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动作为载体发展体能是当今体能训练的重要特征之一。当下,有关动作训练的概念、手段方法和器材使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分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体能训练认识的提高和实践的应用。该文在系统总结和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训练实践经验,从竞技运动的需求出发,对竞技体能及其训练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思考。并基于对人体动作结构和运动功能的深入研究,初步建立了竞技体能动作矩阵,试图探寻动作之间的结构关系和逻辑关联,期许在竞技体能训练过程中,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必要的训练指导和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2.
闫琪  赵鹏  于涛  崔新雯 《体育科学》2023,(11):3-14+39
“康复体能一体化”训练理念是竞技体育和运动科学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理念打破了学科壁垒,其核心本质是以功能为主导,建立起体能教练和运动康复人员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运动员加快伤病恢复、提高体能水平并尽快安全地重返赛场。从体能的视角来看,“康复体能一体化”训练理念拓展了体能教练的工作范畴,将功能训练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功能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缓解慢性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和提高功能动作模式质量,从而破除运动队对于常见功能问题束手无策的困境。目前,“康复体能一体化”训练理念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并预计未来将会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主动健康”的大背景下,“康复体能一体化”训练理念的提出在减轻医疗压力、改善大众健康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将作为国家实施“体医融合”战略落地的关键途径。然而,如何在不同群体中开发适宜的训练方案,仍需包括体能在内的各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体能在形意拳运动员练习和比赛中占有重要地位。体能是竞技能力的基础,一切运动训练都是建立在具备基本体能基础之上。当前许多高水平的训练,都把体能训练作为专项训练的基础,认为它是专项训练的基础和保证。科学的体能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有看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形意拳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建议,为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黎涌明  尹晓峰  杨涛  王雄 《体育科研》2015,(6):88-92,100
2015年(上海)体能新青年学术沙龙于2015年7月11日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体能领域的23名新青年一起就体能相关议题进行了报告和讨论。此次学术沙龙丰富了我国体能训练事业未来发展的思路,增进了我国“体制内外”体能新青年的交流,促进了我国运动训练学科的发展;达成了与体能训练相关的一些学术共识,我国体能训练事业在未来需要从碎片化迈向系统化,从方法手段迈向原理规律,从单兵作战迈向共享平台,从“体制内外”隔离迈向“体制内外”交融。我国体能训练事业面临着进一步培育大众健康意识、继续培养高水平体能教练员,以及逐步建立本土化体能训练体系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竞技健美操中的体能是与竞技相关的体能,即运动员在健美操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是运动员经先天遗传与后天训练形成的在健美操训练中表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利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能训练的内容进行了研究。认为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表现力三个大方面。  相似文献   

6.
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厘清运动员体能的基本概念。结论表明:1)体能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具体表现,是指人体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为适应不同运动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不同运动中的综合反映,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三个方面,并且形态、机能和素质又均受健康水平的影响;2)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完成高水平竞技所需要的专项力量体系及其相关素质的综合,具体表现在专项力量的提升、专项形态的塑造、专项能量的储备及相关素质的发展等方面;3)体能训练包括体能训练目标的确立、体能状态的诊断、体能训练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及体能训练效果的检查与评定等方面,具体是指身形塑造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能量代谢训练及养护和康复性训练。  相似文献   

7.
运动体能康复训练是结合康复医学与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针对有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在伤病恢复期(康复期)通过康复医疗与体能训练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其受伤部位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维持、恢复运动员的竞技体能,使其能顺利返回训练场和赛场进行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8.
“体能训练”是当前国内体育界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然而“体能概念”在体育学界却还存有争议.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不同学者关于体能概念的论述进行分类辨析,并对体能与遗传、体能与机体机能及运动素质与身体形态等决定体能的因素进行反思,旨在为体能理论的后续研究和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振国 《精武》2014,(4):25-25,27
健美操是当前日际流行的一种年轻的、健身性的社会体操,具有文化娱乐和体育竞赛的特点,融音乐.技巧.体能.表演于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健美操已成为鲁通高校重要的体育运动之一,是一项体现健与美的运动,既注重外在美的训练,又注重内在美的培养,达到健身、健美的目的。随着国际健美操运动技术的快速发展,竞技健美操成为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制约着其竞技能力。因此,体能训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健美探比赛日益增多,对健美操的体能训练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健美操训练已不再是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本文在剞析健美操体能训练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健美操体能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从马拉松运动项目特点、体能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表示马拉松运动员科学体能训练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体能可以促进竞技能力最优化的发展,同时为提高马拉松运动员体能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现代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结构的探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分析了体能训练在现代竞技运动中的作用,确立了现代高水平运动员八大体能结构,并结合现代竞技运动的新特征和运动训练的新趋势逐一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体能康复训练的价值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方灿 《体育科研》2011,32(4):27-29
体能康复训练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去解决和康复运动功能障碍的一门综合学科。体能康复的价值及功能在于如何让"问题"运动员从一般体能训练街接专项运动训练,如何在教练员和医生之间工作上的一个空白区上发挥作用,这往往是我们运动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和衔接的地方。体能康复训练是结合体能训练和康复训练二者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的特点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介入手段,结合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为支撑点,再根据运动专项的需要而帮助运动员恢复身体的运动机能水平,协调发展运动素质。体能康复训练的关键是必须介入运动训练的过程,同时,亦参与运动员的恢复治疗中,从中了解运动员伤病对训练的反映,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3.
李建国 《体育世界》2012,(12):133-134
本文针对定向越野的运动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总结归纳法对定向越野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和专项技能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研,总结出定向越野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相同之处和不同点,并时其运动过程中的体能与技能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进行了设计与实验的研究。证实了“一体化”训练方法能有效提高训练的效率,增强了训练的效果,促进体能与技能训练的科学统一,使训练者不再因体能训练的枯燥而烦恼,使训练者对定向技能更加熟练运用,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真 《体育世界》2009,(10):36-38
体能是一切运动的基础,优秀的体能素质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训练中保证训练效果的基本因素。本文通过体能的概念及体能的构成因素,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制定出训练方法,以期为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丹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44-44,46
在开展游泳运动体能训练时,只有对训练活动中的训练特征进行全面考察,结合游泳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体能训练的相关内容,才能够有效确保游泳运动体能训练工作有效开展。游泳运动身为竞技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训练活动始终贯穿在运动员的竞技生涯当中,只有不断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才能够为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内容研究了游泳运动体能训练的相关特点,希望能对我国游泳运动体能训练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乒乓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分析及训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是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与保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试图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形态、机能与素质三方面的体能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特征,对运动员选材及体能训练提出一些训练对策,以期为乒乓球训练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依靠高超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通过分析柔道运动员体能的构成和特征,总结出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提高我国柔道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和整体竞技实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对排球运动中的体能特征与训练进行了探讨,从体能训练的概念、生物学基础、频度和节奏、训练注意事项等方面作出分析,提出体能训练是现代排球比赛竞争的基础条件之一,体能训练不能等同于身体素质训练,体能训练应有自己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建立速滑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对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体能训练监控与训练效果的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速滑运动训练的实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评价速滑运动员体能指标的范围,采用特尔斐法筛选出速滑运动员体能评价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百分位数法确立各个指标的权重及评价等级,将单项评价和等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为速滑运动员进行竞技能力实际状态的检查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心脏容积指数(18—20ml/ks)和最大摄氧量(80—90ml/kg)等指标并无明显增长,但运动成绩仍在不断提高,这就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提示我们骨骼肌代谢能力的提高较心血管系统功能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从上述实证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启示:即在当今的运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已经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地采用“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但由于训练学理论的滞后,使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体能训练仍处于方向不清、层次不明的混乱状态,从训练学的角度提出“力量耐力”的训练理念以促使相关学科在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手段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已成为当今训练学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