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混淆及泛化的现象,将课程概念无限泛化最终“捧杀”了课程本身。这种课程概念泛化的根源,乃在于混淆了“课程本身”与“同课程有关的范畴”,尤其是混淆了“课程”与“课程实施”(教学)及“课程实施的结果”;因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引发不少问题与困境。“课程即法定知识”是基于社会学视角而对课程概念进行的重审和重申,旨在有助于教育实践的改善与理论研究的明晰。  相似文献   

2.
课程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混淆及泛化的现象,将课程概念无限泛化最终“捧杀”了课程本身。这种课程概念泛化的根源,乃在于混淆了“课程本身”与“同课程有关的范畴”,尤其是混淆了“课程”与“课程实施”(教学)及“课程实施的结果”;因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引发不少问题与困境。“课程即法定知识”是基于社会学视角而对课程概念进行的重审和重申,旨在有助于教育实践的改善与理论研究的明晰。  相似文献   

3.
一、学校教育“泛化论”之反思 学校教育“泛化论”是当前有关学校教育的论争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论点。之所以称之为“泛化论”,是因为持这些观点的论者在论述学校教育问题时,往往有意无意地泛化学校教育的边界,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概括起来,这种观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吴敏 《文教资料》2009,(32):124-127
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与教育反思的关系始终是一种“遭遇”。在现象学的一无前提的“看”中遭遇到原初的教育体验;在对教育现象的本质直观中遭遇到了尚处于模糊状态中的教育现象的本质:借助教育学文本的写作,在对“语言的言说”的倾听和应合中使处于模糊状态中的教育现象的本质自行显现。与教育反思的这种“遭遇”要求教师保持对经验的持续开放性和对语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所谓“泛化”,是指无视事物的条件性、限制性,将具体、特殊扩大为一般、普遍。课程思政建设“泛化”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悖论”现象,主要表现为全课程纳入、全学科打造、全师资推进,其危害在于似是而非、有违初衷、合力递减,其诱因在于热潮效应、认识偏差、功利心态。要消除“泛化”现象,就要着力夯实研究、师资、实践等基础,坚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与“在创新中守正”相结合,通过做好试点、择优推广、向大向强等环节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教师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盛桃子的筐”.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随着教育形式的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这种旧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机制.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大胆改革.向素质教育转化。我也不例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改革的潮流中.在自己改革的道路上。亲自体验到了新教育方式的优越性.它真正使“知识的容器”、“盛桃子的筐”变成了人。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德育领域,存在着市场经济意识泛化的现象,这种泛化突出地表现在“德育适应论”上。所谓“德育适应沦”是指近年来在高校德育领域所出现的强调高校德育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观点。如果说,在经济  相似文献   

8.
社区教育的理念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一、社区教育的兴起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是本世纪先从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尽管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出现。我国古代的“乡校”、“乡约”、“社学”等都还有社区教化、社区自治、社区建设等社区教育的色彩。在...  相似文献   

9.
社会舆论和高校自身对高校师德的评价出现了一种“泛化”倾向。社会舆论把许多高校里出现的、无论是不是教师职业群体身上发生的道德和非道德现象,都归结为“师德”问题。高校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则倾向于把对高校教师的普遍的、一般的职业道德要求,运用到所有的高校教师个体身上。高校师德泛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这一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和高校教师职业身份的模糊。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教育学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简要反思中国教育学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教育学现象”背后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偏向。认为,“被教育学化”、“教科书化”、“体系化”是中国教育学起步时的原初特点。这也是当今教育学研究中的一种偏好和追求。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意识形态的泛化和理性批判精神的丧缺。本文认为,教育理论是“选择性”理论,正视意识形态的存在,面对教育现实问题进行理性的选择,正是教育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课堂,已成教育共识。经过不断实践,和谐课堂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问题随之而来,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结壳化”现象。“结壳”本是绘画中的一个术语,是指画家到了一定程度,技、艺手段逐步程序化。体现在和谐课堂中,是指教学者遇到瓶颈,教学手段模式化、程式化,从一个筐跳入另一个筐中,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明晰的基本概念是教育研究的基石,是一门研究成熟的标志。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知识”的慨念不仅没有明晰,反而越来越杂乱、模糊,其内涵越来越抽象,其外延越来越宽广,呈现出一种泛化的趋势。正如布雷钦卡所说的那样:“没有准确的概念,明晰的思想和字也就无从淡起。大凡寻求可以解决教育问题之科学理论的人,都不会容忍教育学中的概念混乱。”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教育研究中出现的愈演愈烈的“知识”泛化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认清泛化的危害,使知识研究少走歧路,步入正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育价值概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价值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尤其是教育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教育价值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直到八十年代后期,这种状况才有所松动。但与其它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相比,教育价值研究还十分薄弱,概念的模糊和泛化,乃是表现之一。所以,本文拟对教育价值概念作一辨析。 教育价值是“价值”一般的下位概念,它们之间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所以,要认识教育价值这  相似文献   

14.
透过“PK”的流行风,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角度探究其来龙去脉,即外来语的借用和专业术语的泛化,以及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师承担了超出其角色合理范围的工作职责,导致其责任泛化,表现为责任标准拔高、责任类型增多、责任属性模糊等,加剧了教师工作负担。学校管理制度失调、教育主体责任错配、社会期待不断叠加、教师边界意识淡薄是中小学教师责任泛化的影响因素。教师责任泛化可能会引起“价值冲突”“去专业化”“非义务性责任繁重”,造成教师认知、情感和体力负担。为营造教师良好的从教环境,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学校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规范教师责任标准;教育主体加强补位互动,促使教师回归本位;社会分离教师角色期待,明晰教师责任属性;教师树立责任边界意识,承担专业核心责任。  相似文献   

16.
当前儿童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泛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活动设计过程中的泛化和活动执行中的泛化,其原因在于课改新理念的冲击、学前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和多元教育价值的泛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明确儿童教育活动开展的目标、提升儿童教师的活动执行力,以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实现儿童在教育活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在治理学业负担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教师负担和专业责任泛化。治理教师专业责任泛化是教师减负的前提和关键。“双减”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责任的泛化具有指称不明、时空泛化、属性模糊、条件的失衡等现实表征,这源于教师“圣人人格”的社会期待、家庭监护责任的转嫁及社会教育责任的增压。促进农村教师专业责任的应然回归需要在主体、内容、时空和权责等四个维度上坚守应然边界;从建立教育责任三方共担体、健全责任分担机制,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增强政策具体和可操作性,为农村教师赋权增能、唤醒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三方面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8.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市场经济意识泛化的倾向。理论界指出:市场经济意识已经在政治、道德、化,教育等社会精神活动领域呈现泛化的态势。这种泛化态势在高校学生中也有所反映。具体表现在:第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商品交换原则远比过去广泛得多地反映到大学生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来。“我付出了所以我要得到”.这种“等价交换”原则只会引发短期行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见利忘义等,  相似文献   

19.
王中 《成人教育》2022,(9):28-33
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发展战略的路径建构,有利于转换社区教育发展视角,引领社区教育在更高的战略格局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针对目前路径建构中的“乏力现象”和“本位现象”,借助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式、治理工具等四维向度分析方法,探究影响路径建构的挑战与对策,并结合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以社区治理问题为导向,根据社区治理问题的复杂程度,形成三个层面的路径规划,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路径分析和路径选择方面提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社区教育势在必行北京市东城区政府金旭一何为“社区教育”?我认为以下这种表达较为贴切:“社区教育”,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一种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在内的,集各种教育内容、方法、组织方式、主体和对象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其实质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各种因素与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