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 叹少有才名,能文能诗,尤其喜 欢批书,曾对《水浒传》《西厢记》 等名著进行过批注,很有影响。 传说,有一次金圣叹到一个 寺院闲住。半夜起来去找住持, 说他想批点佛经。老和尚说要批 佛经不难,必须先对对子,对上 了,马上给你佛经,金圣叹满口  相似文献   

2.
她当上警官那年,年纪还小,笑脸绯红.肩上搭着两条黑亮的大辫子. 他偷盗,抢劫.后来,成为她那里的闪犯.她形容他的样子:"眼睛特别亮,留着胡子,笑起来嘴角歪一下."  相似文献   

3.
临刑联对     
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举子戴名世进京赶考。乘船过江时,船上的人都在议论一位木匠犯法的事。据说那木匠曾为该县衙门制过多副木枷,没有想到自己今天也戴上了枷锁,真是“自作自受”。当时摇船的艄公出联“木匠造枷枷木匠”让戴名世对,戴苦思冥想,无以为对。  相似文献   

4.
赵一曼出生在四川一个封建家庭, 原名李坤泰,赵一曼是化名。 20岁冲出牢笼来到宜宾县, 从此后踏上了革命征程。 1931年,党派她去东北抗日救亡。她作战英勇,日寇视为眼中钉。  相似文献   

5.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描写了17世纪俄国历史上的一件真事。1698年,正当彼得大帝出国访问时,俄国发生了近卫军兵变。彼得大帝得知后仓促回国,立即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兵变。画面的背景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墙外和华西里伯拉仁诺大教堂的天球顶。占据画面大部分前景的是动乱的人群,一些农民装束的近卫军家属围绕在六个即将临刑的近卫军身旁,表现了宁死不屈的俄罗斯民族的坚强性格。  相似文献   

6.
杨继盛是明代著名的清官,出生在河北保定府的一个农民家庭里,曾任吏部主事等职。他为官正直,不畏权奸,因为多次弹劾当时的大奸臣严嵩,结果被严嵩老贼关进监狱3年,他在狱中受尽折磨,经常半夜被伤痛疼醒。即使这样,杨继盛也决不向严嵩之流低头。杨继盛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告别人世。他为官十几载,家中没留下什么财产,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应尾和应箕,担心他们将来不能像自己一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在临刑的前一天夜里,杨继盛分别给妻子张贞和儿子应尾、应箕写了遗书。在给两个儿子的遗书中,他要求儿…  相似文献   

7.
杨继盛是明代著名的清官, 出生在河北保定府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7岁丧母,13岁时才能读书。由于他读书刻苦认真,26岁时便得中进士;曾任吏部主事等职。他为官正直,不畏权奸,曾多次呈奏本,弹劾当时的大奸贼严嵩。学过历更的人都知道,严嵩是明嘉靖皇帝的宠臣,权倾朝野。结果杨继盛落入严嵩手中,被严嵩老贼重责百杖后入狱3年。在狱中,严嵩党徒每隔几天便提审杨继盛一次,每次都打得他皮开肉绽,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杨继盛经常半夜疼醒,打碎瓷碗,手割腐肉。狱卒见此惨状,吓得双腿打颤,连手中的灯也差点儿掉在地上。然而杨继盛却面不改色,绝不向严嵩之徒屈服低头。  相似文献   

8.
伏尔泰轶闻     
去一次还不失为一个哲学家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很受人尊敬。可是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格调不高的聚会。聚会组织者认为大学问家伏尔泰的趣味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高,与自己是一路人。于是第二天晚上,他又邀请伏尔泰再次参加聚会。伏尔泰说:伙计,你知道吗,我去一次,还不失为一个哲学家;  相似文献   

9.
大象轶闻     
《科技文萃》2000,(10):80-83
  相似文献   

10.
藏书家轶闻     
叶石君巧得《后汉书》清初藏书家叶石君,南阳(今属河南)人,他曾廉价购得一部宋版《后汉书》,因为该书缺欠两册,所以一直耿耿于怀,多次要求奔走各地的书贾设法把它补足。一天傍晚,叶石君到商店购买面粉,看见该店的柜台上放着两本书,于是警觉起来。仔细一看,正是他缺欠的宋版《后汉书》。顿时,叶氏大吃一惊,继而又高兴起来,他不动声色,仅花少量钱就把那稀世之珍弄到手。唯一缺撼  相似文献   

11.
廉吏轶闻     
我国古代官员应注意和遵守的戒律叫“官箴”,“贵廉洁、贱贪污”历来被看成是官箴的首要内容。宋人吕本所著的《官箴》开宗明义:“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乾隆帝则御书“清慎勤”三个大字,刻石赐内外诸臣,把清廉视作当官为臣的第一守则。在中国历史上,操守廉洁的官吏也代不乏人。西汉武帝时,朝臣以奢侈为荣,铺张浪费之风十分严重,惟有公孙弘“节衣食为百吏先”,带头穿粗布衣服,一顿饭不吃两样肉食。有人向汉武帝告状,说公孙弘意在以此求取名声。汉武帝却认为公孙弘率先俭朴实为可佳,用为丞相。  相似文献   

12.
表壳轶闻     
巴塞尔归来,本应讲一讲所见所闻和新表,但由于本期有巴塞尔别册,所以就向后延一延,放在以后。上期谈了机芯,心想这期就说说表壳吧,恰巧最近听闻到一些关于表壳设计的故事,看到了一些新的表壳设计,遂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科考轶闻     
才高运蹇徐文长一般而言,科举取士在唐宋时代途径较广,考试范围较宽,所得学识渊博、气度恢宏的治国之才也比较多。到了明代洪武年间,确定八股文取士之后,天下士子,莫不注重经义、格式,猜测主司意向,故所得之士,也往往是空疏浮泛之辈。而许多拥有真才实学者,却常常落魄潦倒,久困场屋。徐渭即为其一。徐渭,字文长,浙江山阴县人。幼孤,但天分极高。  相似文献   

14.
考试轶闻     
明明平时挺贪玩的,成绩自然不太好。临近期末考试了,他才想起要抓紧时间“抱佛脚”,可心里总觉得没底、不踏实,于是整天寝食不安。 妈妈平时对占卦颇感兴趣,硬要带明明去找“大仙”问卦,看这次考试能不能考出好成绩。明明一百个不愿意,可经不住妈妈死缠硬磨。 妈妈拉着明明找到了一位打着“小神仙”招牌的中年人,他问明其来意后,看了看明明的面相,又拿过明明的手瞧一瞧,笑着对妈妈说:“你的儿子面相,手相都不错,不过……”,“不过什么?”妈妈忙问。“不过他考试这几天火不好,可能成绩不太好,搞不好还要留级。”“那…  相似文献   

15.
科考轶闻     
“意尽”其仁唐代天宝年间,祖咏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当时考试的内容,除策问之外,还需加一场诗赋。考诗赋时,诗题和用韵都是限定的,写时又要用典雅美丽的词语、吉祥的典故来组织成篇,重重限制之下,很难产生优秀之作。祖咏应试的诗题是《终南望余雪》。按规定,这首诗应写成六韵12句的五言排律,可是祖咏只写了4句:  相似文献   

16.
轶闻趣事     
北宋年间,有个人识得几个字,便以为能吟诗作赋,因此目空一切,看不起人。他听说欧阳修擅长作诗,心想:天下竟有比我更厉害的人?得去和他比试比试。于是他收拾行装,背了个包袱去访欧阳修。  相似文献   

17.
轶闻趣事     
从前有个读书人,不注意节俭,钱一到手就花个精光,逢年过节时相当困难。有年春节,他无钱办年货,又怕人笑话,就写了一副粉饰自己的对联: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上当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其人     
明末清初的反动文人金圣叹,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地主阶级家庭里。原名采,又叫人瑞,号圣叹。“圣叹”两个字是他从《论语》里翻出来的“好货”,也寄寓着那么一种紧步孔老二的黑脚印,使“圣人”赞而叹之的野心。他熟读孔孟的“圣经”,恪守孔孟的邪道,狂热吹捧孔老二的所谓“圣人之德”,他对秦始皇的焚书怀恨非浅,大骂“始皇之罪万世不得而原也”。他醉心科举,梦想一举而腾达,但却屡试不第。金圣叹的崇拜者们,硬要说他“视青紫如儿戏”,“以诸生为游戏具”等等,纯属胡诌。有一次考试,金圣叹以为又不免“以六等被黜”的命运。不料  相似文献   

20.
二战史轶闻     
二战史轶闻○○○○○○○○○○○○○○○□杨志高纸片轰炸1938年5月,为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对日机的狂轰滥炸作出强烈反应,激励士气和民心,中国空军对日本本土进行了一次战略性空袭,打破了日本当局“三岛神州”不可袭击的迷梦。这次轰炸使用的不是炸弹,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