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忧患意识在当代仍然是重要的思想内容,顾炎武对国家、社会、政治、民生以及学术上的忧患及认识,体现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关注。研究顾炎武的忧患意识,对于我们今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构现代忧患意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文化忧患意识的缺失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面对中外文化的融合、碰撞与交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创新并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文化自主性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先进青年群体,但他们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缺乏文化忧患意识。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交流远比文化上的交流肤浅得多。在世界文化语境里,中西文明的正确对话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题。让每个大学生学会从世界文化的视野看中国文化,培养自身的文化忧患意识,是发展中国文化的百年大计。我们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批判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3.
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再次高度强调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作为新时期党中央对全体党员的基本要求和时代号召,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具有八大主要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和唯物辨证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产物,是党的第四代领导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忧患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现实问题和时代诉求的科学概要,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连炼生 《生活教育》2014,(10):104-105
和平年代长大的孩子普遍缺乏民族忧患意识,学校德育要特别加强对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要结合班会、团代会等教育阵地进行教育,贯穿各科课堂教学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捕捉各科教学内容及时渗透进行教育,要捕捉一切教育契机,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青少年是当然的重点对象,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黑龙江省部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并对如何培育青少年树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的忧患意识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伟大征程,特别是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后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入领会江泽民的忧患意识,对于推进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发展中,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其中。到现当代文学中忧患意识并没有断流而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表现的内容也得到了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包涵的内容和意蕴丰富而深厚,沉郁而感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忧患意识进行审美阐释,是十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化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不对等互动和单向度的渗透。文化忧患意识便是基于这种不平衡的渗透而引发的忧虑、深思和警醒。文化的创新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忧患则能激发人们对待文化的自觉性、责任心和使命感。文化忧患意识要求大学生既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与外来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同时使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受干涉,保持价值观念、民族风格、生活方式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本在探讨了合法性和合法性危机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建国以来中国政治的三次合法性危机,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衍生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离不开他们的努力,自然不能缺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为此,应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努力探索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木清 《广东教育》2003,(10):67-67
读书的时候我一直是个埋头苦读的学生,属于有点迂腐的那种,对身边发生的事多是充耳不闻。直至三年前毕业后分到珠三角的某所中学,我才惊觉身边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开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出钱请同学代做功课;看黄色“口袋书”,泡网吧,上“的士高”;在站牌下旁若无人地相拥而立;在大街小巷甜甜蜜蜜的同骑一辆自行车;疯狂地模仿明星的言行举止……这种现象在一定的层面上已经  相似文献   

12.
13.
忧患意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在动力,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当代大学生是时代骄予,民族的希望,承载肴历史重任。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总量,具备的思想水平将影响中国发展的步伐。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又要看到中国所面临的重重危机,当代大学生要清醒地意识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新一轮的“围攻”。必须拥有民族忧患意识,拥有发奋图强、不甘人后的勇气。  相似文献   

14.
忧患意识是主体面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一定问题所产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应对和预防的精神状态。以儒家教育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忧国忧民、忧道忧教、忧功忧名。继承、发扬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忧患意识,能激发教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立志教育的献身精神,以及投身教育改革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散是凭借厚重的历史化蕴涵和对人精神的张扬,成为了90年代中国坛的一道亮眼景观;而忧患意识,则是余秋雨散里贯穿始终的精神特质之一。先秦以降,中国人学的价值取向历经曲折流变,而余秋雨散中的忧患意识正是源自作家对学自身使命的自觉承担;这种忧患意识对个体生命和民族历史化命运的反思为基点,内涵复杂和立足历史、指归现实是其两大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儒家忧患意识与历代中国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忧患意识,是中国优秀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有深远意识。忧患意识在历代知识分子身上有不同表现形态,从总体上考察,它虽有某些负面价值,甚至使许多人酿成悲剧,但正面的,积极的意义是主要的,它是鼓舞历代志士仁人关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并为之奋斗,牺牲的精神动力。继承,弘扬传统的忧患精神,必须增强现代意识,把东方化的群体意识与西方化的主体精神结合起来,使之真正成为造福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热门话题。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就是说一个人或一个国家需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忧患意识,那我们必将被社会淘汰,就完全可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遭到惨败。因此,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中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吴钧 《西北师大学报》2007,44(6):101-104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特有的价值概念,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人间忧患的悲悯情怀。鲁迅是20世纪中华大地上最具有忧患意识的思想家、文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始终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文化发展的方向。本文从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翻译思想着手来论说鲁迅的忧患意识,进而分析其历史渊源及传统,以及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忧患意识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安诗人面对着当时群雄割据,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动乱局面,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忧世不治,忧民多艰是军阀混战带给人民无限痛苦在建安诗人心灵的投影;身世之悲,怀才不遇之郁是建安诗人与乱世冲突和人与人的隔膜中产生的哀叹;生命短促与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矛盾而产生无限的忧伤。对这些忧患的重负感,建安诗人往往以建功立业、宴游之乐、游仙之趣寻求精神解脱,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宋仁宗时期 ,范仲淹面对皇朝的内忧外患 ,深感忧虑 ,上书言十事 ,主持庆历新政。他的忧患意识不仅表现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更表现为希望宋王朝在忧患中崛起 ,转危为安 ,阔步向前。从这种意义上讲 ,探讨范仲淹的忧患意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