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忱石先生发表在《文史》2008年第3辑上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一文在科举人物的分科与系年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可能造成研究者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张忱石先生发表在《文史》2008年第3辑上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一文在科举人物的分科与系年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可能造成研究者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张忱石先生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为近年来唐人登科辑补方面的重要论文,本文对该文所补登科唐人名进行了查考,发现有误考、失考现象。  相似文献   

4.
张忱石先生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为近年来唐人登科辑补方面的重要论文,本文对该文所补登科唐人名进行了查考,发现有误考、失考现象.  相似文献   

5.
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在《文献通考》所载《唐登科记总目》的基础上,广搜文献史料,并对其整理考订,按年编次有关登科的材料,勾勒出唐五代三百余年的科举发展历程,是研究唐五代科举史的经典之作,亦是研究有唐一代社会文化史的重要资料。然藉徐松一人之学识功力,成就此巨著,疏漏讹误之处,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6.
进士登科录是研究古代科举制度及历史人物的重要原始文献。历代进士登科录是方志《进士题名》最直接的渊源之一,用《进士登科录》与之校勘,可发现方志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同时,方志对进士登科录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二者优势互补,各有短长。我们在利用过程中应当扬长避短,各得其用。  相似文献   

7.
虞劲松 《出版广角》2016,(22):15-17
《宋代登科总录》是目前收录最全、规模最大的宋代登科人名录,共辑录两宋320年118榜的4万多登科人的传记资料,填补了科举史研究的空白.全书为1080万字,共排7896码,493.5个印张,采用大16开圆背精装,分14册出版,是近年宋史、科举史研究领域出版的一部极有分量的著作.文章分析和总结了这本书出版的经验,对出版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新补《登科记考》之阙者5例,正其所误者1例。其中补进士科试赋2例,补博学宏词科试赋3例,前者天宝十一载《土德惟新赋》未见作品存世,后者除贞元十四年知赋题为《百步穿杨叶赋》外,其余2例赋题待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新补《登科记考》之阙者5例,正其所误者1例。其中补进士科试赋2例,补博学宏词科试赋3例,前者天宝十一载《土德惟新赋》未见作品存世,后者除贞元十四年知赋题为《百步穿杨叶赋》外,其余2例赋题待考。  相似文献   

10.
王猎登特奏名进士第的时间不是《宋代登科总录》录入的天圣八年(1030),而应该是庆历二年(1042)。这是《宋代登科总录》录入登科士人信息存在错误的一个例证。除此之外,《宋代登科总录》还存在为登科者编纂小传的信息含量略显不足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地方志、族谱等史料利用得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1.
就唐代碑志记载的年龄信息,历史学界主要关注登科、婚姻的年龄,并通过死亡年龄计算平均寿命.碑志中常见"弱冠"一词,学界通常依据碑志中"弱冠登科"的记载,简单地将志主登科之年系在其二十岁时.然而,"弱冠"本义就可以泛指二十多岁.而且无论是在传世还是出土的唐代碑志的实际使用中,目前所见凡有其他材料可加以佐证、可考的"弱冠"年...  相似文献   

12.
《千顷堂书目》误收5种唐人之书,是分别根据明代的藏书目录、非藏书目录和其他史料著录的。这种编撰方法与当时的史志目录完全相同。全书中属于黄虞稷家藏图书的,约仅占1/3,不宜称为私家藏书目录,而是一部典型的史志目录。  相似文献   

13.
对明末名将李成梁的卒年,学界有不同看法:万历三十四、四十三年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明史·功臣世表》《续文献通考》均取前者,施和金《李成梁卒年考》指出该说法出自《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四年六月的记载,并进一步论证李氏卒于万历四十三年(《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万历四十六年说。园田一龟认可康熙壬寅年(1722)《李氏谱系》内李成梁"生于嘉靖丙戌年(1526)七月十四日卯时""卒于万历戊午年某月某日,享年九十三"的说法,但这与《明史》本传"卒年九十"不符,他认为当以族谱为准(《李成梁と其の一族に就て》,《东洋学报》第26卷第1号〈1938年〉)。  相似文献   

14.
所谓守选,就是新及第明经、进士和考满后的六品以下前资官不立即授官,而是在家守候吏部的铨选期限.唐代施行守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缓和官阙少而选人多的社会矛盾.目前对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的考订,王勋成先生认为贞观年间就开始了.通过对《唐会要》卷七五《贡举上·帖经条例》之“贞观九年五月敕”以及相关实例的分析,可知贞观九年不具备守选的“生态环境”,《唐会要》的“贞观九年”其实是“贞元九年”之讹.  相似文献   

15.
“猞猁”一名,当截缩自“猞猁狲”,而对于“猞猁狲”,不同语文辞书的处理不尽一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辞海》(1999年版)均未列“猞猁狲”词条,前者在训释“猞猁”时也未提及“猞猁狲”,后者在“猞猁”的释义中说明“别称‘猞猁狲’”。《辞源》(修订本,1988年版)、《汉语大词典》(1992年版)则把“猞猁狲”列为主条目,前者未设“猞猁”词条,后者将“猞猁”设为参见条目,用“(猞猁狲)又称猞猁”将两条目联系起来。在此问题上,侧重于反映词汇共时使用状况的辞书优先解释“猞猁”,而力图廓清词汇历时沿流的辞书则更关注“猞猁狲”,但后一类辞书中也没有阐明三音节单纯词“猞猁狲”的语源理据。  相似文献   

16.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采取依据目录采目的方法,不经眼原书,又工程浩大,难免有疏漏。本文经过考证,订正了其著录《北窗偶录》、《雪泥鸿爪录》、《海东撷古志》、《贞珉阐古录》、《佛幢证古录》、《疑年汇编》、《瀛山笔记》、《晚闻存稿》之误。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中州散曲家王庆澜有两种《菱江集》传世,借助于王氏本人的作品,我们可以考知其大概的生平经历。清代中叶,有一些戏曲家流寓中州,《菱江集》中便保存了不少同时代其他戏曲家的生平资料。其中,关于刘可培的资料最为重要,我们可以借此考证刘氏的卒年。  相似文献   

18.
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鸿篇巨著,是一部公认的史学典范之作,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马端临著述《文献通考》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讹误之处难免.本文对其中帝系考部分内容略作分析,以期为研读和运用《文献通考》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龙图阁是北宋中央政府的重要藏书场所,在宋真宗景德二年时,龙图阁藏书已经基本形成规模,与后来的《崇文总目》相差不多。景德二年编成的《龙图阁书目》一书虽然已经亡佚,但通过考察可以发现,这部书目无论是在分类还是著录图书数量上,都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是北宋目录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