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人类越来越趋向于媒介化生存,人与"机器"(媒介工具)的关系逐步转化为互构关系。具体考察新闻传播实践,接入互联网的"机器"已非简单的中介角色,其在新闻内容生产、内容管理及营销等诸方面体现出高度的能动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在这种语境下,网络新闻编辑必须转变工作模式、寻求新的编辑策略方可应对现实之需。文章介绍"人机互构"语境下网络新闻编辑模式转型的体现,并针对用户体验和编辑工作给出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译介研究以翻译研究为多,余华作品"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表明编辑环节同样值得关注.通过对余华作品英译本(正副文本)的研究,发现余华作品英语译介中正文本的编辑行为主要有三类:诗学规范类编辑行为、背景知识类编辑行为和个人喜好类编辑行为;副文本的编辑主要体现在对封面、标题和版本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3.
随着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设计类教材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依据设计类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在设计类教材编辑中如何满足新要求的方法和路径,即寻求内容的真、把握体例的善、达到整体的美。  相似文献   

4.
吕冰 《青年记者》2003,(4):29-29
就工作分工而言,编辑通常不直接从事新闻的采访,但编辑也是创造性劳动的参与者。编辑对稿件的选择与判断过程,对稿件的重新设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决策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求新、求异、求知、求真、求美是编辑创造性劳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顼迎芳 《兰台世界》2012,(23):35-36
真、善、美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三个尺度。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从本质上体现了档案的"真",档案的作用从价值上体现了档案的"善",档案的内容和形式又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档案的"美"。  相似文献   

6.
编辑在出版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出版行业的发展和作品的质量至关重要。编辑的创新可以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修改和呈现等方面。首先,编辑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读者喜好,选择具有独特价值和吸引力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其次,在修订和修改作品时,编辑可以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使作品更加精炼、流畅和有凝聚力。他们可以提供新颖的观点和见解,推动作品在思想和表达上的突破。同时,编辑还可以运用创新的设计和排版技术,使作品在视觉上更吸引人,使读者在阅读体验上更加愉悦。编辑的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对于作品的成功发行和读者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编辑在出版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编辑中的艺术美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非寒 《今传媒》2011,(6):143-144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创造美、热爱美的天性。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任何事物上都体现着;我们人类所取得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的审美心理无一不得到升华。新闻活动也是我们人类的一项审美创造活动,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审美描述大都也是通过新闻作品来进行展现的。而作为研究人类审美实践的美学,应研究新闻编辑中的美学,从而建构新闻编辑中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编辑学科建立始,对"编辑"这一基本概念,20年来争论最大.研究者提出的界说不下百种.究其原因,显然是对这一概念认识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实际上,对编辑基本概念的界定,也就是如何认识编辑的本质属性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了叶向荣先生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一文,叶先生是以逻辑推理论证编辑概念的属.全文推理颇为复杂,详细,最后推论出:"编辑的抽象概念的定义应当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著作活动".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陈秀英 《编辑学报》1993,5(4):196-198
科技编辑应具有美学意识,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科技期刊的美。本文从科学美在于简明、在于创新、在于真实去体现科技期刊的内容美;技术美在于对比、在于均衡、在于和谐等方面阐述了科技期刊的版面美。  相似文献   

10.
崔兰 《现代出版》2011,(5):62-64
编辑的文化价值取向包括两个向度,一为外向扩张,二为内向完善。前者注重缔构生命"真"的世界,其中编辑文化价值取向的先导不是出版"深浅",而尊重并突破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后者侧重营造生命"善"与"美"的境界:"善"是编辑文化价值取向的根基,"美"是编辑文化价值取向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部作者已经完成的作品,在它没有正式出版之前,其实并没有完型,要使它在潜在美转化为现实美的意义上最终完型定型,必须经由编辑之手进行加工处理.这所谓的加工处理,就是对作品进行编辑意义上的再创作.所以,创造性永远是编辑艺术的生命.编辑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编辑要善于"发现角度".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育是一门关于美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直观的美,心灵感悟的美,同时也在发现着美,创造着美。其中,美术编辑的审美修养是关键因素。 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通过期刊、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人们会接触到内容丰富多彩的图片。此时人们看到的图片已经是经过美术工作者编辑之后而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以情操上的陶冶,而且以艺术上的享受。而这归根结底都离不开美术编辑的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3.
论编辑主体性与创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编辑主体性内涵 编辑主体性是指编辑在具体的编辑实践活动中,由编辑自身内在思想品格、知识修养、文化品位等所构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精神产品的选择和加工中所体现出的能动作用.编辑主体性的发挥,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文化产品传播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走向.因此,探讨编辑主体性的内涵及其有效发挥具有重要意义.编辑主体性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编辑作品概念重构●叶向荣【长沙】在研究编辑概念的过程中涉及到编辑作品概念,我发现我国《著作权法》的编辑概念和相应的编辑作品概念,存在逻辑矛盾和法理缺陷,应当纠正。我认为编辑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而形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著作活动,及从事这种...  相似文献   

15.
编辑的创造性在于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部作品,在它完成之后与读者正式见面之前,要送到出版社或期刊社与"普通读者"之代表的编辑者进行第一次见面--作品原有的美,要被编辑者所接受、评判、消化.然后,编辑回过头来,再对作品有欠缺的、不完美的、可以继续挖掘的地方予以弥补、修正、充实,使之尽可能地达到完善、完美.这个过程便意味着正是通过编辑这一环节,作者实现了其作品由主观到客观、由心灵到现实的哲学飞跃.同时也说明:作者已经完成的作品,其实并没有完型,要使它从潜在美转化为现实美的意义上最终完型、定型,必须经由编辑之手进行加工整理.而所谓的加工整理,其实就是对作品进行编辑意义上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6.
当下,媒介融合成为了传媒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探讨新闻编辑的素养成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说明媒介融合时代已经全面到来的情况下,新闻编辑人员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在选题上要注重新、小、俏,在把关上要把握趣味性,在组稿上要体现人文素养与知识素养的结合,在审稿上要有较强的社会素养和技能素养,从而为培养新时期的合格的新闻编辑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玉台新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的单体文学总集。这部总集既体现了当时总集既有的编辑思想,又表现出新的编辑特色:在编辑宗旨上是彰大宫体,在编辑体例上是彰显史诗,在编选标准上是缘情求美,在书籍设计上是追求华美。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审美活动与编辑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审美活动可帮助编辑有效地获得精神产品真与善的品格,亦可创造出编辑审美价值形态.编辑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与一般文本编辑工作相离析,对编辑客体美的属性整体地、感性地进行感受、鉴赏、辨析和评估.编辑美是把编辑审美价值形态运用各种符号物化凝定为一种可供传播的客观存在物.它的创造途径主要有集中、编排、关系、距离、想像等.  相似文献   

19.
吴平 《出版科学》2012,20(6):22-24
论述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内容包含历史上围绕一些有影响的作品、编辑家、编辑方法、出版制度以及书籍文化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的编辑家、编辑群体、编辑学派之间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编辑思想对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等。  相似文献   

20.
陈佳琳 《新闻传播》2009,(11):114-114
编辑价值观是价值观的一般原则在编辑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进行评价的标准和尺度。编辑价值观是编辑品格的再现;是编辑精神的体现:是编辑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正确理解编辑价值观.才能防止因缺乏价值判断力导致价值冲突.危害社会价值观.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