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的“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实践研究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教师的专业能力将获得较好的发展。“一课三研”活动的实施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目标不同,研讨重点也不同。一、酝酿尝试阶段一研:选材→理论学习→设计活动方案→说课→第一次实践课→第一次研讨反思二研:修改活动方案→再次实践活动→再次研讨反思三研:再次修改活动方案→第三次实践活动→第三次研讨反思→形成较…  相似文献   

2.
笔者经常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但较少能触及自己的神经末梢.而今年3月由省教研室组织的江苏省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却是感触很深.2010年3月7日,一批省骨干青年教师云集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举行为期三天的教学研讨活动,围绕课例“余弦定理”进行一课三构.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反思要有载体,而最好的载体就是自己的课例。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磨课”活动或校内研讨课活动,许多教师把这种活动当成了一种负担,虽然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但课一上完就有种“一了百了”的感觉。而笔者觉得,在上完研讨课后,及时地进行深度反思恰恰是教师获得有效提升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4.
课例研究是我园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123”课例研讨活动。即一个教学中心内容,两次反思.三次实践。形式有多人同课循环、一人同课多轮和同课异构。下面提供的是我园中班“多人同课循环”教研活动“玩气球”。这个活动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由看国外的一段录像而引发的,录像给了我们老师很好的灵感。大家就决定将录像挖掘、提炼,变成一节好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程霞 《贵州教育》2011,(13):19-20
“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方式,它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通过执教、研讨、反思、再执教、再反思的循环,使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进步和提高,发展老师的整体能力。“一课三研”就是使大家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分享各自的经验,共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  相似文献   

6.
一般的教研形式往往存在“信息传递的单向性、缺乏互动交流、研讨味不浓”等局限性。为了突破这些局限,我们设计了一种“问课一剖课一辩课”的课例教研形式。这种教研形式的基本程序与主要任务有:研讨主题与素材的确定;听者问课与授者答课;行家剖课引出研讨问题;通过辩课交流提出整改方案。该教研方式能够使研讨信息由“单向性”变为“互动性”,使评课行家由“评判者”变为“指引者”,使活动人员由“参与者”变为“研讨者”,从而提高研讨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2002年秋季,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由点到面全面推开,我校本着在“泳池”中学会“游泳”的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踏上了研讨(划水)——反思(潜水)——实践(凫水)的研究旅程。一、在研讨中打开综合实践活动的通道,寻找适合自己的“泳池”。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刚开设时没有教材、教案,对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校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领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精神,并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研讨组,开展课题研讨。大家都真切地谈出了对这门新课程的认识及对操作的困惑,一致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着其他…  相似文献   

8.
研讨性说课是说课活动的一种重要类型,在说课活动中要占很大的比例。能否通过说课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讨性说课的效益。当前,研讨性说课存在着三个明显的问题,一是目的不够明确。研讨性说课本应着力研究、议论教学问题,但现在许多研讨性说课在说课后的重点是评价、讨论成败得失,偏离了研讨性说课的目的。二是方法不够科学。现在的研讨性说课通常是一人说,大家听。一说到底,教师满堂灌。枯燥、呆板,激发不了教师参加说课活动的兴趣。三是管理不够严格。学校领导对研讨性说课失控。说课后研究、讨论时,有的教师不肯发言;有的教师发言马虎,随心所欲,泛泛而谈,不得要领,不关痛痒,学校领导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研讨性说课作用的发挥。 笔者认为,要开展好研讨性说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目的 开展研讨性说课,目的是研究和讨论教学的具体问题,要在“研究”和“讨论”上下工夫。不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
汪国良 《江苏教育》2006,(1A):26-27
真实的声音:“我才五十二岁” 在一次区级校本教研研讨活动中,我校52岁的吴树芳老师主动地承担一堂研讨课,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吴老师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应当说,“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生命的度过,一种生命的成长”。为此,在课程改革从试验到全面推广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关注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研职能部门的教科室,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研讨周”等系列活动,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讨,来感悟课程的改革,走进这场变革。但在活动中我们不仅遇到了过去一直存在的老问题,也发现了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研讨中新生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们没有回避,而是采取相应的策略,改变过去的“评课”,使其朝着“研究课”的方向变革。一、从“全面”评价向“指向性”研究转变多年来,大家坐下来,…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研讨课。内容源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这个单元教材还安排有“综合陛学习”——开展一次活动,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说(写)具体、抒真情。执教者为李华明老师。  相似文献   

12.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表现表达技能,在一次“一课多研”的园级骨干教师开课活动中,我园大班段教师就美术活动中的材料选择问题开展了热烈地讨论,“研讨→开课→再研讨→再开课”,经过教师们反复的商酌和实践,再经过专家的指导,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美术活动精品课例,教师们也在反复研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高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有幸参加了在绍兴一中举办的全国中学“语文文本适度解读”研讨活动。结合我在这次活动中所上的一堂研讨课的前后感受,在此谈谈自己对“语文文本适度解读”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前辈和同行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4.
指导研讨     
一节课成功与否,要看学生研讨气氛是否浓,如果研讨气氛浓,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说明教师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研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研讨活动组织得好,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触发灵感,强化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水的压力》一课,教师设计三个层次的“吹泡泡”活动,重点指导学生用蒙着橡皮膜的漏斗“吹泡泡”。在学生反复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着  相似文献   

15.
真实的声音:“我才五十二岁”在一次区级校本教研研讨活动中,我校52岁的吴树芳老师主动地承担一堂研讨课,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吴老师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决非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另有原因:一是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己已是52 岁的人了,离退休年限可以说进入倒计时,只剩下8 年,时间短暂,但细算一笔帐,如果退休前始终任教五  相似文献   

16.
说课、讲课和评课,被称为“教研三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三者当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但是,课后研讨活动也不容忽视,因为这一活动可以为教师之间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师资队伍的发展。可以说;课后研讨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王跃 《师道》2008,(6):37-37
现在的教研活动很多,各种研讨课、示范课、竞赛课、交流课、汇报课、过关课、特级教师演示课、青年教师拜师课等公开课层出不穷。在这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闹”,课题汇报、话题研讨、学生讨论、师生对话、网上交流、图片动画等一应俱全,一派繁荣景象。公开课的这一追求给人的感觉:“热闹”是评价一节课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一、策划缘起 围绕一个研究主题,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研讨活动,这是我校教研活动经常采用的形式。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新课程理念,制定符合本学科特点的“主题式的学习讨论活动”,围绕如何上好一堂课,体现一个主题,从集体选题—教材解读—备课研讨—上课实践—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研讨风气,鼓励教师用不同的方法上自己的课,  相似文献   

19.
上学年,我们把“探究—研讨”法运用于小学自然第二册《鱼》一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一种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小学自然教学法。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部分。“探究”是让儿重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研讨”是让学生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运用集体思维,获得科学结论。在《鱼》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是怎样运用“探  相似文献   

20.
上午第二节课,根据教务处统一安排,全体语文教师在三(5)班听语文研讨课。上课铃声已经结束,还有几位匆忙赶来。其中一位悄悄问旁边的听课者:“这节课上的什么内容啊?”“呵呵,我也是刚来,还不太清楚。”显然他们对于今天的研讨课都是匆匆忙忙无备而来的。这种不做任何准备、糊里糊涂听课的现象在许多学校的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中是屡见不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