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在相关政策研究和文献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有关三江源以及生态移民研究现状,厘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生存状况。认为应更多关注移民社会组织变迁、文化变迁及后续产业发展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使农牧民达到小康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社会保障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缺乏基本的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因此可能会引发一些治安问题和不安定因素。所以,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是"以人为本"精神和社会公正的最好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局面的一个治本之策.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对三江源地区社会保障的现状以及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保障服务的实践,探索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保障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谈三江源生态移民及其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了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从理论和现实的层面论证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必然带来的文化变迁,同时,提出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整个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而实现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则是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中,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是一项很重要的职能,其中涉及到政府规划的实施,建立新的生态模式等问题,同时,这一地区的发展定位又决定着青海省今后在西部乃至全国经济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三江源地区城镇现有规模、功能以及生态移民本身适应生存的能力等不足问题,围绕保障该区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这一主题,从基本路径方面做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生态移民与迁入地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三江源”生态移民迁入地原有发展状况以及移民迁入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地区移民的经验,提出通过推进迁入地城镇化建设来实现移民与迁入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环境教育的一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在我国乃至国际上极其特殊而又重要的生态位置凸现了环境教育在这一地区的深远意义.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与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教育研究为背景,通过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环境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三江源地区由于地域、历史等原因所导致的经济落后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环境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具体表现为:没有专门环境教育的负责机构;环境教育经费极度缺乏;环境教育专业人员缺乏;环境教育缺乏资料.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建立专门的环境教育领导管理机构;开展主动积极的环境宣传工作,营造环境教育氛围;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中小学环境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是当前加强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政策措施.在生态移民工作中,应当加大移民社会的制度建设.因为,法律在推进生态治理及生态移民乃至经济创新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移民问题在现有国家法律层面上还没有专门的源头法.因此,政府首先应当面对移民民众的权益,依照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处理好生态治理与移民安置的关系,不断制定完善生态移民及其权益保障方面的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草业科学高等教育面临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国内知名高校对口支援等良好发展机遇,应继续发挥以往办学优势和特点,促进具有青海特色草业科学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文献资料法对三江源地区民族生态旅游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直接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活,甚至会影响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地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国家给予的政策和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已成为开发该地区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通过对生态旅游环境条件和开发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等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开发对策.对该地区生态保护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区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它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以及澜沧江的重要补给地,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水源涵养区.如何面对现阶段三江源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恢复高速公路建设路城内的生态环境,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是指因生存环境变迁,移民对象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对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调适过程.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具有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进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以及移民社会适应性基础条件等方面的特征.生态移民面临生产方式改变难、生活消费适应难、风俗习惯融合难以及社会交往认同难等社会适应性问题,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扶贫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及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该区实行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解决三江源地区生态约束型贫困的出路是尊重生态规律、发展生态产业,并探讨了三江源地区开展生态旅游既扶贫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为了保证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建设的长远效果,应尽快建立三江源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本文分析了建立三江源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性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三江源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及相关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8月 1 9日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碑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奠基在长江源通天河畔。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对我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保护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社会群体社会适应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厘析了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群体中所凸现的不适应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为活动影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生态恶化已经影响到当地社会与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然人文特征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保护与治理的基本思路及重点实施的三大工程。  相似文献   

18.
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陶乐镇位于平罗县城的东南方,现在主要以生态移民居住为主。随着移民学生的逐年增加,学校的教育现状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就移民地区学生学习化学困境中的学生因素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的扶贫目标、扶贫攻坚的片区联动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瓶颈推动着我国连片特困地区传统开发扶贫模式加快转变,融能力提升、收入增长和生态改善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教育移民扶贫途径作用日益凸显.鉴于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确立优先发展政策机制,探索教育移民的渐进、协同推进机制,实施多元化资金投入和补偿机制,构筑无缝衔接、形式多样的管理机制和沟通平台,推动我国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移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依托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的青藏高原特色自然资源优势,以中华水塔、三江源头、国家公园、生态屏障和地质精神等为特色内容,不断推进“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馆校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实践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培养符合“生态文明高地”和“国家公园群”建设、兼具地质理论与实践素养的合格专业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