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教学探讨》2008,(1):F0002
1955年——兰姆、库什 兰姆(Wi1lis Eugene Lamb,1913-)因发现氢光谱的精细结构,库什(Po1ykarp Kusch,1911-1993)(左图)因精密测定电子磁矩,共同分享了195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探讨》2008,(2):F0002
西格里(Emilio Gino Segre,1905—1989)(右图)和张伯伦(Owen Chamberlain,1920-)(下图)因发现反质子,共同分享了195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3.
书讯     
《物理教学探讨》2008,26(1):F0002-F0002
玻恩(MaxBorn,1882—1970)因在量子力学方面的基本研究,特别是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博思(Walther Bothe,1891-1957)因提出符合计数法以及由此取得的发现,共同分享了195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开学第一天,杨某(女),因恐惧上学,在母亲(后母)的陪同下来到我校心理辅导室求助。  相似文献   

5.
格拉塞(Donald Arthur Glaselr,1926-)(左图)因发明气泡室,获得了196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6.
《物理教学探讨》2008,(2):F0002
维格纳(Eugene Paul Wigner,1902-1995)因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所做的贡献,特别是对称性基本原理的发现和应用,获得了196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奖金,梅耶(Maria Goeppert Mayer,1906—1972)和詹森(Johannes Hans Daniel Jensen,1907—1973)因发现原子核壳层结构共同分享了196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另一半奖金。  相似文献   

7.
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1845~1923)因发现伦琴射线(即通常所说的X射线)以及对伦琴射线性质的研究,获得了第一届(19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8.
1反应物如何选择 实验室是用铵盐跟碱反应制氨。在铵盐的选择上,应该首选NH4Cl.不宜用(NH4)2SO4(因容易生成结块的CaSO4),不能用NH4NO3(因NH4NO3在撞击、加热时有爆炸的危险)。在碱的选择上,首选价廉易得的消石灰Ca(OH)2或生石灰(CaO).鉴于Na0H是强碱,在干态的加热条件下对玻璃(试管...  相似文献   

9.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3):F0002-F0002
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因发现原子理论的有效的新形式——波动力学和狄拉克(Paul Adv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因创立相对论性的波动力学方程——狄拉克方程,共同分享了193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学探讨》2008,26(2):F0002-F0002
1960年-格拉塞 格拉塞(Donald Arthur Glaset,1926-)(左图)因发明气泡室,获得了196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探讨》2008,26(2):F0002
1960年-格拉塞 格拉塞(Donald Arthur Glaset,1926-)(左图)因发明气泡室,获得了196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学探讨》2008,(1):F0002
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1910—1989)、巴丁(Johm Bardeen,1908—1991)和布拉顿(Walter HouSer Brattain,1902-1987)因研究半导体并发现晶体管效应,共同分享了195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3.
维格纳(Eugene Paul Wigner,1092-1995)因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所做的贡献,特别是对称性基本原理的发现和应用,获得了196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奖金,梅耶(Maria Goeppert Mayer,1906-1972)和詹森(Johannes Hans Daniel Jensen,1907-1973)因发现原子核壳层结构共同分享了196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另一半奖金。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书记载:(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最能体现( )  相似文献   

15.
常用字辨正     
常用字辨正李乐毅束—速(sù)迅速;速度。还有个罕用的义项———“邀请”,如成语“不速之客”。注意,不要因“束”字的影响而误读为shù。觫(sù)用于“觳(hú)觫”,意思是因恐惧而发抖。涑(sù)河流名。涑水,在山西。悚(sǒng)害怕。如“毛骨...  相似文献   

16.
书讯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0):F0002-F0002
赫斯(Victor Franz Hess,1883-1964)因发现宇宙射线和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1905-1991)因发现正电子,共同分享了193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7.
洛化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与塞曼(Pieter Zeeman,1865-1943)因研究磁场对辐射现象的影响,发现塞曼效应,分享了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8.
《物理教学探讨》2005,(9):F0003
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1ank,1858-1947)因发现能量子(量子理论),从而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9.
霍夫思塔特(Robert HofStadter,1915—1990)因开创电子与原子核散射方面的研究并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概貌,穆思堡尔(Rudolf Ludwig Mossbauer,1929-)因研究g辐射的共振吸收并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穆思堡尔效应,共同分享了196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0.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8):F0002
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因发现原子理论的有效的新形式——波动力学和狄拉克(Paul Adv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因创立相对论性的波动力学方程——狄拉克方程,共同分享了193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