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分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学方法:尝试探究。教学过程由三个尝试探究活动和一个练习题组构成。一、摆一摆、议一议,建立三角形的概念教师发给每个学生1捆小棒(长度不全相等),要求他们摆出一些三角形,然后提出“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的问题。学生摆出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开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甲说:“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教师出示图1,学生摇头。乙说:“有三条线段的图形是三角…  相似文献   

2.
每一堂课都要达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三角形的认识”一课采用的是让学生尝试的办法。学生在尝试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数学素质。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是在自己的探索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尝试就是探索式学习方式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尝试中有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他们自己思考结论的展示,有与同学交流的碰撞。这一切,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达到既定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的目标。“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从三角形概念的建立到三角形形状…  相似文献   

3.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能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能对知识进行应用,能解决问题。所以探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真"理解就尤为必要。【片断回放】当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知道了组成三角形的三边特征后教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一:用这些小棒摆一个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中关于三角形概念的数学,对学生以后学习几何、三角等初中知识,起到打基础的作用。必须重视下面几方面的教学。一、三角形的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三角形,应对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中的“围成”二字深入理解:是指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的封闭图形。如(?)是三角形,而如(?)都不是三角形。可让学生选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三角形,使学生知道:“三角形都有三条边和三个角”。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的边"是对一个几何图形从概念到性质进行研究的典型课例,渗透了分类、方程、数形结合等思想.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定义、性质以及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及其性质,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是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概括、探索未知和创造的能力。三、教学设计(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2.播放录像师:接下来看老师收集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3.导入新课。师: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1.三角形的意义(1)让学生用小棒围三角形。(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三角形。)(2)师生判断摆得是否正确。为什么有一个围不成?(3)师:你们认为围成三角形的小棒表示的线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4)引导讨论: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5)师生共同概括出三角形的意义。(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6)突出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围成”这三个词。(7...  相似文献   

7.
<正>有些数学课,学生难懂,教师难教,难点难突破。这些“难课”大多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且是数学结构性知识的“种子课”,涉及学生知识迁移及应用能力生长的关键节点。教师若不及时发现学生的认知误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势必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就是这样一节概念课。本节课内容处在小学几何教学的第二学段。学生在第一学段对三角形已有直观认识,能辨认三角形,会用三角形拼图,已学习角的认识和分类,并且四年级刚学习了“垂线”。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几何初步知识部分关于三角形的教学,对学生以后学习几何、三角等,起打基础的作用。三角形的教学必须十分重视。下面谈谈三角形的教学。一、关于三角形的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认识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课本上说:“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什么样叫“围成”?就是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的封闭图形。图1是三角形,图2或图3都不是三角形。可叫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第126页~12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初步按角给三角形分类。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等知识的过程,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猜想、验证等方法来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概括能力,渗透集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按角给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按角给三角形分类,渗…  相似文献   

10.
孟茜 《湖南教育》2003,(22):34-34
一、导概念的形成。以往,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教师偏重于教学的结果,学生则偏重于记忆结果,而忽视了思索和理解概念形成的实质及要素。课改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概念的生成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素材,便于他们从中抽象出概念。例如,教学三角形概念时,学生先举出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在头脑中有了初步印象,再用三根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并说说是怎样摆的,动手画画三角形,并说说是怎样画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就不难了。二、导定律、公式的发现。小学数学教材中,定律、公式虽然不多,有的也不像中学教材那样明确提出,但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学分析学生通过小学数学中《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学习,对等腰三角形已有了初步认识,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三角形的腰、底、底角,顶角等概念,并且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掌握了等腰三角形部分特征.本节课是在全等和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探究的.本节课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也是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和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基础,还是说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本节  相似文献   

12.
集体备课中,对于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的高的教学设计,多数教师依据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先后顺序,提出应先借助测量人字梁的高度这一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三角形的高是一条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直线段,其中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在此基础上再教学如何画三角形的高。对于他们所持的概念教学在先、画法在后,且两者必须截然  相似文献   

13.
强化活动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实践探索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教学安排能力及创新等各种能力。1、尝试定义和练习对于知识联系紧密、定义方法及规律形式类似的内容,利用正迁移规律督促学生尝试定义练习可设计为:(1)复习有关定义和推导方法;(2)尝试定义及证明;(3)学生回答并找出类似规律的不同点;(4)教师针对疑点、难点、重点进行范讲。如:百分数理论这节课,与分数理论紧密联系,如果设计为:(1)说明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复习分数的概念及三种类型的…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的做法是:(1) 引导学生在三角形的两边分别取中点,然后连结两中点得出线段,引入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2) 指导学生通过度量、观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命题,然后进行推理论证得出定理。这样安排,学生由中点、线段这两个小概念形成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个新概念,感性基础强,因而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有幸观摩了一堂优秀示范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时过多日,好似曲罢人散,笔者却仍感觉余音绕梁.一、基本情况教材分析:本节课讲授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材为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前面学习的三角形的概念和有关的基本知识是本节课的基础,讲完性质之后,再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特殊三角形在三角形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垂直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等腰  相似文献   

16.
正一、综合与实践内容丰富重在激发兴趣1.综合与实践内容可以是课本知识的延续。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可以设计一节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活动课。学生本以为有三条边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但在用不同长短的小棒、吸管等材料自主围摆三角形的活动中,发现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使他们感到惊异、迷惑:"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三角形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探究相似三角形的起始课,是在学习了相似多边形后探索的课题,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角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  相似文献   

18.
【评析】该教学片断设计,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设计了多种学生学习活动,让他们全员、全面、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对。三角形的认识。的主动探究。如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认一认,感知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认识三角形的特征;通过想一想、拉一拉、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按角的不同将三角形分类,培养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对三角形定义的概括过程,体验概括的方法,体验数学语言的简洁美。3.情感态度目标:结合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渗透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材分析这是一节知识整合课,取材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本课作为第一课时,整合了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个内容。这样整合是考虑到三角形的高,以及怎么画三角形的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应该单独作为一课来突破。而从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所以笔者把三边关系整合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