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描写青年人恋爱婚姻生活的小说。作品描写了"五四"时期一对知识青年的爱情悲剧,其中的女性形象子君成为这一时期新女性形象的代表。然而,由于自身被封建主义精神奴役的心理积淀和男权社会的迫害,她们内心向往的女性解放陷入了乌托邦式的境地,美好的爱情乌托邦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最终以子君为代表的知识女性依然挣扎在爱情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子君悲剧的现实意义在于:不仅社会应该继续深入地为妇女解放而努力,女性自身更应该为此而奋斗,以自身的自强不息和思想解放来促进妇女的完全解放。  相似文献   

3.
《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悲剧命运历来有经济因素和情感因素两种观点。本文针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质疑,阐述子君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其未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子君形象,这位有着强烈女性意识的叛逆者,在男权社会的围困下,以生命为代价实践了对自我的爱的坚守,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5.
以往人们在评析鲁迅小说〈伤逝〉时,往往更多的是从客观角彦寻找造成主人公爱情、人生悲剧的根源 其实也可以从国民性弱点以及封建性方面来挖掘造成《伤逝》主人公悲剧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剖析鲁迅小说《伤逝》女主人公子君的性格、命运特征,阐述了造成她悲剧的成因及其悲剧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剖析鲁迅小说《伤逝》女主人公子君的性格、命运特征,阐述了造成她悲剧的成因及其悲剧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子君和涓生冲破了封建壁垒勇敢的走到了一起,但在残酷现实的围剿下主人公的思想、心理、情感都发生了的很大的变化,正是在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毁灭。  相似文献   

9.
《伤逝》中子君的悲剧有过多种解析和论述,社会学的观点居多。子君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好作为女性自我的丧失与整个男权社会的围困。子君对独立人格的放弃和对男权话语的接受与顺从使好自身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悲剧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11.
《伤逝》的百年解读认为子君的悲剧是由外在因素(社会或涓生)或者内在因素(子君自身)造成的。但在女性主义视角的观照下,这两者在无形中都为父权制思想所钳制。子君虽吹响了五四女性觉醒的号角,但仍旧无法逃脱男权意识的怪圈。从根本上讲,子君的悲剧是父权制思想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伤逝》通过对主人公子君形象的生动刻划,现实、理性、深刻地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进行准确的剖析,进而寻求妇女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自由恋爱建立的幸福家庭,终因生活的平庸而走向瓦解,爱情走进了婚姻的坟墓,由爱到无爱,由真实到虚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坚持对命运的不断抗争中,完成了爱情的悲剧。于无爱人间的摸索与反抗,都归于鲁迅先生的虚无世界中。用希望做自欺的口实:"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相似文献   

14.
谈《伤逝》中子君和涓生悲剧产生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中的两个主人公子君和涓生是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追求者。他们曾经有过共同的憧憬、追求和理想,曾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初恋中的子君和涓生热烈地谈“家庭”,“谈要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他们渴望爱情自由、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家庭专制。在涓生的启蒙教育下.子君也成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战士,她勇敢地喊出了震动人心的宣告:“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面对周围的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子君全不变心,镇静地走自己的路。“坦然如入无人之境”,乘“五四”时…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是借助联想和想像的生活图景.表现对黑暗现实的憎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第一节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拥有自己独立叙事和话语体系的一位作家。笔者从文本细读出发,结合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揭示子君在叙述中的不可言说背后隐喻的主体身份的被诠释状态,涓生的视角叙述中,其不平等对话,使子君被大众误认为成软弱无能的女性形象,子君的主体性阐释受到涓生和鲁迅作为叙述者身份的禁锢,出现了子君无法对世人发声的失语画面。通过这一问题的透析,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批判涓生在追寻"五四"新思想的同时,处在传统男权专制主义毒瘤危害的困境,这对研究鲁迅自身的思想深刻反思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怡 《中国职工教育》2012,(18):146-147
《伤逝》所讲述的是两个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从积极争取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的斗争到爱情走向失败。小说采用"涓生手记"这样的叙事方式。子君的形象是隐形的,通过涓生的回忆才反映出来的。从涓生的角度表现出的子君形象,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女性思想和普遍形象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阅读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从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中寻找作品价值,即重新创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就是这样一首能给读者重新创造价值空间的新诗。  相似文献   

19.
第一教学板块 :诵读——体会诗的音乐美1.教师指出读诗的方法 :一读 :读准字音 ,如“缥缈(piāomiǎo)”;二读 :读出节奏和停顿 ;三读 :读出轻重音 ;四读 :读出感情。2 .请同学们按照教师的要求自由朗读 ,整体感受诗的音乐美。教师巡视 ,寻机个别指导。3.请每组各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朗读时要注意音调和感情。不当之处 ,请其他同学校正。4 .多媒体课件 :“朗读时的节奏和重音”。第二教学板块 :讨论——品味诗的图画美1.问题 :诗作有哪些美的图画 ?2 .教师示范 ,学生发言。方法简述 :用一段精美的语言表现诗中画面 ;用画面释画面——若将你…  相似文献   

20.
广西作家东西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荣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本文以《天上的恋人》为例,从情节境遇、主题思想和话语组合三个方面来探讨该部影片的改编艺术,以期给桂西北小说与电影的改编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