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玲玲  吕厚荃  方利 《资源科学》2014,36(4):782-787
基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A1B)下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模拟的黄淮海地区1951-2100年0.25°×0.25°格点气象资料和1971-2000年逐日站点气象资料,结合夏玉米不同发育时段对温度、降水和日照的需求,在前人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对1951-2100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51-2100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之前黄淮海大部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高于0.80,河北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西部等地出现小幅上升;2011-2040年夏玉米气候适宜度开始下降,大部地区降至0.65~0.75,之后下降趋势越来越剧烈,至2071-2100年大部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仅为0.45~0.50。夏玉米拔节-抽雄和抽雄-成熟期对水热条件变化较其它发育期更为敏感,气候变化中这两个发育时段降水和温度适宜度的急剧下降是导致夏玉米气候适宜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导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如何有效地将气象灾害预警和预报信息传递出去,提醒人们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减少损失,是气象工作者面临的新的任务之一。结合高要市实际,从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灾害防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华山景区常见的几种气象灾害的基本特点和致灾原因。提出了华山气象灾害预防与治理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华山气象灾害评价体系;(2)建立华山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系统;(3)建立华山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法>的立法构想包括总则、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气象灾害防御计划、气象灾害预防、气象灾害应急措施、气象灾后复原重建、其他及附则等八章,重在构建双重多级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确保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有关气象灾害防御的定期投入,建立资源同化与信息共享制度,创建"以民间商业投资为主、以国家基础投入为辅"的气象灾害复原与重建制度并建立一整套违法惩处机制,在法律保障和法律监督的前提下完善"体现民生、实现和谐"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河南省夏玉米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岩  王开泳  闫江虹 《资源科学》2011,33(12):2408-2416
研究以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的1980年-2004年日气象资料为基础,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AEZ模型定量计算河南省县域的夏玉米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并结合县域尺度的夏玉米实际产量数据,分析各县市夏玉米光合、光温资源利用率的空间差异,对河南省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讨论了河南省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有着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且与生产潜力图有着较大的空间差异,各县域的资源利用率也差异显著的原因。结果表明:①夏玉米的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县域之间差异明显,且二者均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空间分异规律;②县域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出与相应潜力值大体相反的空间分布,即由西向东、从南至北大体增加的趋势,且全省平均光合、光温资源利用率分别为15%、65%,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降水变化对主要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淮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粮食作物生产能力的问题,本文基于淮河流域171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121站作物历年生育期资料,采用气候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模型计算了冬小麦、夏玉米和一季稻的气候生产潜力,着重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变化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淮河流域三种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以一季稻最高,其次是夏玉米,冬小麦最低;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年际间变异系数均超过10%,其中冬小麦超过20%,但三种作物均无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占光温生产潜力的比例(简称气候比)以冬小麦最低,多年平均值仅为49.7%,且变异系数达到25.4%;夏玉米和一季稻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67.3%和66.4%,变异系数仅为12.9%和16.3%。降水变化对三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限制以冬小麦最大,其次是夏玉米,一季稻最小。冬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严重不足,且降水变异系数大,构成了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双重限制作用;夏玉米生长季内降水量的偏多偏少和变异系数均是限制夏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一季稻的气候比则仅与生长季降水量相关显著,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降水量多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郭卫刚 《科技风》2014,(17):85-85
气象业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组成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式各样的气象信息产品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收。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造成农业生产的减产,气象部门正加大投资服务产品,为保障农业生产提供便利条件,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是各地区气象部门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将气象灾害预报及时发送到农民手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指导农业一线生产,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杭州市气象局建立了针对本市主要农产品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并开发了"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服务平台",将天气预报与灾害指标有机结合起来,自动生成包括受灾产品、所处关键期、致灾因子、对其影响、防御措施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材料,为气象开展为农服务提供基础。目前该平台已在杭州地区各气象局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乌审旗主要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干旱、霜冻及气象灾情等资料,分析了乌审旗常见的气象灾害对当地农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明确了我国当前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拥有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山西省太原市灾害较多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山西太原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建设问题,为了对山西太原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有所帮助,提出了山西太原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15)
霜冻、低气温、大风、暴雨、冰雹与雷电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另外由于气象灾害所引起的山洪、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严重等,对人民的财产安全、生态环境都造成一定的损失。最近几年,随着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各种极端天气频繁的出现,导致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的加重。所以,应该要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科学的防灾、降低损失等。因此,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变暖,气象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气象灾害的发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加强气象灾害研究,更好的提升气象灾害预测预警服务能力,更好的对人们的生命财产进行保障,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气象灾害的现状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气象灾害指的是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对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后果的损失,气象灾害时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一种破坏力最大、发生频率最多、造成的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也是影响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近年来发生的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四分之三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因为气象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巨大,严重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所以,对气象灾害的地理特征充分了解,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电网的运行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做好决策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频繁,随着经济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以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损失,是气象部门需要不断思考和总结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的义务和重要职责。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来三明市气象部门为当地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气象服务的工作认为,做好决策气象服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王平 《科技风》2013,(5):184
城市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但是随着城市化及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和布局中存在的不合理使城市容易形成城市积水内涝、高温热浪、雷电灾害以及城市特有的"热岛效应"、"狭管效应"等气象灾害。随这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灾害对于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引发社会各界对城市公共管理、防灾减灾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就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如何利用气象信息防御减轻城市气象灾害,加强对城市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的公共气象服务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自然灾害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致灾因子,将广东十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整理分类,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其他灾害三类。研究发现:气象灾害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暴雨洪涝和热带气旋为主要贡献灾种,气象灾害和自然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气象灾害和其他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比重存在着显著回归关系;其他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全部由海难和火灾死亡人数组成,近年均呈下降趋势,气象和地质灾害引起的死亡人数间也存在着显著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11)
随着世界气象趋于多变和复杂,以及电子产品日益普及,雷电现象带给国家和人民的损失也日趋严重。气象防雷检测是有效预防雷电灾害的措施,在此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是本文要分析的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相关措施以期促进防雷检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1)
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影响范围较广、破坏性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在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气象灾害F防御工作难度变得更高了,各种极端天气气候频发,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生活,不利于和谐、稳定社会的建设,所以必须全面加强气象灾害预防。文章分析了气象灾害及其影响,指出了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对实现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辛元瑜  李博 《青海科技》2021,28(2):81-83,102
利用青海省海南地区下辖五县2015~2019年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农业气象灾害104起,主要有暴雨洪涝、冰雹、干旱、霜冻、连阴雨、雪灾.暴雨洪涝是最多的气象灾害,冰雹是次多的气象灾害;从地区分布分析,贵南县受灾次数最多,其次为兴海、共和和同德县,贵德县最少.根据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特征,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长...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12)
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同时讲解了新疆农业气象灾害的原因和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最后探讨了防御措施,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