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文化与农村教育--梁漱溟文化教育观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的化哲学与他的乡村建设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化教育观。以梁漱溟的化教育观来观照今天的农村化与农村教育,对我们重新认识农村化的价值与重新定位农村教育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梁漱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他的文化学术思想理论主要包括哲学思想、文化思想、教育思想和新儒学思想等几个方面,而文化哲学思想是梁漱溟思想理论的核心内容。他一生关注的是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其全部的文化学术思想理论与实践实质上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是我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乡村教育理论不但是以中国传统化为奠基,兼容西方现代明的精化,而且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是我们今天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教育哲学的理论局限主要在于人文与科学的分离、传统与现代的两难。形成这些局限性的深层原因是梁漱溟偏颇的教育观,他以“中体西用”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无法解决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不适应性。如何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互融合、正确处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依旧是当今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梁漱溟教育哲学的理论局限,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也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的乡农教育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26年前后开始,梁漱溟所倡导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验,在当时的乡村教育思潮中自成一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阐析了梁漱溟的乡农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并从政治和教育两个角度对梁漱溟的乡农教育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6.
晏阳初是极负盛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一切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都起源于哲学思想的萌动,而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的活力正是基于其超拔的教育哲学思想。文章探讨了晏阳初超拔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中的自由教育哲学思想、博爱教育哲学思想和民本教育哲学思想,以及其教育哲学思想对当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是极负盛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一切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都起源于哲学思想的萌动,而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的活力正是基于其超拔的教育哲学思想。文章探讨了晏阳初超拔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中的自由教育哲学思想、博爱教育哲学思想和民本教育哲学思想,以及其教育哲学思想对当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教育思想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梁漱溟人生经历的变化和思想的成熟,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也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前期是对东西文化和教育从学理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后来从个人经验和现实出发,对当时中国的学校教育进行批判性反思;最后是构建极具个性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教育促进乡村建设。通过梁漱溟教育思想的梳理和评析,我们从中可体悟最后一代儒家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民族和教育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史上的筚路蓝缕之作,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循沿康德及新康德派的那笃尔的哲学思想,批评性地介绍了西方教育哲学思想,并对当时的教育学界中的一些教育理论问题进行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思考,其中若干观点至今仍不乏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两种文化”与新世纪人文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科学与人的分野与冲突这一“两种化”理论为化视野,讨论了教育学所面临的化挑战及人教育在新世纪的未来前景,本以为,尽管20世纪末期,“两种化”的冲突似乎变得更为激烈,但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看,人主义正在走向它的复兴,相应地,人教育也在努力寻找它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1.
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教育的个人性功能和教育的自身性功能。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构造和实践推行中,就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发展关系展开研究,为解决中国现实政治、经济问题探索道路。梁漱溟有关教育功能论的认识丰富了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与胡适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思想家,两人在学术、社会、政治领域都有极高的素养。梁、胡在中国社会问题的基本分析、中国社会改造的道路、理想社会的设计等政治哲学思想方面,既有区别,亦有不少相同之处。这与两人中西不同的教育背景及理论渊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乡村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中,梁漱溟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构建了中国乡村教育的模式,并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本文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模式特色等诸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现今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中 ,梁漱溟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构建了中国乡村教育的模式 ,并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本文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模式特色等诸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对现今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晶 《文教资料》2009,(16):114-116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两翼,二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然而,中国近代教育一直存在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割裂的局面,带来了极大的弊端。梁漱溟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割裂现象进行了审视与批判,并将这一现象回归到对人的关怀之中,以东西文化的“比较”与教育模式“重建”为前提,寻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共生,不仅关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外在形式,更显深入个体的内在精神层面,强调德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情志教育是与知识教育根本不同的一种教育。与知识教育相比,梁漱溟认为情志教育更是根本的,其目的是着眼一个人的全生活而领着他去走人生大路。梁漱溟把情志看作生活本身,把情志教育看作对生活的调顺和培养。梁漱溟的情志教育主要包含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梁漱溟通过对情志教育之论述,向现代教育提出了相当重要的课题,同时提供了重要的解答思路。  相似文献   

17.
怀特海的教育哲学充满了深奥的“过程”、“机体”思想。本文在考察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探讨了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并进一步指出在我国教育重大变革时期,研究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哈佛大学和MIT的人文艺术教育及其哲学思想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作者介绍了哈佛大学和MIT(麻省理工学院)开展人文艺术教育的具体经验,并提出两校重视人文艺术教育的哲学思想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是不可分的,艺术在生活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学生缺乏人文精神教育出发,探讨了数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审美意识与哲学思想几方面来培养.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教学人本化理念的萌芽,是以孔子、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的苏格拉底为代表。他们以发现人的主体性为端倪,注重人的发展,强调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对其在教学认识过程中的动力作用尤为关注。这些教育哲学思想为当今的教育教学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践行人本化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