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第四册)在介绍《爱莲说》的作者时称:“‘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谥”的:谥(shì)——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例如齐宣王的“宣”,楚庄王的  相似文献   

2.
使用文字要正确,要规范,这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其意义之重大,不是这里要说的。但中学语文课本中也确实存有一些字误,这是勿庸置疑的。如果从课本就是语言的典范,是教师学生的“法典”这个角度讲,我们是不允许它有字误的。如果有了,也要在再版时加以更正,以确保语言文字在中学这块园地里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3.
两种类型 建国三十五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许多套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课本。这些课本从编写体系上看,大致对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综合型”,1955年以前和1958年以后编写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多数属于这一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63年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和现行通用中学语文课本。一是“分科型”,主要是1956年出版的文学、汉语分科课本,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六年制重点中学试教用的阅读课本和写作课本,也属于这一类型。 综合型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的特点是,把阅  相似文献   

4.
高考试题的类型,是多“变”的,但“变”并不是没有规律可遵循。严格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中学语文课本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命题的一条原则;在检查考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检查考生的读写能力(当然也应包括听说能力。只是由于目前的书面考试,听说能力还难以考核),这是命题时不能不注意的又一条原则。那么,这能不能说是高考语文命题的“规律性”呢?高考,与中学阶段的考试如果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中学阶段各年级的考试,主要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中,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很多,仅单音节词如“若、今、而、即”等,就在二十个以上。现在,我们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译为“假设”、“如果”,另一类译为“即使”、“纵然”。所用例句,大多取自中学语文课本。一、译为“假设”、“如果”的  相似文献   

6.
课本对“岩”的三种误解周照明文言词“岩’似乎并不难理解,然而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却有三误。一、将“岩岩”理解为“积石貌”。高一册《雨中登泰山》:“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这里的“岩岩”是“积石貌”吗?不是的。“泰山岩...  相似文献   

7.
《木兰诗》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可以说是一篇传统教材了。解放后中学语文课本变动频繁,而这篇课文几乎没有选掉过一次。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并不是始终一致的。我们今天提倡一切都要实事求是,对古代作品的评论也是如此。只能从原作本身的内容出发,而不能根据某种“需要”,把它拉来“听差”。《木兰诗》是一篇较长的民间叙事诗。它与《焦仲卿妻》被人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全诗刚健豪放,譬喻新奇,朴素流畅,回环重迭,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  相似文献   

8.
<正> 中学语文课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如果我们拿中学各门学科的课本来看,甚至拿各级各类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科的课本看,就不难发现,这些课本,除了中学语文课本之外,无论是文科或是理科,它的内容和编排都是严格按照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构成的。而中学语文课本(包括小学语文课本)却不同,它的内容主要是由一篇篇文章构成的,这些文章的绝大部分并不直接提供语文  相似文献   

9.
董少权 《学语文》2002,(3):15-16
中学语文课本曾有一道思考练习题,要求学生谈谈《社戏》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一般理解为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最新的中学语文课本却删去了这道题,我想可能是编者认为初一学生是难以深刻理解这句话的。确实,“好豆”、“好戏”的含义并不那么简单,如果我们能结合鲁迅的“立人”思想和《社戏》中被删去的内容再读《社戏》,我们的理解可能会更深一些。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一直颇受诟病。本世纪初,一些大学中文教授集体发难,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提出批评。一位著名作家曾坦言,如果要他去考中学作文,他很可能考不及格。至于“语文,不学不行,学了也不见得行”“语文课,花的时间多,不一定考得好,花的时间少,不一定考得差”之类带点调侃但又包含着某种真实的议论,更是流行于中学与社会,有时甚至成为中学语文教师自我解嘲的话语。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问:五、六年级没有珠算课本,教材问题怎样解决?用“珠算速成法”“简易珠算”之类的书作为教材好吗?(综合读者来问) 答:(一)五、六年级学生,如果过去没有学过珠算,可以采用四年级珠算课本教学。如果过去已学过加减法,教师可根据五六年级珠算课本内容纲要(“小学教师”上即将发表)自行编选教材进行教学。我们建议:在一个中心辅导区内的各校,如果珠算教学进度基本上一致,可由算术教研组组织各校的珠算教师集体研究编选教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从前年第二次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座谈会之后,着手编写一套供全国六年制重点中学使用的语文课本(试教本)。目前,初中一年级的课本已编写好,将从今年秋季起在全国少数六年制重点中学试教。这套课本每学期分编两本,一本是《阅读》,一本是《写作》。《阅读》课本的课文分“讲读”和“自读”两类。《写作》课本的课文分“写和说的训练”和“现代汉语常识”两部分。现选刊《阅读》课中的“讲读”“自读”两部分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古字通假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一翻开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文,通假字几乎随处可见。因此,中学语文中“通假字”可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我现在要说:中学阶段最好把“通假字”隐退甚至使其消失!  相似文献   

14.
三任中学教材编选者,首度揭开隐藏在语文课本中的长达半个世纪的“秘密”,这一秘密伴随并影响了80后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与思想,也折射着所谓时代禁忌回归常识的变迁,以及教育理念的日渐透明和开放。  相似文献   

15.
说“相”     
“相”字是中学语文课本中应用得最广泛的一个多性词,尤其在文言文中是这样。据不完全统计,从初中一册到高中第四册十本书中就有好几十处之多,仅在《孙雀东南飞》一首诗中就有十六处归纳起来,“相”字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如下几种用法。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课本已试用四年,这次经过修订,从1982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五年制中学使用。六年制中学的前五个年级,在新的课本没有编出之前,也可以用它作为课本。这套课本是粉碎“四人帮”之后,1977年9月开始编写的。1978年秋季在初中三个年级开始试用。1979年6月全套课本编完,共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至此,在十年内乱之后,全国又有一套通用的中学语文课本了。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要科学化”这一口号的提出,又是几年了。进展怎样呢?应当说,有进展,但还有问题。问题在哪里呢?让我们先从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关议论文的“思考和练习”作点探讨吧。 一至十册中学语文课本中,共有议论文五千余篇,课后的“思考和练习”所涉及的写作知识,大体是这样(有的课文,干脆不提写作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一、课文编排体系研究初中语文教材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编订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以来开始使用的中学语文课本(为论述方便,我们简称“义务本”).由于论证的需要,我们将提及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根据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1978年来作为试用本出版,后又经过1980、1982年两次修订确定为正式本的课本进行修订的中学语文教材(为论述方便,我们简称“全日本”).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共以一题作文,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50年代和60年代初,中学语文老师就已经这样做了:只是“文化大革命”后,这种做法似乎“被遗忘”了.近因学生“老师写一篇文章给我们看,课本中的文章实在高不可攀”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课本中的文章实在高不可攀”,不无道理.其一是作家的见地深,故其主题就深邃;其二是作家的写作技巧,远非中学生所能及;其三是容量大,篇幅长.而学生要以几百字的篇幅,写出主题深、有文采的好文章来,委实不易.有的虽竭尽全力也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高考,是实行高中会考后在全国较大范围内实施3 2方案的第一次高考,大家把它简称为新高考。跟前15年的高考即老高考相比,它有如下特点: 一、依纲离本。 “纲”指的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本”指的是中学语文课本。今年的新高考语文试卷是严格按《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来命题的,直接取材于中学语文课本的题目一个也没有。这就把会考跟高考作了明显的区分:会考以课本为主,是水平性测试,解决高中毕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