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春红 《广西教育》2014,(13):38-3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原来的"空间与图形"板块改为"图形与几何"。课标进行这样的修改并不是简单的名称上的改变,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图形是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中最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更是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因此,在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要关注小学生对图形表象的正确建立,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学习,重视学生在习得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形成带有个性倾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从而能动地学习和认识世界,能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便是如此,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获得的不仅是对几种图形的认识,更有对现实生活空间从直观体验到理性分析的经历,更有空间观念和直观思维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的教学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使学生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个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后,学生总有一个绕不开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是常见图形,很多学生特别容易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为什么总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呢?是不是在教学中忽略了什么?阅读相关资料后发现,对称图形,除了轴对称图形(线对称)以外,还有中心对称图形(点对称)。平行四边形就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5.
钱卫华 《中学教研》2014,(11):18-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围绕"基本图形"是"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的核心之一,旨在使学生掌握分离、补形、构造等基本方法,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直观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郭瑜 《教书育人》2013,(1):52-52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以生为本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容易受到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干扰,本文以小学低年级的"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直观体验和现实经历,提升儿童的数学思维水平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学习"空间与图形"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能力.但是,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在学习初中数学的"空间与图形"时,很多学生都觉得非常难学.本人认为难学的原因是:由"数"转入"形",学生很难适应;概念抽象而又集中,学生很难理解;推理论证逻辑性比较强,学生不知道该怎样下手.导致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画几何图形,不能通过对题意进行分析而得到解题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审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发现,"以学生为中心"存在认识偏差。甄定"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价值方向,应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林恩 《考试周刊》2014,(2):172-173
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教学理念,创意图形设计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将创意图形设计理念融入实践中,对帮助学生更快速有效地应对未来市场变化、加强应变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创意图形设计的内涵和理念,深入分析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意图形所起的作用,进而探讨了在进行教学创新时如何更好地结合创意图形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空间与图形"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图形与几何",都不可避免的要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或面积,立体图形则要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还有圆柱的侧面积等等。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很多孩子就是背公式,然后套用。不管学生背的情况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就如何减少计算中的错误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前的设计作品中,充满着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符号的泛滥和"本土化"语言的缺失现象十分突出,应该关注中国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让"未来的设计师"重视中国传统图形的学习与继承。中国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表现不是简单的"移植",而应引导学生吸收传统精华,加以推陈出新,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现代设计思想赋予它新的时代含义。  相似文献   

12.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根据大纲的要求,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能正确判断具体图形中的长、宽、高,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3.
学生借助图形计算器,可以直接参与数学问题的发现、质疑、解决的过程,体会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算法案例"一课中,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分组合作,检验所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经过修改完善程序,将问题进行推广并尝试解决.图形计算器的参与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供了技术保证,也为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22~23日,全国新思维小学数学(浙教版)教学观摩展评活动(杭州站)在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举行。在这次活动中,关于"动态几何"研究成果的展示,令与会者耳目一新。其间,三节几何课的教学内容,都作了动态化处理,使原本静止的几何内容,动态地呈现在学生和听课老师面前,为学生认识几何内容的本质属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构建新的几何内容教材编排系,促进学生对图形本质属性的认识,这是小学几何教学研究对传统几何教学理念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提出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中的几个不同学习阶段都阐述了培养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图形的认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地完成此项任务,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涉及的各种图形,并根据各种图形的不同形式、结构和作用,确定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具体要求.下面举例说明,怎样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特点,按四种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敏 《考试周刊》2012,(51):47-47
"对话互动理念"是阅读教学基本理念三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对话",高中语文"课标"也在"教学建议"部分要求"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这里表述的都是对话互助理念,而这种理念实则来自文学理论的演变和教学理论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金中贵 《贵州教育》2012,(20):40-41
在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熟悉的纸片作为工具进行折叠操作,这样便具有一定的直观性,易于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折叠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探索图形性质的方法与手段。《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在高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逐渐延伸出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理念,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理念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要发展,必须"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高职英语教学理念,就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要这个中心服务。文章以此为视角,探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以及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