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进入信息时代,非医学类院校图书馆在承担信息教育和服务职能过程中,如何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满足读者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提升读者的健康信息素养就变得愈加重要。通过介绍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健康信息服务的概念,分析非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其必要性,借鉴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实际,为非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根本遵循,全面加强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坚决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搭建了领导有力的“1+8+13”组织架构、建立了运转有序的“1、2、3、4”工作机制、构建了执行有效的“1+X”的方案体系、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格防线。学校党委坚持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号召全体师生坚定必胜之心,增强谨慎之心,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作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学校事业发展保卫战的双胜利。  相似文献   

3.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我国疫情防控教育历时近200年,在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升民众疫情防控知识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性的实践与探索,主要通过报刊、无线电台等媒体,传单、书籍等载体,演讲、展览、宣传游行、培训等活动进行,呈现出外发性、区域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等基本特征。近200年的疫情防控教育历史积淀了颇多可资镜鉴的启示,譬如安全需求与心理需求是推动疫情防控教育的根本动力与内在引擎;坚持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上下联动,疫情防控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吸收与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是疫情防控教育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科学的教育理念与顶层设计是疫情防控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因素等。回溯往昔的疫情防控教育史,也有不少应当引以为戒的教训,如疫情防控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明确,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疫情防控教育未能统筹兼顾,缺乏对疫情防控教育的正确认识等。通过复原疫情防控教育的“真实”历史,解读前因后果并进行客观深入剖析,从而更好地认识、影响现实乃至未来的疫情防控教育。  相似文献   

4.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在全国肆虐,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近1年来,在国家防疫部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势虽已持续向好,但境外输入和病毒变异压力仍然使得全国多地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弹,“新冠疫情常态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实验室作为高院校学习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常态化疫情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在实验室内高效、有序地开展科研、学习工作,成为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化学实验室为例,介绍其在“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抗击了3个多月后,已得到较好控制,但大学生开学返校仍将是一场"硬仗"。为保障大学生安全返校,提出一些返校前、返校期间及返校后的防控策略,供大学生返校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因其"大流行"的特征,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的正常开展.鉴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高风险性和高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性以及高校应急管理不完善的普遍性,亟需坚持以人为本确保生命安全与健康、预范为先防患于未然、整体协同治理等原则,侧重于从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保障等三大系统进行创新,以期...  相似文献   

7.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的一场"大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正确领导,又彰显了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人民主体,也彰显了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法治保障,还彰显了举国体制、善办善成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大疫情,引发了广大学者对疫情生态伦理问题的探讨。维护生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特别是人与动物关系问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从生态哲学而言,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有意识的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应该承担起保护动物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从刑法防控的视角,对新冠肺炎防控中出现的抗拒疫情防控措施、哄抬物价和造谣传谣等三种行为的司法适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探讨发现:抗拒疫情防控措施行为目前存在的司法适用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罪名。认定"哄抬物价"犯罪行为要参照有关哄抬价格违法的规定,对于"扰乱市场秩序"的程度应综合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对于造谣传谣行为、批评性的意见及情绪化的表达不宜认定为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网络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应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来处罚。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传播使我国酒店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巨大损失。为预防和减少重大突发性灾害对酒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大冲击,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给酒店产业带来的影响分析,提出疫情结束后酒店产业应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智慧酒店建设、推进传统酒店产业的转型升级、建设智慧酒店商业生态圈模式等对策,为提升酒店业风险应对水平及未来酒店业高质量发展在战略层面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面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时,高职院校师生会产生应激、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反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不仅需要考虑师生的人身安全,也要重视为师生提供心理支持服务,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尽量减少疫情带来的心理不良反应,消除心理危机。以此为背景,以青海某高职院校为例,梳理该校心理服务团队制度保障、组织领导、在线服务、助力社会四方面情况,探讨在此期间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心理防护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旨在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从源头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是新时期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也是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廉政风险的分布具有规律性和广泛性。高校应提高廉政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冠疫情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蔓延世界各地,如何形成有效治理机制成为各国首要任务。相比西方国家,我国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协调各方部门、组织,极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彰显出了我国体制的优势,推动了内地高校大学生增强我国政治信任度。本文选取内地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政治信任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任“分殊化”的主要因素,发现内地高校大学生对各级政府政治信任度呈现“差序格局”现象,对政治信任三个主要标的物的信任程度排列为:对政治制度信任程度>对政府机构信任程度>对政府工作人员信任程度,以此提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的预控点体现为学生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危及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思想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形成等方面的的,需要进行预防、控制的因素和事件。纵向分析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预控点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横向比较农科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预控点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所具备的共性和特性,进而从危机事前、危机事发、危机事中、危机事后寻求多维度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临床一线护士的压力知觉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缓解疫情抗击一线护士压力感知相关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盐城市区参加支援湖北COVID-19疫情抗击的95名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现状进行分析。结果95名参与COVID-19疫情抗击的临床一线护士CPSS总分为(38.11±6.88)分,PSSS总分为(38.11±6.88)分,压力感知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6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疫情抗击一线护士压力感知的主要因素。结论COVID-19疫情抗击一线护士压力知觉得分总体较高,压力较大,医疗机构管理者应采取适当的激励制度等积极有效措施,缓解其压力,改善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对流行病防控的伦理探讨尚十分欠缺,而现有的生命医学伦理学理论不能较好地解决流行病防控中的伦理问题,应用伦理学亟须对流行病防控做出伦理回应。流行病防控中主要涉及隐私、自由和正义三个方面的伦理问题,亦即个人权利或自由与公共健康的冲突问题。流行病防控对个人行为的家长主义干预,特别是对个人自愿自涉行为的强家长主义干预必须得到伦理证明。流行病防控与社会正义和人权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促进正义与保护人权是流行病防控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7.
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湖北省高校35名大学生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尝试构建了大学生持志的假设模型矩阵,力图呈现湖北大学生在疫情期间持志过程的动态性和情境性。研究发现:(1)持志表现根据持志意愿与持志行动两个属性及其维度可区分出9种模型:矢志不渝型、冉冉升起型、朝三暮四型、曲线救国型、两全其美型、束手就缚型、不安现状型、眼高手低型、一落千丈型。个体的持志行为差异均能放置在模型中予以理解。(2)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外部刺激在人生片段上只强化了原有持志模式,持志表现呈上升状态的加速上升,下降的加速下降,摆动状态的仍然按照周期或提前周期继续摆动。这些模型反映了新冠疫情背景下湖北省大学生在“封城期间”的持志样态和表现特征,为特定社会情境中的大学生持志表现提供了有效解释,也为如何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持志以恒”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