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多以单孔抽水试验为主,本文以野外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通过探讨分析,说明单孔抽水试验数据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存在计算精度普遍偏低的现象,建议做高精度勘查时,在全面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单孔而增加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孔。  相似文献   

2.
吴超 《中国科技纵横》2014,(19):155-156
博乐盆地地表、地下构造都很复杂,该区基本属于资料空白区,为了得好该地区的资料,通过不同观测系统的段试验,确定该地区合适的观测系统,通过不同激发因素的试验,确定了该地区的最佳激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杨树和樟子松经营试验和示范的相关问题研究,得出本地区成功推广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东海站”)围绕我国东海海域重要流系和复杂海洋现象研究、台风预警预报、海洋权益维护及保障等需求,组建了科学合理的东海浮标观测网络。东海站的主要成果体现在:积累了10余年的连续实时观测数据,有效揭示了区域海洋环境长期演化过程;建立了台风实时观测数据库,有效改善了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性;验证了国际风速模式和流场模式在我国近海区域的适用性;阐释了东海海洋环境季节变化特点,提高了灾害性事件对我国海洋环境危害的预报能力;研发了我国首套超大型三锚式浮标综合观测平台,开拓了智能观测在海洋剖面观测领域的应用示范。东海站始终坚持综合性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并举,立足我国近海环境演变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的综合交叉与系统集成的前期基础,面向我国近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透明海洋计划等国家重大需求及物理海洋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学科前沿问题,东海站开展了系统的长序列定点连续实时观测、试验研究和科普示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新建大型储罐上水沉降观测是储罐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是对储罐的罐底、罐壁强度及其严密性;罐浮顶的升降灵活性及严密性;转动浮梯灵活性;导向管、量油管处浮顶升降灵活性;中央排水管的灵活性、严密性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2009年发生在山西省的几次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同化不同的探测资料对雾天气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方案模拟的2m温度均比实际观测温度低;(2)相比于未作资料同化的模式试验,同化了观测资料的试验模拟的结果更加接近实况;(3)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对模拟的结果改进不是很明显;(4)同化高空资料比同化地面资料更有利于模拟雾天气过程,模拟不同高度的温度更接近实测,且低层液态水含量增加.因此,必须在山西省高速公路大雾数值预报系统中必须同化高空探测资料,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论证了顶板加固技术在岩空留巷施工中的可行性,并进行了工程试验。以大量的现场观测数据综合的分析了该方法的可推广性和优越性,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陈晔峰  杨明  赵放  陈晴  高祝宇  肖云  张晓冬 《科技通报》2019,35(1):49-53,59
为了扩大浙江区域降水观测范围至海上区域,以浙江省研发的雷达定量估测降水(ZJ-QPE)为海上区域产品,以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逐10分钟小时降水量作为地面观测产品,采用了克里金(Kriging)插值方法对二者进行融合试验,生成了浙江区域10分钟、0.01°×0.01°分辨率的高分辨率降水量融合产品。本文分别从产品误差的时空分布特征的融合效果以及对强降水过程监测能力等方面,对比评估了融合降水的产品质量。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陆地区域(存在站点)的地区能较好地保留地面观测信息,在海洋区域(雷达格点)则保留雷达反演的降水信息,最终形成了一套覆盖浙江及周边区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格点场。  相似文献   

9.
列车振动震源产生地震波的采集方法及信号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描述列车振动作为震源所产生地震波的采集方法,对大秦铁路线怀柔段以及京沪铁路线究州段铁路沿线的两次观测试验记录进行了观测系统和信号品质的比较研究,分析了通过宽频地震仪和浅层地震仪所接收火车振动信号的不同特点,为再次开展野外信号采集提出了建议,并预言列车振动将成为铁路沿线进行浅层地震勘探生产中的有效震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就高程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施测程序、步骤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军 《中国科技纵横》2014,(21):126-126
本论文基于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主要讨论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方法研究。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沉降值与时间及荷栽的数学关系模型,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分析了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沉降观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到现在为止,不同的天文小组已发现了20多颗行星,而且得到了反复观测的证实。科学界称这些天文学家为“行星猎手”。  相似文献   

17.
杜奕才 《现代情报》2004,24(8):220-223
文章指出观测是使用性测试的基石,阐述了观测技术的要素及其关系,介绍了直接和遥控观测两种方法。重点对遥控观测的两种新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供了观测的评估原则和量化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面气象观测人工站与自动站记录差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与人工两种观测体制所获取的气象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仪器原理差异、观测时空的差异、采样方式的差异、人工观测人为误差造成的差异。自动观测的数据优于人工观测,更能反映大气中各要素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9.
杨延金 《科技风》2011,(3):169-17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国民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解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生产生活要求与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城市建筑的层数开始逐渐增多,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楼层的沉降。近年来,我国关于建筑倾斜甚至倒塌的报道明显增多,沉降问题也随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楼层沉降观测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地面气象观测中,一直未能实现冻土的自动观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基于微型雷达技术实现冻土自动化观测方法,在不改变气象部门沿用的业务规范和观测方法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测距原理的冻土自动观测仪,并进行了外场对比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冻土自动观测仪能精确测量冻土深度。各项指标符合中国气象局《冻土自动观测仪功能规格需求书》的要求,进而验证了基于微型雷达技术实现冻土自动化观测方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冻土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