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勒内·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勒内·笛卡尔 (Descartes ,15 96~165 0年 )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 ,也是近代理性主义乃至近代西方哲学创始人、法国启蒙运动先驱者之一。 193 7年 ,恰值勒内·笛卡尔《谈正确引导理性在各门科学中寻求真理的方法》一书发表 3 0 0周年 ,全世界都隆重纪念了这部哲学著作的出版。该书是笛卡尔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著作 ,流传甚广 ,影响极大 ,有人甚至认为它对现代哲学的基本倾向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在该书中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是一个以“普遍怀疑”为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2.
何清忠 《师道》2013,(5):22-24
笛卡尔提出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在笛卡尔追溯存在的根源,认为所有存在都是值得怀疑的,而只有思想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我们当作真实可靠的感性知识是不可靠的,比如我现在坐在电脑前,但这情景也可能出现在梦中,那么,我究竟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中并不能确定,因此是可以怀疑的。笛卡尔认为,当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怀疑一切的时候,这个怀疑本身却表明了一条无可置疑的真理,即"我在怀疑"本身是无可置  相似文献   

3.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相似文献   

4.
17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笛卡尔以他的“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为基础,创立了一个心物平行的二元论的哲学体系,成为欧州哲学史上一个别具一格又有着重要影响的哲学派别。笛卡尔这一命题中所说的“我”是一个心灵实体,而不是物质实体。正确理解“找”的内涵,是理解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以至于整个笛卡尔哲学的关  相似文献   

5.
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我思” ;他是用“直观自明的原则”把“我思”与存在直接同一 ,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结论。“我思”还是一种通过怀疑来剔除怀疑的抽象方法。笛卡系摸索形而上学得出第一原理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束缚 ,有很强烈的科学倾向。但是他的体系是建立在那些断定“自我”和上帝存在的命题之上 ,显示出其理论的最大缺陷  相似文献   

6.
我思故我在     
这句话在今天已经被套用得很泛滥,什么“我庸故我在”“我邪故我在”“我K故我在”……应有尽有。可是你真的明白这句话原来的意思吗?说这话的是笛卡尔,17世纪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在他那个时代,流行着怀疑论的学说,一些哲学家认为,人的感觉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比如,“粪便”这种东西,人们通常认为它是“恶臭的、不能吃的东西”,但是对于苍蝇来说,它却是“美味的食物”。人怎么能凭触觉、味觉、嗅觉这些感官来断定一个事物的本质呢?又比如,一个人跟自己的女儿结婚,波斯人会觉得这是十分自然的事,而希腊人却认为这是极不合法的。人怎么能…  相似文献   

7.
笛卡尔哲学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作为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他追求的是清晰、明白和确定的知识.他首先使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扫清障碍,建立了"我思故我在"这一第一原理,然后由此推出了物质世界和上帝的存在,就此他的整个玄思体系建立了.笛卡尔不仅将哲学带入反思,而且确立了主体论原则.  相似文献   

8.
笛卡尔哲学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作为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他追求的是清晰、明白和确定的知识。他首先使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扫清障碍,建立了"我思故我在"这一第一原理,然后由此推出了物质世界和上帝的存在,就此他的整个玄思体系建立了。笛卡尔不仅将哲学带入反思,而且确立了主体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笛卡尔将整个的传统知识大厦推倒重来,运用普遍怀疑的方法,在认识论上进行一次大胆而又审慎的重构。通过对“我思,故我在”命题的逐字分解和辨析,发现该命题的关键不是“在”,即我的存在,而是“知在”,即认识到我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在”的两种逻辑悖论的论证策略,即违反不矛盾律策略及无穷倒退策略。进而从怀疑的对象、内容到怀疑的过程本身来回答我是否真的无法怀疑自己的怀疑这个棘手问题。最后回答两个相关问题:根本上应当如何看待怀疑,以及逻辑自身是否应当受到怀疑。  相似文献   

10.
标签的背后     
本期"青春悦读"栏目中,同学推荐的、一篇题为《我思故我在》的文章特别吸引我的目光,它让我意识到,应该揭掉"唯心主义"的老标签,重新去认识和理解笛卡尔,以及他那回荡了几个世纪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相似文献   

11.
在上教版第二册《杠杆》一节中,我问学生“在古代有四两拨千斤之说,为什么四两可拨千斤?阿基米德有一句著名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可能吗?”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想像。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投影:罗丹的雕塑作品《思考者》和笛卡尔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兰的作品《思考者》。他的动作告诉我们他在干什么?(生:在思考)再往下看,这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第28题是一道值得深思的选择题。首先,笔者通过漫画联想到两个命题:17世纪理性主义代表法国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19世纪存在主义代表德国海德格尔提出一个针锋相对的“我在故我思”。其次,笔者认为,用这样两个博大精深的命题来考察哲学基本问题有点简  相似文献   

14.
由绪论课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绪论课想到的南炳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同一位教师交谈,他正为学生不重视、不愿学习他教的(某地质专业基础)课而着急。我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他说:“是不是你们教务处把英语抓得太紧、要求太高,而影响了其他课?”我又问:“那你又是如何引导、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适者生存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今时代,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显得尤为重要,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的教育学意义也凸显出来了。一、对"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的理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其所有哲学认识论的基础,此处的"我思"主要是怀疑性地思考,对除了自己思想之外的一切事物存在的怀疑,因为我们唯一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良好的课堂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些家喻户晓的名言都展示了“思”与“问”在个人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便产生了“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达成主要依靠教师通过问题设计来渲染学生的情绪,以达到深入理解文本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因为他没有问题了”,所以他就落后了。它警示我们: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18.
朱小娟 《物理教师》2005,26(10):40-40
有一次坐长途汽车回家,随便与邻坐的旅客闲聊,一听口音是乡亲,他问我是干什么职业的,我说,我是中学物理教师,他马上说他也读过高中,但总是对于牛顿第三定律有所怀疑,我问他怀疑的理由是什么,他说:“牛顿第三定律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我认为这句话有点不符合实际,我是一个厨师,如果有一筐鸡蛋,我可以在筐里任意拿一个蛋把所有的蛋都打破,你信不信?如果两个蛋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为什么两个蛋不同时破?用一个蛋为什么能够把一筐蛋打破?”我说:“你不是魔术师吧?”他说:“你不相信,下车后我马上试给你看。”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代表,拉康的主体学说极具张力。他通过对自我和他者的比对以及将语言和无意识引入主体研究,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改为“他者思故我在”,从而消解了现代性意义上的实在主体。在当下文化研究盛行的语境中,拉康的主体理论在解构主体的同时,也为主体功能化、主体与身份的转化打开了新思路,同时还为后学意义上的身份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是基于他对思想的“确然性”理想的追求而提出的,因此,其中之“在”,并非指“有”,而是指“真”,即“确然性”。他力图解决“什么是确然的”和“如何确然”的问题。但是,他的“确然性”追求却存在着将哲学的“确然性”与科学的“确然性”简单等同的方向性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