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长茂 《班主任》2006,(1):39-39
近两年来,一些媒体报道:某某教师英年早逝,某某教师突然倒在讲台上,某某教师身患重病仍坚守在讲台上……这样的消息让人悲哀、让人深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管理措施越来越硬,行为规范指标越来越具体,这一切使得教师像上满了弦的钟表不停地运转.教师,这个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承载着重重压力.  相似文献   

2.
董长茂 《陕西教育》2006,(12):11-11
近两年来,不少媒体纷纷报道:某某教师英年早逝,某某教师突然倒在讲台上,某某教师身患重病仍坚持在讲台上……听起来的确让人有些悲哀。且不说每次体检有多少教师查出疾病,或是有多少教师吝惜几个有限的钞票。有问题拖着未查,至今仍不知自己身体的“内情”;也不说究竟有多少教师患有目前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心理隐疾。总之,一个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教师的整体身心素质正在慢慢下滑。  相似文献   

3.
最近,教育界的“民主平等”气氛可谓越来越浓,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砸掉讲台”的学校越来越多,君不见各个媒体对各地第一个砸掉讲台的学校作为“民主平等”的典型报道已让人数不胜数。仅砸掉一个讲台,就成为改革的先行者,成为民主平等的典范,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只是笔者愚昧:不知讲台何罪之有?有人痛述讲台罪状如下:“教师对于学生历来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站着的,学生是坐着的,学生本已矮了半头,教师本已高高在上,还要凭空增加三寸讲台的高度,似乎有种强调师道尊严的意味。讲台的高度无形中给了教师一种使命感,一种高贵感,他无法再去倾…  相似文献   

4.
当第一天走上讲台时,我对自己说:不要做自己憎恶的人!那一天,我明确了自己对自身教师生涯的定位:我希望自己能通过内在的努力,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十年来,这句内心深处的话成为我的道德律令,让我在讲台上一路踉跄着走来,辛酸而沉重。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应该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情景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三尺讲台”是教师职业的象征。讲台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工作的平台。提及讲台就容易想到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定位:“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俨然是一个“传教士”。笔者认为,给教师这样的界定是不全面的。尤其是随着社会时代发展与进步,教师角色的内涵将越来越博大、丰富。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进行交流和合作。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因此,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是,教师走下讲台做什么?  相似文献   

8.
讲台,在传统的课堂里,它是教师的权威之地。教师总在用“固守三尺讲台”来阐述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表达自己“固守贫寒”之心。学生们也大多会描述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孜孜不倦的形象,用以表达崇敬之情。然而今天,当我把讲台交给学生的时候,我才真正领略了站在讲台上的学生那种释放出来的亮丽色彩。其实,学生走上讲台并不希奇,因为我们常会让学生上黑板演算或答题,让学生上台演讲或朗诵。但是,倘若让学生登上讲台讲授课文,进行真正的语文教学,那是需要胆量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什么时候,我们敢于让学生的独特感受走进我们教师的…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三尺讲台"是教师职业的象征.讲台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工作的平台.提及讲台就容易想到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定位:"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俨然是一个"传教士".笔者认为,给教师这样的界定是不全面的.尤其是随着社会时代发展与进步,教师角色的内涵将越来越博大、丰富.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教师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三尺讲台"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平台,应该是教师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人生舞台.因此,时代呼唤"三尺讲台"改为"人生舞台".  相似文献   

10.
曹娟 《考试周刊》2014,(84):187-187
在中等职校课堂教学中,教师遭遇越来越多的尴尬──坐在讲台下的学生越来越不愿学,越来越不会学,越来越学不会。为了激活这"沉睡"的课堂,作者在《机械制图》课堂上做了探索和实践:积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的口张开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的手动起来;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热恋与智商     
在媒体上看到某某学校某某教师打了学生。最终,教师被处分。圈内人说可惜,一辈子教书,竟是这样的结局。圈外人惊呼:师德师风沦落,教育让人担忧。教师不该打学生,这是人所共知的。教师打学生之后果,也为教师深知。且不说此类事只发生在极少数教师身上,不能推而谓之“教师队伍”之问题,更何况就是犯了此类错误的教师,处理是理所当然,但也并非都是由“师德师风沦落”所致。当然,极个别混迹于教师队伍中的道德恶劣者则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上,笔者听了某教师上的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进教室,教师就对学生说要先做游戏。游戏一[抢凳子]:教师让五个学生拿着凳子到讲台上来,又让一个学生空着手走到讲台上。然后,要求让这六个学生抢五只凳子。结果,自然有一个学生没能抢到凳子。然后,教师又安排另外一个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  相似文献   

13.
讲台上的教师形象 一次听课,有位青年教师把手抄在裤兜里就进了教室,手也不拿出来就开始讲课。看上去他对教材相当熟悉了,但我们听课的人坐在下边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难道这种形象就表示老师很有学问吗?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说,一位教师是不是也应该注意他在讲台上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14.
当第一天走上讲台时,我对自己说:不要做自己憎恶的人!那一天,我明确了自己对自身教师生涯的定位:我希望自己能通过内在的努力,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十年来,这句内心深处的话成为我的道德律令,让我在讲台上一路踉跄着走来,辛酸而沉重。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情况:也许因为不是上公开课,没有外人听课,有的教师就习惯了“今天把书翻到某某页”的导语方式;也许是因为没有人督促,没有人“相逼”,有的教师也就习惯了掂着书走进教室,今天讲什么到讲台上再想;也许是因为教学工作的平凡与琐碎,容易引起疲劳与懈怠,于是有些教师便没有了激情,不再去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就照本宣科,什么创造性、新课改之类的都放在了脑后。可是这些习惯一旦形成了,将积重难返。我们的语文课会走向哪里?语文课的生命力将靠什么来维持?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若不能设法使学生…  相似文献   

16.
带着预定计划,我走进课堂。在不经意之中,发现讲台上放着几个上节美术课留下来的,虽然粗糙却挺有韵味的美工作品——纸筒人。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一个看了一下:是梁山泊好汉鲁智深的造型。同学们大概看出我对他们美工作品的喜爱,都抢着告诉我,这是某某同学做的,那是某某同学做的,言语间明白地流淌着一份期盼,我读懂了:那是希望我能欣赏一下他们的美工作品呢。眼看大家的心思还留在刚刚完工的纸筒人身上,还没有上语文课的意思,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明天上午我们开一次纸筒人展览。考虑到欣赏的效果,大家在原来作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来报纸上登出了某些学校的些“创新做法”,包括拆除“三尺台”,美其名曰:“缩小了教师和学间的距离。”对此,笔者却感到无法同。三尺讲台产生于何时,未得考证只是连环画上孔夫子论道在树阴下学生们席地而坐不见讲台,那时有有教室、有没有课桌、有没有讲台是不得而知了。但是古往今来,讲就是教师的舞台,是教师的道具,使国内外的高等学府、成人学校也有讲台。即使诸如此类不论,拆“三尺讲台”的重大意义也难让人解,很难看出拆除“三尺讲台”“缩小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假有个讲台就拉大了教师和学生间的离,这么小心眼、这么…  相似文献   

18.
谈高校教师的“隐性流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高校教师的“隐性流失”代新敏作者代新敏,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环境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影响越来越大。一部分教师心理失衡,无心思教。有的教师人在讲台上,心在商海中;有的教师手里拿着粉笔,腰上挂BP...  相似文献   

19.
正"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毕生的职业追求。日夜轮回,在三尺讲台上,我送走了25个春夏秋冬。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就是辛勤付出不图回报的人;教师就是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人……我们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故做清高,更不是甘愿固守清贫。只因为我们热爱教师这个崇高的称号,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热爱天真烂漫的学生,才让我们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踏实工作,无怨无悔!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我分外珍重"教师"这个称谓,不肯让它染有半点瑕疵。  相似文献   

20.
孔子施教时,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就可以授课了;苏格拉底宣扬自己的思想往往是在大街上;王阳明讲学常在市井中。在上述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以不需要讲台。讲台是为了适应大工业生产需要大批量人才、在班级授课制出现之后而产生的。在设置讲台时让它高出平地一小段,想是为了让学生看到教师以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如此看来,讲台并不意味着什么,讲台就是讲台。讲台只是一种教学设施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