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便开始了自己政治生命的厄运。他被贬永州,和昔日志同道合的朋友惨然分离.只能与山水为伍,与历史对话.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从历史中找寻知音。“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愚溪诗序》便是一篇深得骚人之旨的抒怀之作。作以愚自喻,以愚自嘲,以长歌当哭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愚溪诗序》是一篇托物言志、寓意深远的作品,是作者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被贬为永州司马的任上所作。全文以“愚”(实则“不愚”)贯穿始终,寄情山水,借写愚溪风光,借评古代“愚者”来抒发自己被埋没受侮辱.  相似文献   

3.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我们透过句句段段、口口声声的“愚”字,读到了作者一腔愤懑和满腹悲情。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的改革而被贬永州,从礼部员外郎降为边远司马,而且是“终身不得量移”!前途何在,出头之日何在?作者反复思量,自己所处的社会并不是什么乱世昏君,而是“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究其原因好像只能是自己“愚”了!  相似文献   

5.
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五年之后,从河东龙兴寺迁居河西“愚溪”之畔.他改冉溪为愚溪.并写了《愚溪诗序》、《愚溪对》、《八愚诗》等诗文,大谈特谈其“愚”.可以说,这是他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饱经五年打击摧残与  相似文献   

6.
“愚”人     
汪邦春 《教育文汇》2013,(16):46-46
近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颇有感触。全文着力表现一个“愚”字,人“以愚触罪”,溪也因人而愚。溪与人既同病相怜,又相映生辉,言虽委婉含蓄,情则慷慨激昂。个中情味,怎一个“愚”字了得。  相似文献   

7.
愚溪鉴万类愚辞超鸿蒙--柳宗元《愚溪诗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柳宗元贬谪到永州前后的经历与心境的变化,对《溪诗序》行了独到的分析,指出文章并非仅是借个人之“愚”讽刺贤愚倒置的社会现实,而是柳宗元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文字.  相似文献   

8.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的一篇美文,"八愚"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八愚"遗址已成千古之谜.永州学者经实地考察,提出了"吕家冲"说、"柳子街120号至126号的愚溪北岸"说、"柳子街口钴鉧潭北坡"说.钴鉧潭是风景"尤绝者",是连接"八愚"的纽带,确认钴鉧潭是破解"八愚"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程慕宏 《学语文》2005,(6):11-12
《愚溪诗序》语言比较浅近,文字障碍不大。教学中以指导学生自读为主,指导的重点应是对文中感情的理解。而理解本文的关键又是作者以‘愚’自称的深意。“愚公谷”在文中首次出现,引出。愚溪。命名问题。继而带出“愚丘”“愚泉”,从“愚泉”生出“愚沟”“愚池”。而“东为愚堂”。南为愚亭“中为愚岛”,又就“愚池”着眼,点出“八愚”。全文以一“愚”字贯穿,可见。愚公谷。之典藏有深意。  相似文献   

10.
在永州的潇水西岸,有一条清莹的溪水叫愚溪,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在谪永州时,把一条原叫冉溪的水,改为今名的。*柳宗元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因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九月贬谪为邵州刺史,途中改贬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十一月抵永州。永州在当时离京城长安四千多里,地处偏远荒废,成为朝庭流放犯人的地方。柳宗元贬永,实际上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流放犯人。一到永,官邸没有他的住所,把他安放在“永州龙兴寺西序之下,”(《永州龙兴寺西轩记》)永州龙兴寺之北,有片神龛之外的弃地。其地“坳洼坻岸,屏…  相似文献   

11.
公元810年,柳宗元因永贞改革失败而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在永州,他借山水解忧,自我解嘲《,八愚诗》便是其中之一。《八愚诗》已亡轶,我们无缘拜读,所幸《愚溪诗序》以一个“愚字”贯穿,再现了作者的心灵,可以指引我们猜测它的思想。《愚溪诗序》中的典故表面上隐晦含蓄、扑朔迷离,客观上却带领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一、言简意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典故的运用简化了作者的语言,借助于典故的丰富含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又借助典故表达作者心中不能直接说出的心事,收到言简意深的效果。“愚公谷”的典故出自《说苑·政理》,愚公以自…  相似文献   

12.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玩抒写胸中郁愤的游记散文。这些文章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千万孤独”的心情,他将自我的心态情绪、人生体悟、生活见解与山水融为一体,借山水自喻,托物言志,寄情感怀。从独特的心情、独特的山水、独特的文章、独特的贡献四个角度去分析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呈现其寄情于山水,绘山水以奇异;融情于山水,赋山水以灵魂的特色。作为山水游记里程碑式的发展标志,《永州八记》彰显了柳宗元作为一代文豪对山水游记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以“愚”宣泄诗人内心情怀柳宗元《愚溪诗序》中却…  相似文献   

14.
溪水乃自然之物,本无贤愚之辨。可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却渭潇水之上的一条小溪为“愚溪”,不免出人意表。可就是这个有悖于常理的“愚”字却饱含作者的无限辛酸。  相似文献   

15.
一、“八愚”群景今何在。现行高中《语》第三册选用了柳宗元的散名篇《愚溪诗序》。从课得知,柳宗元永州溪居之处有“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合称“八愚”)之园林群景。当地学生问“八愚”在什么地方,很多老师都“颐左右而言他”。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寻访而不能如愿以偿。这是因为柳子诗直到他死后两百多年才公之于世,所以这批景点对当时人们来说就根本不晓得,因而也就没有认传下来;加之后代人们未看到其能表明“八愚”群景位置的关键一景“愚亭”之所在,所以这座群景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就成了一个谜。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愚”说的由来 ,一是与愚公谷的典故有关 ;二是因遭贬受辱 ;三是政治不清明。《愚溪诗序》、《愚溪对》与称愚的内在实质是大智若愚的面纱、愤世嫉俗的激辞、长歌当哭的斗争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一、细微的观察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事物,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看出美来。”(《罗丹艺术论》)为了能使有限的材料负载无限的情意,作必须通过细微的观察;而读去欣赏这些材料铸成的散作品时,也必须明察秋毫。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深情地表达了他对愚溪的“爱”:首先给它取了一个虽然不好听,  相似文献   

18.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而作的序文,其主要是陈述自己写诗的旨趣。这篇序言文字虽然较为浅显。但其内在之含义却十分深刻,其间渗透着作者长年居处恶境的抑郁和力求把那曾经狂热的性灵寄托于山水。适得自我,从而求得灵魂的真正的闲适、慰藉和皈依。  相似文献   

19.
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活动,失败之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办”(《冉溪》),柳宗元内心充满了忧郁和愤懑之情。司马之官,位卑职闲,官场失意,便寄情山水,这是柳宗元的无奈,也是我国古代士大夫的普遍选择。文人游历山水,当然会犯吟诵之瘾,其《八愚诗》乃排遣愤懑的谐韵之作,可惜今已亡佚;而与之匹配的《愚溪诗序》则幸留于今,遗香袅袅如缕。柳氏为文,善处虚实。文章起笔于实写溪水之位置和流向,虚写(“或曰”  相似文献   

20.
贬谪之后的刘禹锡,在心理上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反思之前锐意罔顾的处世方式,调整处世策略。他诠释了《庄子》“愚”的处世之道,以之守身全生,正确处理守“愚”与去“智”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以“愚”处世的终极指向是“道”。刘禹锡体认《庄子》之“愚”,在实践意义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将以“愚”处世主动升华到生存的美学维度,但建立在相对意义上的策略调整使他有时陷入自我矛盾的怪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