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年快到了,忽然想起用Word中的艺术字来做张贺卡寄给亲朋好友,一来巩固一下学过的电脑知识,二来可以赢得长辈们的称赞,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2.
无字之书     
我的语文课有一种补充教材,名叫无字之书。我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时候,常常使用这种无字之书。这种无字之书可以信手拈来,无须编印,而且学生感到亲切动人,钻研这种补充教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什么是无字之书呢?就是上课时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供学生研究,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指导学生钻研无字之书的几次实况记录:(一)同学们在划分《截肢和输血》一文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很安静。突然,一个学生回转身向坐在后面的同学骂道:“你再碰我一下,看我不揍你!”声色俱厉。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了,有的哈哈大笑,有的询问情由。我知道,准是后面那位顽童逗惹了他,不是把脚  相似文献   

3.
无字家书     
一个在外谋生的人托同乡带给妻子一封信和一包银子。那个同乡悄悄打开了信,看到里面只有一幅画。画面上有一棵树,树上有八只八哥、四只斑鸠。他一想,信中并没有写多少银子,于是便将银子偷偷扣了一半。  相似文献   

4.
无字之乡     
去年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我们组所选的课题是沈钧儒,因为纪念馆就在嘉兴,而且也想增加一些对本地文化的了解。记得当时,特意到那儿考察了一番,买了些资料,像模像样写了篇论文。但仅仅一年的时间,我这位执笔人居然把其中的内容忘得  相似文献   

5.
无字家书     
在我的书桌里,至今珍藏着数十封无字家书,那都是我在师范读书时,母亲寄来的.每每读起它们,仿佛抚摸着母亲清瘦的脸庞,感受着母亲滚烫的心跳. 读师范那年,我才十八岁,突然要远离家门,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母亲很不放心.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未长时间地离开过母亲,就是读初中时住在学校,最多也不过两三天.现在,儿子突然要离开她的庇护,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母亲哪能够放心得下?但是,她又不能将儿子拴在身边.就像鸟儿长大了,会飞了,迟早要去搏击长空一样.  相似文献   

6.
无字秘方     
一老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盲人.每日里靠弹琴卖艺维持生活。一天老人终于支持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小伙子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小伙子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但你千万记住.你必须在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  相似文献   

7.
屈指算来,父亲离我而去已有好些年了。
  父亲生前最爱动笔耕耘。
  犹记得当年我被某所女校录取,头一次与父母异地分居的情景。那时候,常常未满三天我便接到一封信,都是当时任某保险公司分社社长的父亲写的。信封上总是排列着几个工工整整、一丝不苟的大字--“向田邦子阁下女士”。初次见到时,令我手足无措。当然,父亲给自己的女儿写信时,用“阁下”“女士”这个字眼,本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但是对我来说,仿佛就在四五天前,父亲还在“喂!邦子!”这样大叫大嚷,再不就是挥舞着拳头毫不客气地招呼在我们身上。但他今天却突然变得如此郑重,这天壤之别真是让我既感到光彩又难为情。  相似文献   

8.
无字的爱     
张海 《广东教育》2010,(3):31-31
一大清早,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一个声音:“看我的手机,昨天新买的,能拍三百万像素的啊!”话音刚落,马上有人应声抢白道:“那算什么,我的还有摄像功能呢。”我板着脸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接着,我皱着眉头巡视教室。突然,看见Z把书摊在桌面上,眼睛却偷偷地盯着下面。我悄悄走过去,站在她身后,咳了一声,她慌乱地把手里的手机塞进桌子。  相似文献   

9.
无字的证明     
┌─┬─┬─────────┐│; │矗│工日兰 ││ │ │64{渝 ││ │ ├─────────┤│ │ │矗 ││ ├─┴─────────┤│ │; │├─┴───────────┤│ 一││l ││2 │└─────────────┘1 .1‘1 .1:1 .1 .1几二十~;-~卜.刃二一讨一二不州~百几州一又;十、丁下屯不~十’..一1乙往石1匕j乙勺任1乙6(江苏宜兴市杨巷中学刘华芬)艺夕丁无字的证明@刘华芬$江苏宜兴市杨巷中学~~  相似文献   

10.
11.
无字的墓碑     
隐匿在崇山峻岭之中的这所寨子叫石头寨,30岁的盘巴就生活在这座寨子里。盘巴是猎人的后代,除了两岁大的儿子,他最喜欢的就是爷爷留下来的那杆火药枪,没事的时候,总是把它小心地拿在怀中,用油布擦了又擦。 泼水节前一天的黄昏,盘巴背上火药枪,钻进寨子后面的大青山,想逮只竹鼠或者打一只锦雉,好在泼水节改善一下生活。转过了一道山脊,盘巴的肩上就已经有了一只山兔和一只锦雉。他满意地坐下来歇息一下,就准备返回了。忽然,对面的树丛簌簌地一阵响动,他惊觉地站起身,一瞬间,他惊得全身一震,一条浑身灰白的大狼正蹲坐在十几步远的对面,惊惧地瞪视着他。大狼的前爪下按着一条毛茸茸的小狼崽。小狼崽显然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不听话地躁动着。盘巴本能地去抓火药枪,大狼显然见识过火药枪的厉害,迅速低头衔起狼崽蹿了出去。盘巴端起火药枪,“啪”的一声枪响,一团白烟过后,盘巴发现大狼已经没了踪影。他向前面的树丛走过去,地下有星星点点的血迹逐渐淡去。一条比巴掌稍大一点的小狼,正蜷缩在浓密的树叶中不停地发抖。盘巴看准它的后腿一把抓住倒提起来:小家伙长着细密柔软干松的烟灰色绒毛,绒毛里稀疏地冒出一些又长又硬的黑色狼毫,绒短毫长,参差不齐,一身野气,像个大毛粟子,拿着也有些扎手。  相似文献   

12.
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滑过,在每一个匆忙的身影背后,感觉父亲关爱的目光越来越远。在身心疲惫的时候,驻足下来,用心感受生活,会有感动的心跳。屈指算来,父亲离我而去已有好些年了。父亲生前最爱动笔耕耘。犹记得当年我被某所女校录取,头一次与父母异地分居的情景。那时候,常常未满三天我便接到一封信,都是当时任某保险公司分社社长的父亲写的。信封上总是排列着几个工工整整、一丝不苟的大字——"向田邦子阁下女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一段描写贾宝玉外貌的话 :“面若中秋之月 ,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 ,眉如墨画。面如桃瓣 ,目若秋波。”你知道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当然是比喻 ,而且是明喻 ,既有本体和喻体 ,还有比喻词。是的 ,明喻往往拿喻体的本质特征来比喻本体 ,那么在这段描写中 ,作者是拿喻体什么样的特征来比喻本体的呢 ?能不能将这种本质特征用一个字来概括 ?有的同学曾尝试着概括它们的特征 ,并把它加在句子的后边。有将“中秋之月”概括为“圆”或“亮”的 ,有将“春晓之花”概括为“鲜”或“艳”的 ,有说“刀裁”“…  相似文献   

14.
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但有时为了表达特殊的意义而故意无字(或代、或缺、或漏),用得好往往能收到“此时无字胜有字”的效果。下面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15.
亦姝的烦恼——早上,一走进教室,亦姝就发现自己的课桌里放着好几张贺卡。打开一看,是班上的几位同学送的。从圣诞节开始,亦姝就收到了贺卡,紧接着就是元旦,而自己的生日也恰巧在这个时候,接连不断的贺卡快把书包都塞满了。  相似文献   

16.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也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怀人散文。经 典文本简直步步莲花,处处精彩,可讲的点很多。对于这样一 篇经典的文章,优秀的教学范例不胜枚举,我该如何去教呢? 我应从哪个角度切入呢?不禁陷入“经典教学恐慌”。  相似文献   

17.
贺卡     
又一次收到了她的贺卡,这已经是第二年了,而且每年她都是很早的寄来。方堃,她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每逢初冬,毕业的学生们总是邮来各式各样的贺年卡,并在寒风中送来几句温暖的祝福。这让三十多岁的我也尝到了“桃李满天下”的那种感觉。如果两年前没有收到方堃的贺卡,我可能永远都记不起她了。但是,在我拿到那张小小的纸片时,她那泪莹莹的眼睛却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8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被分到市一所中学教英语,带的第一个班就是方堃所在的班。那时,她身材娇小,不爱说话,在班里学习也不太出色,很少向老师提问题,任课…  相似文献   

18.
贺卡     
再过几日就是新年了。天公作美,今天喜降瑞雪。毛茸茸的雪花漫天飞舞,好一个落英缤纷的世界。 有些孩子的作业未改完,吃完饭,我便匆匆去学校。远远地看见一老一小相对伫立在学校门口的雪地上。仔细辨认,竟是我班的孩子及他的奶奶。我加快了脚步,直奔到祖孙俩的跟前。  相似文献   

19.
贺卡     
教师节还没到,同学们自己做的贺卡就悄悄地放在了冠军老师的办公桌上。翻开西西豆的贺卡,只见他写的是:“哀(āi)心祝福冠军老师  相似文献   

20.
贺卡     
雨不大,使人的心平静柔和。望着窗外那些灿烂的笑脸和眼前精美的卡片,我生出许多感触,尽管朋友们都笑着说贺卡是些小孩子的玩意儿了,即使有心情,也只是翻翻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