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函照登     
《新闻记者》编辑部: 贵刊第5期发表了陈谈强同志对我去年在贵刊“记者的报告”栏的一篇消息的批评文章《也谈<三次冲击>引来的冲击波》,我就此作几点答复: 一、我写的是消息,不是论文,因而欢迎对消息报道的准确性提出批评,可是批评文章说:“陈力丹忠实于意见书的主旨”,即承认我没有歪曲当时评报者的意见。批评文章一开始就说:“陈力丹同志是借新华社这篇评述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波浪冲击中前进》发表后,报社内部评报栏的‘一份份批评性的评报意见书’来  相似文献   

2.
迥然不同的“新闻鉴赏力”《新闻记者》月刊1986年第10期刊登的《<三次冲击>引来的冲击波》一文,先是对新华社评述新闻《广州经受三次冲击更有生气》的“立论”和“写作方法”抨击一番,接着对这篇评述新闻的“发表途径”非议一通,最后全文收束到对“上边”的所谓“‘左’的思想和传统工作方法的批评”。作者陈力丹同志是借新华社这篇评述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波浪冲击中前行》发表后,报社内部评报栏的“一份份批评性的评报意见书”来做文章的。借别人的文章来做文章,不可能把别人的文章全部引述和转述,这是可以理解的。陈力丹忠实于“意见书”的主旨,但引述和转述“意见书”时是经过精心删节处理了的。这就理所当然地有必要在评论陈文时,再看看他所赞赏的那些“意见书”的原文,并着重就他用来做文章的“意见书”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去年10月上旬,在一次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第一副总编辑张云声高兴地说:“《市场报》最近发表了一篇好文章。”他所称赞的那篇“好文章”,指的是我们共同采写的《道是反常却正常,渡过难关是阳关》(见《市场报》1989年10月5日一版)分析市场疲软的经济述评。文章发表的当天,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以三行大字标题作了转载。这篇述评发表后,引起了经济界人士和工商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他们说:“这是今年以来对市场分析最为权威的报道。”同行们评论:“这篇述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通过大量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提出独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去年10月上旬,在一次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第一副总编辑张云声高兴地说:“《市场报》最近发表了一篇好文章。”他所称赞的那篇“好文章”,指的是我们共同采写的《道是反常却正常,渡过难关是阳关》(见《市场报》1989年10月5日一版)分析市场疲软的经济述评。文章发表的当天,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以三行大字标题作了转载。这篇述评发表后,引起了经济界人士和工商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他们说:“这是今年以来对市场分析最为权威的报道。”同行们评论:“这篇述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通过大量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提出独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闻与散文的关系,新闻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以近代报业为依附的新闻文体,最早是随着西洋传教士漂洋过海而来的,与中国的古典散文无亲无故”(《评“新闻散文同族”论》,这种意见,我们可以简称为“新闻散文无亲无故”论。另一种意见与此相反。有不同的表述,但可依上述第一种意见姑称为“新闻散文同族”论。现序列于下: 一、“散文并不等于新闻,但新闻都属于散文,真实的散文”(李学来《正确理解“新闻散文化”》。这种意见本于穆青同志的看法。1963年,穆青以寄晨的笔名在新华社《新闻业务》上发表《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其中说到:“我觉得,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二、“新闻文体总的说来是一种叙事文  相似文献   

6.
(四)述评:事丰理通,事理交融。述评也是一种传统形式的新闻评论,虽然署作者(一般是记者)姓名,但代表新闻媒介发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的作用往往不逊于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例如毛泽东同志写的《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1948.10.31)、《中央社窜改中共发言人声明用意何在》(1949.1.31)等,不仅代表新华社发言,而且反映了党中央的意见,向全国人民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政治阴谋活动。有人说,述评这种形式,始见于建国初期的“工作述评”,它实际上就是后来的评论员文章。(见范荣康《新闻评论学》)翻开我国的近代报刊,便会发现,在“五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时期,在新湖南报编辑部的评报栏上,看到许多同志的评报意见,议论得最多的,是关于在新闻报道中如何以群众为主体,多写群众活动的问题,其中有不少发人深思的意见。7月15日,有一条评报意见,表扬当天报纸一版发表的《东山大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共商办肥大计》一稿和7月13日二版发表的《汉寿彭家生产队召开社员大会,民主讨论‘双抢’准备工作》一稿。这个评报意见的内容如下:“从彭家生产队一稿可以看出,社员们在解决当前生产和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时,真正是当了家,作了主,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8.
更新观念,推动社会进步,报纸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倘若报纸上刊登的报道文章宣传的是旧观念、旧思想,其社会效果则是适得其反了。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地位发表了《广州市受三次冲击更有生气》的述评新闻。尔后,在人民日报社内部引来冲击波,评报栏上贴出了十分尖锐的批评意见:“不该给旧观念  相似文献   

9.
来函照登     
《中国记者》编辑部: 在去年第十二期《新闻业务》“海外评谈”一栏中转载的北美日报文章《新闻宜力求报道准确》中,提到敝报1985年1月间一篇市场信息报道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经我们查对了一月份的报纸,并未刊登“海鸥”牌自行车在本地供不应求的报道,而是在1月25日二版登了《“琴岛”自行车好销》的报道,特  相似文献   

10.
蹇莉 《新闻记者》2007,(2):56-57
评报是报社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几乎每家日报社都坚持了每日评报的制度,一般将评报的时间安排在下午的编前会上。《华西都市报》从1999年起,利用成都高校林立的有利条件,聘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对当天的报纸进行点评,经过筛选后,发表在报社每日的内部网络论坛上。这一方法已坚持了多年。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新闻     
工人日报请专家评报4月2日,工人日报约请10多位特约评报专家座谈,对第一季度的工人日报评头论足。工人日报总编辑盛明富等报社领导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工人日报为了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直比较重视专家、读者和社内的评报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周文华)河北日报为评报员赠订《新闻战线》河北日报为鼓励评报员,提高他们的新闻理论水平,真正把河北日报评报工作搞好,已连续4年为评报员赠订《新闻战线》。一些评报员反映,通过认真阅读《新闻战线》,增加了新闻知识,对提高评报、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袁顺庭)平顶山日报荣获…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刘学努报道:沈阳军区某部新闻干事王洪续著、第一部系统论述读报评报的《评报初论》一书,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该书系统地讲解了阅读的战略与方法、编辑思想与版面语言、读者需要与心理、读者调查、评报组的成立、评报活动的开展、9种评报稿件的文化风格及写作要求、报刊文病的评读等20个方面的知识。一改新闻学教材灌输原理、强调“应该怎样写”的固有风格,突出读者的主人公地位,回答了“读者需要什么”,从评论报纸宣传、剖析文章得失的角度来阐述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具有易读、易懂、易实践的特点,是部队基层官兵…  相似文献   

13.
芜湖发电厂为每个通讯员订了一份《新闻三昧》。每期我必细细阅读。上面有很多文章对我们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具有指导意义。我写厂内新闻虽有十年之久.但从未“冲”出厂门。走向社会。在我厂今年3月份召开的“1994年度先进表彰会”上,我偶然看到了有一家三兄妹都被评为先进个人之事,倒觉得是一条好新闻,大有跃跃欲试对外投稿之意。《三昧》今年第一期李明伟写的《灵感是心灵的感应》一文壮了我的胆,于是我冒昧向《华东电力报》试投一稿。不久便在该报3月23日头版  相似文献   

14.
威廉·伍德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纪录报》的创办者和首任编辑,也是美国在华第一份报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创办者.通过介绍威廉·伍德创办《广州纪录报》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过程,论证了威廉·伍德是中国英文新闻报刊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三个方面述评了活跃在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一是述评了从《时事简讯》到《新浙东报》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报事业的成长与发展;二是述评了《战斗报》、《解放周报》的创办对浙东抗战并取得胜利所起的宣传与鼓动作用;三是述评了浙东印刷厂与浙东韬奋书店对浙东抗日根据地出版发行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致读者《企业报评读》从今年第二期起,已对河南的《平顶山矿工报》《、四川的《铁道建设报》、江苏的《扬子报》、北京的《北京汽车报》、广东的《蛇口消息报》、北京的《一团火时报》进行了评说。从反馈情况看,编辑部开办这个栏目的构想是对的,同行们是支持的,读者是喜欢的。为此,请各企业报,特别是各位特约编委抽出百忙之暇都来评报,包括对自己的报和兄弟报的互评;各企业报如欲请专家评报的请给编辑部《企业报评读》专栏寄上若干期,并附一信提出评报的要求;寄来的评读稿件,请在信封左下角写上“企业报评读”字样;各位同行时已评过的报纸,有什么意见、建议敬请指出,共同研究,以使《企业报评读》专栏办得更好。编者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7月起,苏州日报社推出《每周评报》业务。由报社新闻研究室专职评报员每天对报社出版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以及《现代苏州》杂志、苏州新闻网等进行业务点评。在报社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为适应网络时代媒体的新变化,同年8月份又推出了《每周评报》网络版。目前,评报系统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架构——社领导评报、评报员专职评报和以BBS为网络平台的全员评报等。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底,我开始了读报与评报的学习和写作,在《解放军报》、《新闻出版报》等几家报刊发表评报文章20余篇,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都进益不少。促细读。读报,是评报的基础;评报,是读报的深化。没有大量细致读报作保证,就难以发现问题,提出见解。于是我精选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以及军区小报,坚持精读。时间一长,不但熟悉每份报纸的特色,而且对报纸设有什么专栏,近期报道动向都了如指掌。甚至能背出许多好的标题和精彩的段落。读的过程中,把一些认为可评的文章、专栏都做好标记。如此,不但评起…  相似文献   

19.
《新闻窗》2005,(1):36-37
本刊2004年第6期在“评报评刊”栏目登了《没有出处的信息何来公信力》一文,提醒六盘水晚报在刊登各类信息时应一一注明出处。该报总编辑刘嘉碧看到这一阅评意见的当天,即召集编辑部全体人员研究改进工作的措施,决定每个版的责任编辑选用的每一条信息,都必须实事求是地标明出处,  相似文献   

20.
早就听说《经济效益报》有“七色版”。何谓“七色版”,我正纳闷。恰好友人送来一份绿版的《经济效益报》,只见它报头是绿色的,主要新闻和文章的标题也是绿色的,难道这就是“七色版”中的一色吗? 我怀着好奇的心,请教了一些新闻界的老前辈,他们也说不出“七色版”的道理,但是,他们都喜爱这张报纸。他们说,《经济效益报》的内容实在,的确是一张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