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勃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之美文佳作。然王勃作此文时年龄多大,历来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选用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又在卷首画页中刊载了文征明《书王勃咏滕王阁诗》,一序一诗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9岁即能指出颜师古注《汉书》之瑕疵,不到20岁便已应举及第。但他才高命蹇,数次遭难被贬。唐上元元年欲去交趾探望父亲,从山西家乡出发,入赣江至南昌,泊舟于滕王阁前,于是便有了一序一诗之事。  相似文献   

3.
王勃《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之美文佳作。然对王勃作此文时的年龄,历来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璧,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但作为“主”体的诗,其价值和影响都不如作为“宾”体的序,序文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滕王阁序》是《滕王阁诗》的序。作者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为:“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去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其中“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又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或《滕王阁诗序》)以其骈俪藻饰、华美典雅的语言特色为后人所传诵.成为大学、中学(包括中专)学生学习古文的必读之作。然而在职高语文(包括普高语文)中在对该文的某些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中出现了偏差.现拿出来与大家商榷、探讨,以求其完美。  相似文献   

6.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一带)人。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卒于唐高宗上元三年,终年二十八岁。 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旧唐书·文苑·王勃传》)“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新唐书·文苑·王勃传》)不幸“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滕王阁序》)仕道坎坷,几遭贬谪。后渡海省父,舟覆溺海,惊悸而死。  相似文献   

7.
散文和诗是一对孪生姐妹,难舍难分。列夫·托尔斯泰说:“我永远不知道,哪里是散文和诗的界限。”我们在谈到散文的时候,往往把散文和诗相提并论。事实上,很多散文家,常常是诗人。有时甚至一题双作,诗有文序,文有诗序,都很精采,相得益彰。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就都是名作。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中保存了一段有关唐代王勃的笑乐院本.此院本以《滕王阁序》中的“三尺微命”为引子,将王勃扮成身高不满三尺的侏儒来取笑.这说明古代已有人误释“三尺微命”的意思,才导致这一滑稽剧的产生.今天,仍有人将“三尺微命”误释为三尺童子,以证明《滕王阁序》为王勃少年时所作.本文则认为“三尺”是指士所佩绅带的长度,而佩绅带又是士行成人加冠礼之后的事,故《滕王阁序》应是王勃成年后所作.  相似文献   

9.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一篇久负盛名的精品。上元二年(675年)九月,王勃往南海省亲,途中路经洪州府,时任洪州都督的阎公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正巧赶上了这次盛会,于是在宴会上挥毫写成了这篇临别赠言。历史上的滕王阁已不复存在,但它的名字还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为祖国的江山增辉,这不能不归功于王勃的这篇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可以说,《滕王阁序》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厦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下面着重从景物描写上谈谈它的艺术特色。一、远近错落之美作者笔下,诸…  相似文献   

10.
另一种命运     
李广从汉文帝时开始,一直到景帝、武帝,整整陪了三朝皇帝,与匈奴进行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场战争,但最终也没被封侯。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谈及人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时,开首一句便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相似文献   

11.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常被人们用来感叹生不逢时.或人才不被重用。尤其是李广.其传奇而悲剧的一生更为后人无限同情。“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中所赞叹的正是汉朝飞将军李广.  相似文献   

12.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一篇久负盛名的精品。上元二年(675)九月,王勃往南海省亲,途中路经洪州府,时任洪州都督的阎公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正巧赶上了这次盛会,于是在宴会上挥毫写成了这篇临别赠言。历史上的滕王阁  相似文献   

13.
公元675年,当时名动天下的青年才俊、“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650-约675)前往交趾(今越南河内)探望在那里任官的父亲。途经江西南昌时,正逢洪州都督阎公在著名的滕王阁举行集会,王勃自然也成为座上宾客,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此文的前半部分描写滕王阁及周围景色的壮丽,其中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其中四句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相似文献   

14.
<正>提及“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人们多会想起他在《滕王阁序》中挥笔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想起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好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然而,王勃并非总是如此豪迈、洒脱,在一个秋日送别好友薛华时,他便流露出异常悲怆的情绪,写下这首《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相似文献   

15.
游滕王阁     
暑假里,爸爸带我游滕王阁。滕王阁驰名中外,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我读过,就是没有真正看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景色。今天我可以一饱眼福了,怎能叫我不高兴、不激动呢?! 来到滕王阁公园,滕王阁好像一座镇山宝塔,耸立在南昌赣  相似文献   

16.
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犹如明珠般璀璨夺目。其创作时间却一直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直接影响读者对全文内容的准确把握与深刻理解。因此,很有必要对《滕王阁序》的相关史料认真地甄别分析、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从史料的对比排查、《滕王阁序》本身文意的探幽析微、王勃其他文章寻绎线索等诸多方面,都可证明《滕王阁序》确系王勃上元二年(675)所作。  相似文献   

17.
王勃,字子安,降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死于高宗上元二年(675)。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幼年便聪俊好学。六岁即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旧唐书》),被当时人称为神童。他的散文《滕王阁序》是历代称颂的名篇,而他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送别诗。诗的首联起笔不凡,诗人没有象许多送别诗那样,描写垂泪的花,悲鸣的鸟之类,而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景象阔大、气势雄浑的图画。你看那三秦之地,夹辅、护卫着城阙巍峨的古都长安,举目向  相似文献   

18.
《滕王阁序》是初唐诗人王勃赴海南省亲 ,于唐高宗上元二年 ( 675年 )重阳节路过江西南昌 ,参与洪州都督阎公重加整修滕王阁落成举行的阁中大宴中即席写就的著名骈文。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 :“勃欣然操觚 ,顷刻而就 ,文不加点 ,满座皆惊。”事后一百余年 ,连坚决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大家韩愈 ,也对《滕王阁序》赞赏备至。他在《新修滕王阁序》中写道 :“江南多游观之美 ,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及得三王(王勃、王绪、王仲舒 )为序、赋、记等 ,壮其文辞 ,益欲往一观读之 ,以忘吾忧。”即使是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读此文 ,仍无不啧啧…  相似文献   

19.
王勃,初唐著名诗人,在初唐文坛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创作的过程,特点及对骈文的发展,最后论述了《滕王阁序》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选用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是一篇骈体文的典范之作。因其大量使用典故,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难度,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寻。笔者以为掌握句式,从解读句式、研究句式入手,便是有效教学《滕王阁序》的一把钥匙。骈体文句子的字数多为四、六,故又称为“四六文”。“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骈体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