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无心读书.或者跟风阅读.只关注流行时尚类书籍,迷恋网络文学.真正传统意义上的“读书”风气很难形成。而一部分愿意读书的学生,也是带着极强的功利目的去阅读一些作文类学习辅导类书籍。尽管新课改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可是一部分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仍然把课外阅读看成是“奢侈”的事情.课外阅读甚至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落实课前检测,能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落实课前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课前"小游戏"和互相检查。  相似文献   

3.
史蕊 《现代语文》2006,(1):65-65,68
有那么一句广告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在我刚刚毕业,初涉讲坛的那天,我把这句广告语送给了我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舞台,同样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精彩。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他们有着张扬不羁的个性,当然也有着闪光的才华,我一直认为语文的学习是要有激情的,而每一个孩子都不乏激情,但是对于语文学习所抱有的热情却不是那么高涨,参加工作以前,曾听一些语文老师对学生厌学发出感叹:“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再世要为人,决不教语文。”的确,在学生眼里,语文课似乎多一节可以,少一节也无所谓。  相似文献   

4.
你是不是曾经在第一次看到培根《论读书》中的句子“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的那一刻频频点头?是不是也曾经在读到宋人黄庭坚“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时犹如当头棒喝?学习的社会化、学习的终身化、学习的自主化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三大原则,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可我国的学习现状仍是一卷定终身,考试是关键。在应试教育的魔棒下,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人格发展不健全。许多学生、教师甚至包括语文教师都很少读除课本教材以外的书籍,甚至长时间不读书。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  相似文献   

5.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学习历来都讲究“积累”二字,“一蹴而就”显然在这门学科中是行不通的。特级教师陈忠梁先生用了一个别具风格的比喻来形容语文学习,他说,语文就像“威士忌”,是在酒桶里慢慢酿成的。  相似文献   

6.
易康宜 《语文天地》2012,(10):47-48
曾几何时,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化包围着师生的心。急功近利让纯粹的阅读乐趣变得愈发遥远。由于语文分数的提高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许多学生就把阅读当做可有可无的事。学生课外自由阅读和周末实践时间全被自习课和数理化试题填满了。有些学校既没有固定的语文阅读课,学生也不自由主动借书阅读,学校的阅览室也形同虚设。很多班主任误导学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以"课前三分钟"海量演讲来提高学生语文口语交际的能力,并着重用课例来说明"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进行该活动后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地运用于生活。课标指出:要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提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教师更加有效地教,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所以,语文考试的命题既要有语文味,也要有生活味。综观2011年小学毕业试卷,可以欣喜地发现,很多地区的试卷体现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用语文的意识,养成在生活中学、用语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为语文素养?它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内涵。作为语文教学,是生活的教学,口语表达则是学生学会生活的最基本手段,故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成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编者推荐辞:朱永新说得好: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无论是从语文素养养成还是精神的完善角度来说,阅读都是执一御万的捷径。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阅览课,但是,阅览课常常是放羊课,表现为无目标、无计划、无调控、无评价。我们认为,高中三年的自由阅读,应当成为有目标有指导的语文活动。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老师应当勤于导与督,使阅览课有序有法高效。陆锋磊老师的阅览课可谓精心策划,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徐永丽 《现代语文》2014,(6):157-158
“老师——请休息——”孩子们慢吞吞地站起来,无精打采的跟笔者道别。落座的一刻,已经开始低声交流:“好困啊!”这些表现太反常了,与孩子们课前声如洪钟的问好,及以往的课堂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2.
日前,拜读了于永正老师撰写的《语文老师要有素材意识》一文(《小学教学》2008年第1期),我受益颇丰。“我从未感到作文无事可记,无人可写。原因简单得很,就是因为我有素材意识。我留心周围的一切,能随时随地为自己、为学生捕捉到可写的东西。”“素材意识来自责任感”,“来自对生活的热爱”,“来自学习”,“来自我的动笔习惯”。这些观点的陈述看似浅易,却给了从事语文教学的我太多触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过程中,引领学生虚心涵咏,体验语文学习的一路花香?毋庸置疑,优化课前预设是促进有效生成的襁褓。下面就课前预设的优化策略谈谈笔者在课题实验中的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开学初的第一堂课,每个老师都很重视,都会和学生说明语文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交代学习语文的要求,强调学习语文的习惯。我总是想,起始课可否来个变脸,既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体现语文学科富有情趣的一面,从而从一开始就俘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实践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所国家级素质教育示范校,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为此,笔者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率先尝试开设课前五分钟,为学生搭设了沟通课堂内外的平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安排语文的课前五分钟呢?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教材。教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一课     
有一堂课,让我永远无法忘怀。 那是一堂语文课,给我们上课的语文老师姓杜,瘦高个儿,戴着黑边眼镜。他的眼镜只有讲课时戴,不讲课时就摘下来和教科书放在一起。杜老师习惯在上课前两三分钟用教科书托着眼镜走进教室。那天也不例外,杜老师仍是提前走进教室,只是他把教科书和眼镜放到讲桌上后又出去了,直到上课铃响他才再次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17.
一次,上课前接班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学生在电脑室狂玩游戏。一位学生还走上台来跟我说:“看在你是老师的份上,给你10分钟讲课!”还有学生说:“老师,我除了会玩游戏,什么都不会啦!”学生怎么这么缺乏上进心?一时间,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我陷入了迷茫和困惑。我还会教书吗?  相似文献   

18.
刘蓓 《现代语文》2010,(1):79-80
一个学生曾经在周记中如是写:“语文课堂就应该百花齐放,形式多样,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颇受鼓舞,因为在新一轮的课改实践中,不再要求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了,不再要求单纯灌输知识,而应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思考,多动口,课前演讲这种由来已久的学习活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充分发挥其妙处。  相似文献   

19.
高三语文学习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对每个读书人来说,那些难以言说的苦痛哀乐注定会成为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教师已是“过来人”,放眼当下还要做好“摆渡人”。为此,笔者就当前的高三语文学习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张黎 《考试周刊》2009,(43):58-5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所以,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参与探索与创新,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