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过去时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10月,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的原址上创办的。1972年华东师范大学曾与上海师范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各校相继恢复,华东师范大学也于1980年7月恢复原校名。随后,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相继并入华东师大,学校的规模与实力得到不断扩展。2001年10月,华东师大度过了50周年校庆。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学》2011,(11):F0002-F0002,F0004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51年,由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和同济大学等校化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是华东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理科系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1,(9):F0004-F0004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2011,(10):F0002-F0002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51年,由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和同济大学等校化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是华东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理科系之一。  相似文献   

5.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国家教委直属的多科性重点师范大学。位于上海市中山北路!毗邻虹桥金融贸易开发区,以其出众的园林特色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而享有花园式学校的美称。1951年10月,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主干,汇集复旦、同济、沪江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  相似文献   

6.
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科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上海市联合重点共建华东师大,学校跻身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迈出了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范大学是1951年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1959年被确认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96年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学校目前设有人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19个全日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等2个管理型  相似文献   

8.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学校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如今四年快过去了,华东师范大学通过“985工程”建设有了哪些新的变化?在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方面又有哪些新的动向?在秉承“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进程中,又有哪些思考与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  相似文献   

9.
陈景琪教授从事化学教育工作六十余年。1926年自美国留学归国后,曾任中国公学、中央大学、之江大学、安徽大学、大夏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大夏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0.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学科齐全的高水平师范大学。60余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办学理念,发扬"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朝着"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稳步迈进,力争在2020年左右进入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深入了解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情况,值本刊在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迪迪艾·韦维尔访问该校接受采访之际,对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进行了专访。童世骏教授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4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4年年底起,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长助理等职;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任职,担任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后兼任哲学研究所所长;2011年7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1.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学科齐全的高水平师范大学。60余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办学理念。发扬“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朝着“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稳步迈进.力争在2020年左右进入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深入了解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情况.值本刊在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迪迪艾.韦维尔访问该校接受采访之际.对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进行了专访。童世骏教授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4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4年年底起,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长助理等职;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任职,担任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后兼任哲学研究所所长;2011年7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育》2011,(5):F0002-F0002
1951年10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以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为基础成立,同时调入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复旦大学教育系、同济大学动物系和植物系、沪江大学音乐系。1952年至1958年,先后调入圣约翰大学理学院和教育系、浙江大学地理系、上海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系、江苏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以及沪江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等三所高校的教...  相似文献   

13.
<正>吴泽先生(1913—200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原名吴瑶青,笔名哲夫、胡哲夫、吴哲夫、宋鱼、宋衍、陈弢等,江苏武进(今常州)人。自20世纪30年代起,即投身于有关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之后长期从业于中国历史的研究。曾任重庆朝阳法学院、重庆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大夏大学文学院院长和教务长。1951年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后,参与创建历史学系,并长期担任系主任,1980年代后,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学院上海教育学院是一所以培训基础教育在职教帅和行政干部为主要任务的成人高等师范院校、学院前身是上海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创办于1953年。1972年·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等4所院校合并为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复校以来.学院为上海基...  相似文献   

15.
师范性与学术性问题,是高等教育史上师范类大学办学以及教师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结合,根植于从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到华东师范大学血脉赓续的办学传统之中,是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初期富有成效的重要探索之一。为满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华东师范大学通过在私立大学基础上合并组建以及院系调整工作,完成了作为独立高师的师范性定位,同时通过领导班子安排、思想改造、培养模式变革等措施完成了师范性的塑造。校领导的大学理念、苏联专家的指导以及高师院校师资培养任务等因素促使华东师大及时设置研究部、创办丛刊期刊以及出版社等,从而使学术性得以确立。在围绕高师办学方向问题的大讨论后,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逐渐得以确立。在此理念下,学校通过修正培养目标、探索延长学制、拓展师资培养形式、增设专门组与新专业、成立系列科研机构等措施,使教师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并走向学科综合化的道路。建校初期关于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历史探索,为华东师大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奠定了基础,对师范大学如何应对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的挑战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地处上海,现有闵行校区和中山北路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100余亩,分别坐落在上海市闵行区和普陀区,校园环境幽美,素有“花园学府”之美誉。学校创建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1959年确认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96年华东师大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在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张济顺教授,校长为俞立中教授。学校目前设有19个全日制学院,2个管理型学院,3个高等研究院,含44个系,61个本科专业,170个硕士专业,116个博士专业。其中,教育科学学院是中国大学中建置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研究型学院,软件学院是全国师范大学中唯一一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对外汉语学院是国家8个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心理5个专业是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100余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含双聘院士6人)。全校有各类学生45,000余名,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25,900余名,包括全日制本专科生13,600余名,研究生9,800余名(含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外国留学生2,700余名。学校先后与法国巴黎高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英、法、德、日、美和俄等国1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建立了校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设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是全国中学校长培训和港澳台地区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的国  相似文献   

17.
光华大学诞生于1925年的五卅运动,1951年与大夏大学合组为华东师范大学。抗战前,在校长张寿镛和文学院院长钱基博的努力之下,光华大学国文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成为当时国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当然,受限于主客观条件,光华大学国文系存在着无力设置研究所、学科专业化程度不足、师生学术交往圈有限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回顾光华大学国文系的教学与研究情况,诸如学科错位发展、注重国学教育、打破课堂内外界限,对当下大学相关系科的学科建设及书院制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谢西陆,男,1929年出生,浙江省象山县人。解放前曾先后就读于英士大学、中正大学和大夏大学。1949年毕业于大夏大学经济系,同年在上海复旦中学担任历史教学工作。1950年调至南洋模范中学任教。在近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谢老师长期担任历史教研组长、班主任。1985年被评为  相似文献   

19.
全国首届院校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天水师范学院共同发起的全国首届院校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10日%D12日在甘肃天水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50余所高等院校和部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90余名专家、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以院校研究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为主题,围绕院校研究的理论、院校研究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和院校研究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等问题展开,旨在推进院校研究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就院校研究协作组织问…  相似文献   

20.
<正>华东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培养百万人民教师"之需,以私立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其他高校相关系科建立的。学校创立之初,即以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以及大同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等上海乃至华东地区一大批优势系科为基础组建教育系,形成了孟宪承、刘佛年、张耀翔、萧孝嵘、廖世承、常道直、萧承慎、谢循初、胡寄南、左任侠、曹孚等巨擘辉映、名师聚集的盛况,确立了教育学科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从上世纪50年代伴随着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创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史研究,到60年代初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成立与西欧北美教育研究的开展,到70年代以至改革开放初译介《学会生存》《世界重大教育问题》等反映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