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年—2018年珠三角九市各城市子系统的综合得分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时序角度来探讨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珠三角九市在11年间的生态-经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变化相对稳定,整体呈现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周围低”的空间特点;从协调发展及滞后类型可知,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常属于生态滞后型,而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处于科技滞后型,各城市突破失调状态的瓶颈不同。未来需实现生态、经济、科技深层次的联动合作,促进创新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企业层面,综合全球价值链与生产网络、创新能力与技术学习和产业集群与创新体系三种范式,构建"环境-路径-绩效"的效果评估框架,运用珠三角调查数据来分析从事新兴产业的企业升级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使用因子分析方法综合测度高技术产业升级指标基础上,利用我国三大经济区域2004—2012年期间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产业种类属性和产业所处地区变量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和高技术产业升级之间的调节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引进总体上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升级,但是对产业升级的实际效果取决于高技术产业所属的具体产业属性以及高科技产业所处的具体地域位置。技术引进对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升级效果最佳,技术引进对电子及通讯设备,航空航天器和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果不显著。技术引进对中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升级效果最佳,西部和东部地区效果次之。技术引进对高技术产业升级的效果在东部地区体现了经济学"边际报酬递减"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发生作用的.研究目的有三个:第一,探讨产业聚集即生产行为空间聚集所产生的多样化溢出、专业化溢出以及竞争等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影响程度如何?第二,区域范围内研发行为的多样化、专业化程度的不同是否也会对区域创新绩效存在影响?第三,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单调递增的吗?是否存在最佳聚集程度?以我国医药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为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多样化、竞争对创新有正面影响;研发行为的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就业密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就业密度达到600人/平方公里左右时人均专利拥有数达到最高;区域人口规模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U型,区域人口总规模在达到6 000万人以前随人口规模的扩大区域创新绩效不断下降,以后随人口规模的扩大区域创新效率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6.
金融要发挥其服务于产业升级的目标,必须与产业升级保持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民族地区8省区2000年-2017年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产业升级与金融服务耦合关系显著,各省区产业-金融系统的协调度总体趋向协调发展,但协调度水平并不高,区域差异较大.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发现金融相关率、第二三...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广东各经济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的两子系统综合序参量值呈现较为一致的增长态势,且呈现较高的正相关,科技创新系统综合序参量值比经济发展系统综合序参量值增长得更快;各区域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两子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耦合度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且近年均达到高度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阶段,说明广东各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两者的交互作用较强。基于此提出建议:广东各经济区域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为载体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珠三角地区深化机制体制创新,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粤东西北地区注重提高科技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区位熵指标测算东莞整体制造业和20个主要制造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结果表明:东莞整体制造业具有产业集聚优势,集聚程度较高的4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和食品饮料产业。并以产业区位熵值为核心解释变量,加入区域创新投入要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结论:东莞整体制造业和创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呈现线性促进关系;分行业的区位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不相同,影响结果与产业区位熵趋势相关。提出东莞应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加大创新要素投入、积极引进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山东省微型电动汽车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均在不断提高,其产品结构也正由以低端化产品主导向中高端产品主导转变。本文基于对以德州、济宁、潍坊为代表的山东省微型电动汽车产业的三大产业集群的调查,系统总结了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转型路径。研究表明,山东省微型电动汽车产业的转型既是内生的又是被动的。其内生性主要体现在,低端市场的发展过程产生的产品同质化和低价恶性竞争问题对于整个产业具有破坏作用;被动性则体现在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制约和规范作用上。而随着微型电动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整个产业必然向产品异质性和高质量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素质研究是从区域产业系统整体质量这个角度来研究区域产业的发展的.在整合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机理,建立了基于系统的区域产业素质升级模型,包括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影响因素、过程描述、动力机制和实现机制等,并进一步研究了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能力的高低代表了该区域竞争力和社会活力的强弱,同时也决定了其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以珠江三角洲区域为例,应用min-max标准化分析方法,评价了2010-2015年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实证分析发现,珠三角的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还存在城市间创新能力不平衡、教育科技支出少、知识未能有效转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依据产业集群创新的相关要素,通过调研得到相关数据资料,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工业设计产业竞争力,以工业设计产业链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工业设计及其产业链的基本内涵,梳理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链目前存在的设计产业链基础薄弱、产业链横纵向链接主体松散等问题,并分析芬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设计产业链的发展进程.结合珠三角自身工业设计基础现状...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珠三角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加上金融危机的波及,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广东东西两翼、粤东山区和省外转移.在珠三角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政府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政府干预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为出发点,结合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现状,对珠三角产业转移中的政府的功能定位提出一些见解,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珠三角9市2001—2017年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呈周期性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分类指标差异较大,广州、深圳等区域创新中心技术辐射地理约束效应明显。(2)技术进步是珠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推动因素,两者均呈周期性波动,波幅趋向平稳;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趋势较为一致,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整体上仍处于规模扩展阶段。(3)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并不同步,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企业内部研发支出有助于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财政资金对企业内部研发支出具有挤出效应;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产出效率偏低是制约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水平与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完整、高效、互动的工业设计产业链与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本文以推动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竞争力为目的,从工业设计及其产业链的基本内涵入手,形成上游(政府端、资源端、设计端)、中游(制造端)、下游(市场端、消费端)的工业设计产业链,梳理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链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珠三角地区产业链构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产业升级的自主创新效应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论题,自主创新效应也是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国家战略预期的关键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就产业升级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运用适当模型和1998—201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升级对中国整体自主创新存在显著正面的溢出效应,产业升级的创新溢出效应越明显,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而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自主创新效应则存在较大差异。充分利用产业升级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是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产业集群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并非等同关系。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区域创新系统包含产业创新系统;从内涵上讲,两者有重叠之处,但并不完全重合;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但不是核心。最后对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泛珠三角区域急需培养大量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类复合型人才。文章就该区域对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初步分析;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关课程设置,并提出了区域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合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