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感知、体验、实践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目标的生成性,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究提供保证,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促使课堂多元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及时反馈。下面,笔者结合圆的认识(人教版第十一册)教学案例,探讨新课程生成理念下教学预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有效备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数学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传统中学数学备课观强调教师个人备课,忽视集体的合作;强调教学的预设,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课前的教学设计,忽视课后的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备课要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选择有效策略,优化备课行为.1精心预设,确保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教学展开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知识、思考、见解和价值取向上多向交流和碰撞的过程.“预设”和“生成”便是这交流和碰撞过程中的一对辨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相依相存.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教材,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未来教学所做的整体设计和构想;生成,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精心预设是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堂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因此教师应当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和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首先,精心预设,要求教师把握预设的基本特点,掌握思考...  相似文献   

4.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一线老师们十分关注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既然"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就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生成"的过程。既如此,如何应对"生成",教学是否还需要"预设",如何"预设",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可使课堂教学最有效,就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期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希望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性,是否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不需要改进预设?笔者认为,在预设与生成这一组内容中,任何一项都不能把它绝对化。在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生成性的同时必须关注预设。必须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它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下面试从一些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进行反思,提出课程生成理念下备课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海燕 《现代教育》2011,(Z2):95-95
新课堂呼唤的是动态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记得叶澜老师说过:"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间余地。"因此一个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感知、体验、实践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要想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就应该从课前的预设做起,为多样化、深层次的生成提供广阔的舞台。因此,我们必须改进备课方式,让备课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下面试从一些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进行反思,提出课堂生成理念下备课的策略。一、单一型过程向开放型过程转变【案例】《花钟》(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预设】1.读第一段,填表:2.讨论:你从表…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感知、体验、实践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  相似文献   

9.
孙群辉 《考试周刊》2008,(13):52-53
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执行教案,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问题.即使出现生成性资源,教师也不能正确把握的现象.本文就如何从"预设"走向"生成"作了四点探讨:精心预设,更关注生成;关注生成.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关注生成,适时引导.  相似文献   

10.
诗海"踏歌"     
一、引言与背景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不经意的质疑、嘀咕、唱反调等等不在预设巾的课堂生成,却很可能把课堂推向高潮,成为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精心的预设活动和处理好学生生成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感知、体验、实践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要想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就应该从课前的预设做起,为多样化、深层次的生成提供广阔的舞台。因此,我们必须改进备课方式,让备课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下面试从一些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进行反思,提出课堂生成理念下备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很多教师关心而又希望了解的问题.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决定了教学预设的必要性,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则决定了教学的生成性.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是理想课堂的两个重要维度,同时,也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不需要改进预设.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课程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实际是提高了对课前预设的要求.它要求预设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着力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  相似文献   

1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注定了新课程要反对独白而青睐对话;要挑战单一,鼓励多元;突破预设,关注偶然,注重自主生成.但在教学中,怎样突破预设,注重学生的生成是很多教育者所困惑的问题,本文通过笔者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出三条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但是,关注生成并非就是完全否定预设,只要有充分的预设,阅读教学就会有精彩的生成.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主要问题,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弹性,提高课堂效率;合理预设,及时挖掘课堂上学生生成的有效资源,关注学生的发展,让阅读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不但需要精心的预设,更应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和发展.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虽然教师对课堂进行了预设,但是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全部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获得有效教学环节的前提.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  相似文献   

20.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预设基础上的实现和超越.预设是对未来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生成是对过程情境变化的灵活性顺应.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没有精彩的生成,课堂就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1].生成性教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师生互动,注重互动中生成新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发学生心智的原生态课堂,用教育机智及时捕捉课堂中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引领教学设计走向弹性和开放,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