.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只有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创新条件,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民主氛围,让学生敢创新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活,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敢试,才敢大胆创新。这样的氛围能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接受、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信心。如教学“平均分”时,教师将4个梨带到教室,对学生说…  相似文献   

3.
陈志新 《中国科技信息》2007,(21):186-186,188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实施创新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主要有民主教学原则、激励原则、主体参与原则和学习动机内化原则。实施创新教育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一是营造创新氛围,二是提供创新探索机会,三是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谢华标 《科学中国人》2014,(2S):172-172
《中学数学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如何通过数学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领学生自主走近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浅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告诉我们,意识支配行为。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组织实施的课堂上来。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作为音乐教师,应紧紧围绕创新学习,充分发挥音乐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减负、优质、高效的教改之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王凤才 《科教文汇》2009,(31):145-145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数学课被公认为是培养刨造力的最主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利用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展开想象,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知识间的转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万子燕 《内江科技》2005,(6):38-38,20
本文从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和方法入手,阐述现代外语教师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表现形式,特别是教师的创新能力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意义.外语课堂教学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创新热情,是激发创造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构造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创新教育课堂模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及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养成乐思、善思、敢思的思维品质.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意识和发散思维,留给学生思考,创新的余地和空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科 《今日科苑》2009,(20):280-280
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的进行统一,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于课堂,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将课堂教学方式由陈旧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将课堂教学方式由陈旧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相似文献   

15.
教育过程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改变过去老传统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进行高效教学,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创新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就不能不把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宗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兴趣;寻求教材内容的优化组合;设计切合于教学内容的问题串;激励学生多角度探索佳解;创设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构建启发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等方面营造创新环境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适时为学生学习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和具有挑战性、思维阶梯的理性材料,不断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其亲历数学化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伍玉慧 《科教文汇》2011,(20):105-105,116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在传统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强化和训练.容易出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但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倡导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逐步在自由活跃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综合能力,突破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大力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下,克服多数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设疑,学生被动做答的现状;尽力地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多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只需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才能提出问题、并能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就成为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计算机是一门发展更新速度很快的学科,有很多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的软件,在学生走出校园时,已经是改头换面。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通过课堂短短的45分钟,教给学生“渔”的方法,是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一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