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建立R&D战略联盟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中小企业选择R&D战略联盟的契约式组织形式应该是参与大型企业外包合作,积极寻求政府帮助,借助技术联合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并且分析了中小企业应从合作目的、伙伴实力、伙伴文化以及合作经验四个方面选择R&D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为R&D战略联盟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许皓  严鸿和 《预测》2001,20(3):17-19
本文在分析了企业R&D联盟形成的动因基础上,从强化R&D联盟创新的经济性、联盟企业的文化沟通等方面,提出了实现R&D联盟协同效应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
4.
企业R&D活动与竞争战略的一致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D活动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源泉,必须与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相一致,才能有效发挥其战略职能.本文将从R&D活动的特征及与整体竞争战略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如何有效确定、评价R&D活动的战略职能.  相似文献   

5.
R&D战略联盟是企业间因技术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战略性合作,是一种新的技术方式和商业竞争模式。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垄断优势成为世界先进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创新者,而它们之间的R&D战略联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商业运营。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的R&D战略联盟在联盟目的、联盟方式、行业分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密切关注这些新动向,有利于我国企业学习掌握新的经营理念.积极参与和纽建战略联盟,以迅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龚健  黄鲁成  罗琳 《科学学研究》2003,21(Z1):85-89
企业海外R&D战略联盟中合作与竞争并存。建立进化博弈模型,得出了企业海外R&D战略联盟的进化稳定策略。通过对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可以看出,不论从参加R&D战略联盟的单个企业,还是从联盟整体角度考虑,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都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的联盟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低,规模小。由于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等原因,形成劳动效率低,竞争力差等状况。针对中小企业在新的形势下,为适应市场。应采取的战略性联盟进行了探讨,为中小企业之间联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框架和战略途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劲  吴沧澜  景劲松 《科研管理》2004,25(6):115-125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外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明显加快了技术创新国际化的进程,国外学术界对技术创新国际化的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是目前我国对技术创新国际化和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问题的研究很不足,我国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国际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实施和开展技术创新国际化,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指导。本文回顾了国外学者对技术创新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调查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活动的实际情况后,提出了一个针对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战略框架,并就我国不同规模和实力的企业,给出了如何实施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四种不同的战略途径,这个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框架和四个战略途径对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国际化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促使我国民营企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而我国单个民营企业受自身规模、资金、人力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导致R&D能力严重不足,并制约其科技竞争力的培育。在此种情况下,提出民营企业应构建虚拟技术创新联盟,发挥各成员的最大效用,为民营企业培育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   对中小企业的概念难以给出一个规范统一和适应所有行业的定义。80年代初,我国对中小企业的规模界定规定了三方面的标准与参照系,分别以生产能力,生产设备数量,固定资产原值数量作为参照系进行界定。   综合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划分。定性方面,中小企业是指某一行业中的这样一部分特定企业,它们在本行业总收入中的百分比份额是维持本行业竞争所必须的;定量方面,美国中小企业定量标准有两个:从业人员和销售额,二者可取其一。在制造业和批发业,500人以下的企业,或在零售业和服务业,3年平均营业额为35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日本中小企业定量标准也有两个:从业人员和资本金。在制造业、矿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和资本金1亿日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总之,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各有不同,而且划分标准也视历史时期和具体行业而异。但若按从业人员标准划分,多数国家把500人以下的企业视为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发展,集成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路径.本文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信息集成能力、知识集成能力、技术集成能力、组织集成能力和战略集成能力五个维度构建企业集成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相应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最后,为我国中小企业如何通过提高集成能力提高创新绩效和获取竞争优势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960年代以来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学术文献的研究发现,,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原因是对技术转移理解标准不一,缺乏基于技术转移实现过程的深入分析。本文以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为指向,提出技术转移实现的不同层次划分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并提出研究该问题的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特定的培养顺序还是有效的R&D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有的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培养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首先应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然后创新。研究表明,这样一条路在我国已经很难走通,特定的R&D活动才是影响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讨论了这一发现对我国企业培养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战略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重点。首先分析了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条件,讨论了当前环境下国有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分析了国有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技术创新动力严重不足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及已具备的能力,明确提出民营科技企业是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依靠对象。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中国情景下企业技术能力在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将技术能力分为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战略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以创新绩效和创新管理体系作为衡量创新型企业的两项指标,并从文献分析中提出了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对创新型企业形成的影响。然后应用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对创新型企业的测量量表及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对创新型企业都有显著影响,但创新战略在技术能力与创新型企业间起了中介作用,因此技术能力需要与创新战略有效匹配才能对创新管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过程性技术创新看高校R&D活动的限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过程性技术创新的概念,剖析了过程性技术创新的过程,研究了从市场到企业再到高校的限定性转移和传递问题以及反向的技术创新风险的逐渐积累过程.提出了高校R&D活动限定性的概念,分析了这一问题所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础研究绩效与企业R&D能力支撑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兰香 《科研管理》2003,24(5):71-75
如何评价和更有效地发挥基础研究的作用是科技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指出,基础研究绩效如何,受到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制约,企业R肋能力是基础研究绩效的平台。没有强有力的企业R&D活动的支持,基础研究的作用是很难得到有效发挥的。在当前的科技政策中应特别注意正确估计基础研究的功能,全面衡量贴D活动的效果,使基础研究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其技术创新网络能力与创新网络绩效的流量图,探索了创新网络能力对创新网络绩效的影响路径及其网络中其他变量对它们的敏感度,并通过Vensim DSS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模拟。实证结果表明:(1)在复杂的技术创新系统中,单纯地加大研究经费的投入,创新网络绩效增加不明显;(2)创新网络绩效稳定地保持高值,此时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力度因子阈值为0.3,创新成果淘汰比例阈值为0.4,科研机构退出比例阈值为0.1;(3)当供应商合作力度因子取值较大时(取值0.9),整个创新网络的创新管理成本平均值在最低处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19.
西部中小IT企业自主创新属于技术与市场联合驱动的模式,相对落后于中东部地区。通过对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因素的分析,探析中小IT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深层次结构关系,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技术角度界定了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模式,分析了产品创新能力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模式的影响,提出了产品创新能力是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模式选择的基础,并建立了制造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来选择适合制造企业自身的产品创新模式,为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模式的恰当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