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西方一直有把女性当作美的象征的传统,这种现象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那里成为一时之盛.这一方面由当时的社会现实影响和催生而成,同时也表现了这些浪漫主义文学区别于以往文学的冒险特质与对自由的珍视.以女性为美,充分表现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冒险.  相似文献   

2.
文学本体,就是指真正的文学。当今文学界就作家言,把文学当作文学写;就批评家言,把批评当作真正的文学批评;就理论家言,他们经过作品与批评的启迪,在一种久已失落而刚刚复归的文学面前,竭力想阐释之,规范之。然而,理性的,抽象的思维对文学观念提出的挑战,从来也没有象现在这样咄咄逼人。在这种挑战面前,那种缺乏用真正文学乳浆哺育的理论家显得何等乏力!几乎是同时,当这些理论家无奈地回眸文  相似文献   

3.
黑 ,是大自然的属性 ,它保持本真状态 ,其中包孕着美 ,需要人们去挖掘、发现。但是长期以来 ,黑因为不被视为美的正宗、嫡系而受到冷落、诋毁。甚至有人把矫饰当作美 ,而把属于美的黑当作丑。针对这种现象 ,莎翁透视了美人黑之美 ,并指出黑色之美 ,美在自然 ;美人之美 ,厌恶矫饰。所谓“黑是美的本质”,就是指黑属于美 ,美归自然而言的。文章还论述了黑与白之美  相似文献   

4.
一、悲剧性与悲剧精神在美学理论中,悲剧性这一范畴一般简称为“悲剧”。悲剧性是把社会生活中的不幸与苦难、痛苦和毁灭的现象当作审美对象,对悲剧主人公在遭受到不幸与毁灭时所持的态度进行审美的判断和评价。换句话说,美学悲剧性是从人生过程中的不幸、苦难或生命毁灭的现象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美,并对这种苦难中的美进行审美判断与评价。因此,在美学悲剧性的领域中,往往把其他类型的美,诸如和谐之美、自然中的优美、形式美及喜剧性的欢笑之美排除在自己的对象之外。文学与艺术悲剧性作品,正是对生活中的不幸、苦难、毁灭等生命痛苦现象的集…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近50年来按照辩证法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50年代肯定,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60~70年代否定,立下“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戒律;80~90年代又肯定,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当前,要给中学的文学教育定位,促进文学教育,提高语文教育效率。  一、英、美、德、原苏联等国的文学教育英、美、德、原苏联都十分重视母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法、日等国虽然不单列文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但是也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英国,在1985年颁布的《普通中等…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学课的教学法,既不能一味地教授单词、句子、段落,把日本文学课变成精读课、语法课,也不宜一味地填鸭式教授作者生平、文学流派、文学概念等文学知识,而应该在日本文学课上通过文本细读来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通过画面想象使学生认识日本文学的美,认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被选入当范文,除了其深刻的思想性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之外,它的生动的艺术性也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之严密、遣词造句之妥帖、写景状物之生动、记人叙事之传神等.简言之,《语文》教材中的绝大部分课文是可以当作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榜样来学习的.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如何对待范文的文质兼美呢?教师在思想感情的理解上不遗余力,在生字新词的掌握上扎实有效,也会在文章优美语言的品析上流连忘返,几乎把阅读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文字分析课、文学欣赏课了.  相似文献   

9.
<正>董一菲老师为中学诗意语文课堂打造了八种教学范式,其中课堂诗词教学范式以大容量、大自由、大开阖、大包容、大视角为特点,极能体现诗意语文的美学特征。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董一菲老师酷爱读书,涉猎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多个领域,由此涵养出的气度、风范无不融入她的教学课堂中。诗意语文课堂的美,是乾坤开阖自由之大美,是重峦叠嶂,是花团锦簇,是千姿百态,是千变万化……《涉江采芙蓉》课例容量大,美感典型,意境开阔,气象恢宏。汉字之美,文化濡染。董一菲老师对汉字有着  相似文献   

10.
“接受理论”又称“接受影响美学”。“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的方法论,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尧斯首倡。它是在作家、作品、读者三者的关系中去研究文学的一种学说。其理论核心是从接受者(即读者、欣赏者)的角度去研究、探求一部作品的意义结构。语文教学也可以运用“接受理论”。如果把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堂课当作一件文学作品的话,在教师的施教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文",指的是书面语言,语文课是语言课.语言学家介入语文教育,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学语言必须读文学,但读文学不等于学文学而是学语言.把语文课当作文学课来处理,不仅不符合大众对于语文能力的需要,而且也有悖个体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正相当多的口语交际课堂中,存在着三种误区:一是把"口语交际"当作看图说话来教;二是把"口语交际"当作小作文、小练笔来教;三是把"口语交际"当作问题讨论课来教。笔者认为应该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明确交际目标,结合"情境图",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交流。一、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明确交际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朱光潜先生说,"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意思是要从作品中发现诗意,获得审美的愉悦。语文教学可以借用这个说法,一节好的课要当作一首诗看。这就要求教师把上课当作诗来写,让语文课堂富有诗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什么是诗意?严羽《沧浪诗话》中说,"诗者,吟咏情性也。"表现在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体悟客体(文本)情性,从而表达主体(师生)情性。从情性获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文学课的教学,有一个根本宗旨是不能偏离的,即把文学课上得具有文学味。长期以来,中学课堂上的文学课没有将“文”和“道”的关系处理好,要么上成了“语文版”的政治课,成为“时代的传声筒”;要么上成了生活课,成为“自然主义”的代言人,长此以往,让中学生鉴赏能力偏低,审美趣味偏淡,文学在学生心中卷不起波澜。20世纪60年代,语文界曾有过一次要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位叫洛寒的作者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文章,文章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内涵,在当时影响很大。几十年过去了,教育观念也在不断…  相似文献   

15.
伊格尔顿把作为物质生产的文学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论说明了文学内部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伊氏的这一观点实际上就是对传统的把丈学当作一种上层建筑的文艺观的反驳和对“反映论”批评范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一、新时期文学主潮的启蒙主义性质新时期文学主潮是启蒙主义的,这一点,基本上还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多数学者虽然肯定新时期文学具有启蒙主义的思想倾向,但他们只是把启蒙主义当作一种社会文化思潮,而不是当作一种文学思潮,这种情况与对五四文学的定性是一致的。那么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新时期文学该如何界定呢?有的学者对新时期文学主潮的性质不作界定,只是进行具体的描述,实际上是回避了这个问题。更多的学者沿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概念来界定新时期文学主潮,这与对  相似文献   

17.
教师讲课,要求把课文内容讲清楚。这是最低要求,同时,对某些教师来说,也可以说是最高要求。就是说,必须把课文内容讲清楚,但也不要求在课文之外,超额地再去讲些什么。例如语文课,只要求当作语文课来讲,不要求当作政治课或文学课来讲。  相似文献   

18.
林芳 《福建教育》2022,(19):50-52
语文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置的诗歌写作教学,填补了以往写作教学的空白。为了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去亲近诗歌,领略诗歌创作的新鲜感、成就感,笔者把一堂诗歌写作指导课当作一趟寻美之旅,算是一次冒险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9.
荷花又名莲花、菡萏、芙蓉,她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上推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中及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下迄当今文坛新作,不管是民间文学还是文人文学,荷花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深深地积淀于民族艺术文化心理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随时都可能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在中国人眼里,荷花有多方面的品质和特征,既是“物之美者”,又是典雅高贵的象征。屈原的《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态之美,象征作者内质高洁之美,并以此突出“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宋代婉约派大词人柳永填…  相似文献   

20.
一、观录像,入境上课伊始,我用美言引入:“散文以其独有的形式和风格,特别是它那隽永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境地,被人们称为美文。美在意境,美在语言,美在结构。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体会朱自清先生如何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如何用清新婉丽、准确传神的语言将泉水般的感情倾注在如诗如画的景物之中,从而形成撼动人心的意境美。”然后请学生测览课文,并作提示:“如果我们权且把《荷塘月色》当作是以‘文学作画’的话,那么文章画出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入画的意象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空间位置如何?”正当学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