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卫 《四川教育》2012,(2):33-33
“家访”一般有i种情况:一是学生在近一段时间里出了什么问题,家长又没能到学校来协助老师解决问题.无奈之下老师只好亲自登门造访,这是一种被迫性的家访;二是学校有硬性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家访,于是,老师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孩子的家庭进行探访,这是一种半主动半被动的家访;三是教师出于对某位学生特别的关注,认为有必要与家长交流沟通.于是进行主动性的家访。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二三十年前,家访是教师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家访的基本方式是徒步或者骑自行车。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分析学生学习与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家访,可以让老师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要求与期望;家访,也可以听取家长对于学校及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但今天,家访变成了一个遥远的话题。当下的家访确实遇到很大的难题:家长都很忙,家长在家的时间不再固定。类似寄宿制学校孩子们的家庭普遍较远,这样教师家访就很不方便。同时,现代通  相似文献   

3.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学生不欢迎教师家访,原因是惟恐教师在家长面前“告状”。由此,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了“报喜式”家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第一,出示“安民告示”。在每一学期初,我都告诉学生,老师这一学期会到你们家去家访,反映你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求你们从现在起为老师准备好家访的“礼物”,比如学习进步、比赛获奖、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等。学生听后个个精神振奋,积极表现自己。第二,及时上门送“礼”。我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努力寻找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之友》2013,(Z1):12-14
"这几年我一直都教小学一、二年级,每次接了新班,我都会打电话约家长进行家访,但是这几年家访却越来越难了。"刘爱红老师说,平时自己和同事们交流时也会说到这个问题,现在家长拒绝老师家访的理由很多,大多数家长都会以"我家不好找,有什么事情我到学校去找老师,这样也方便"这样的理由婉言拒绝。"如今,一个新班级30多个孩子,能接受老师家访的不足一半,被拒绝的次数多了,老师们也提不起劲头来。"刘爱红老师如是说。  相似文献   

5.
家访时机的选择“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到家。”一些学生常这样哼唱着,以表达老师家访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其实,教师家访是很必要的,学生们也不反对所有教师的家访,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时候去家访,家访时都向家长谈些什么。我们的体会是,在时间的选择上,最好防患...  相似文献   

6.
刘道可 《班主任》2005,(9):36-37
学生家长最怕的就是老师请他们去学校或者家访,只要接到老师的电话,或者老师到家里来,家长总是诚惶诚恐:一定又是孩子惹祸了,要不就是考试考砸了.如果家长以这种心态看待家访,我们的工作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我们要改变这种局面,寻找家校联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次家访给我的启示文/陈秋菊家访作为一种辅助教育手段,在幼儿园一般不被经常采用。因为每天家长都要到幼儿园来接送孩子,有什么意见、建议,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可以交流。所以,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有了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再去家访就是多此一举了。以前我也曾有过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归来吧,家访     
孩子读了几年书,本人就盼了几年“家访”。可孩子现在已读初中二年级了,而所有的老师却一次也没有“家访”过。直到最近与一位老师交谈,方知“家访”早已过时了、不搞了! 想当年,本人在校读书时,班主任老师隔三差五地到家里来“访问”,我在家里、在学校的情况,让老师、爸妈弄得个“明明白白”。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访”的老传统已逐渐被丢弃。为什么呢?据说,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今非昔比,教师工作量大,时间有限,实在抽不开身;不少学生并非就近入学,给老师“家访”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是怕引起家长的误会。 于…  相似文献   

9.
家访———班主任工作的法宝。家访又可以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家访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亲近感。因此,家访也有时机、方法、技巧等,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家访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与家长真诚相待,就会得到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成功的家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家访时态度要诚恳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样的家长,我们在家访时,首先转变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真诚地交谈,使他们…  相似文献   

10.
你说我说话家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胤 《学前教育》2004,(3):36-37
家访是幼儿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目的在于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及在家的表现,与家长沟通情况和思想,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家访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给很多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是什么在影响家访工作的开展和实效性呢?让我们来看看教师和家长双方对此都有什么看法吧!  相似文献   

11.
在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日趋便利的今天,我已经习惯了给家长打电话、发短信,或者直接在网上建立QQ家长群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对学生实施教育。但今年寒假,年级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住校学生进行的家访让我意识到:家访作为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是电话和“伊妹儿”无法取代的。家访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和家长内心真正的需求,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那天,几位同事闲聊时聊到家长会,不由让我也想起了开家长会的一些事情。小时候,我读书那会儿好像没有什么家长会。那时候老师有什么需要和家长交流沟通的事,一般都是个对个地上门家访。可现在,或许是市场经济使生活节奏加快了,老师已全然没了那份挨个上门家访的“闲情”。如今老师需要传达什么精神或与家长沟通什么事儿,便会向家长们统一发送一张三指宽的纸条儿——《家长会通知》。家长们接到这通知,便如同接到法院的传票一般,鲜  相似文献   

13.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国家大力提倡班主任要常走访家长,做好家访工作,让家长与老师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是的,自从我当班主任十几来,深有感触,家访是班主任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谈几点自己的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4.
假如我是你     
一王老师做班主任多年了,每天都要面对一些学生家长,或者是在教室门口谈话,或者是到学生家中家访,或者在办公室里讨论……有些时候,她从没有顾及到自己与家长交流的方式和语气,也从来没有换位体验过每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学生从小与家长朝夕相处 ,时刻都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教师是教育的专业人员 ,与家长共同担负着对学生的教育责任。由于教师比家长更熟悉各种教育知识与手段 ,懂得教育规律 ,而且在学生心中教师的威信通常要比家长高 ,因此 ,教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要自觉担负主要的责任 ,当好学生家长的教育顾问 ,低年级教师更应如此。当好家长的教育顾问 ,要充分利用家访的机会。家访是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关系 ,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的重要途径。家访要有计划地安排 ,要做好准备 ,并…  相似文献   

16.
案例:周一下午刚上班,几位班主任就“冲进”校长室“理论”。原来是因为家访的事。这个学期学校对班主任的工作也进行了量化考核,其中规定班主任每月家访不少于4次。由于学校地处农村,通讯条件差,家访的路途又远,而教师有一部分又不是本乡本土的,所以很少有教师愿意去家访,学生出了问题就“叫家长”,结果学生不愿意叫,家长不愿意来,效果很差。而学校认为,家访是拉进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距离的一种良好的传统教育方式。所以,这学期做出决定:教师要定期家访,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问题却出在了考核上,怎么来确定教师去没去呢?政教处采用了查…  相似文献   

17.
正每年高考结束后总少不了接受高三考生或者家长高考填报志愿方面的咨询,今年也不例外。而询问最多的是:"老师,我这个分数可以填报什么学校呀?""老师,我读什么专业更好呀?"哈哈,这样的问题可能是最难回答的了。他们不懂,其实每个人的未来都应该由自己选择啊。作为教师,我们或许只能进行志愿填报方法的指导,至于考生读什么学校和专业,教师只能提建议、作参谋而不能包办代替,这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以及兴趣爱好来选择。我想,最后的  相似文献   

18.
家访三式     
一提起老师家访,很多学生心里就会发怵,因为他们往往认为这是老师与家长背着他们进行的一次联合行动,所以以一种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希望老师尽量不要来自己家里家访。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大多数教师会郑重其事地把家访当作教育工作中的重头戏来抓,事先作一些精心的准备,比如家访的具体时间、学生的家庭背景、谈话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从教几十年,类似的家访我也进行过许多次,家访的确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构筑了一架桥梁,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但是总感觉到一味地进行这样的家访有时会成为一种形式,自己感觉累,家长感觉累,学生也感觉累。家访仿佛成了一副想甩又甩不掉的重担,  相似文献   

19.
呼唤家访     
刘晓明 《农村教育》2004,(12):37-38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加入教师队伍的.那个时候.每日早晨安排一个小时的政治学习.白天除了上课教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样活动.晚上主要是备课和评判作业,除此之外,学校要求各班主任每周要安排一次家访活动。通过一次次家访,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了解加深了.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曾几何时,家访悄然改成了家长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些学校除了每年召开一两次家长座谈会以外,平时老师很少有走出校门到学生家去访问的.老师遇到学生有缺点错误,就把家长招到学校来“告状”,给学生和家长造成很重的精神负担,甚至会使一些家长用种种惩罚手段对学生施加压力,给果给学生的思想和学习都造成许多不良影响.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日到学生家访问,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通信息,相互配合,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怎样才能搞好家访呢?我在自己的实践中体会到,学生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带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门访问,家长从成绩上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也可由此谈到学生的其它问题,这样家访效果较好.开学了,我诱导学生思想上积极上进,学习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