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海刚 《辅导员》2013,(15):5-7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它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满足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需要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发展宗旨。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它与校内教育既密不可分,有一定的联系,又存在着一些差  相似文献   

3.
"打破封闭的、孤立的课堂中心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建立校外活动基地等方式,为儿童开阔视野,更好地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创造条件。"这段话强调了小学德育课程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路径。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优化小学德育课程呈现形态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威 《中国德育》2014,(7):58-59
正北京市第五十中分校依托北京市"社会大课堂"、"校外活动计划"、东城区"蓝天工程"等活动平台,拓宽渠道,采用多种手段扎实开展德育教育,立足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不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自助餐",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学科拓展课程我校为延伸和拓宽学生学科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建立了基于学科特点的活动课程和学生活动社团。如地理备课组与"南郊观象台"合作,借  相似文献   

5.
德育课程链是由教师开发的,以认知为前提,以活动课为主线,以社会实践为辅助,将学科德育、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整合而形成的课程组合。德育课程链的开发,需要经历方案设计与审批、学生选择、课程链实施和课程链评价等环节,并且注意总体设想、强化体验和渐进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前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对"什么是校本课程"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但基本上把校本课程理解为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由此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志愿、自主进行的,建构具有本校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现成教材的领域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建议》(中办发[2006]4号)的文件精神,需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以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扎实、有效地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发展。要把教育实践基地真正建设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磨练学生意志,增长学生才干,培养学生素质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主题性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种新的课程形式,是特教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举措。该课程立足残疾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对于培养残疾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丰富和补充校本课程资源,促进特教学校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主题性课程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着重就主题确定、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及实施管理等主题性课程的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课程的开发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践课程改革的关键。实践课程的开发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要以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高等教育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运用社会学的知识开展高校"两课"课程开发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合理性,将社会现实有效的融入到高校"两课"课程中去,从完善课程教育内容,创新课程教育手段,改革课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课程开发,将增强"两课"教育的时效性、趣味性、养成性,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与社会的衔接,提高"两课"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雷丽珠 《生活教育》2014,(22):85-8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困难重重,许多学校把各类资源包、学生用书等当做唯一的课程资源,导致实践课程以课堂为中心。校外活动基地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课程资源库,巧妙利用校外基地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既能保证学生在校外活动的安全性,还可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优质的教师资源,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具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质上的开发者,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新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科课程资源具有消费与生产一体的属性。学科课程资源的系统化开发是伴随学科课程实施过程的资源累积增长,体现出课程改革自身系统再生产与完善的机制性功能。学科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开发包括校内资源的自主开发和二度开发,充分体现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学习、教学实践、潜在资源、学校价值、课程管理、教学主体的紧密关联。学科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开发重在课程资源应用平台的建设与利用,将教师、学生等最生动的课程资源进行跨时空的整合,促进学科教育的模式创新和课堂优化。应该充分认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活动所处的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等的外部环境影响,警惕课程资源中的层级化与符号暴力现象,充分发掘学科课程资源校本化开发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新海 《教育探索》2002,(12):34-35
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存在的不足而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懈追求、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创办特色学校、构建特色课程、培训个性化的教师、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消费和实践,还是课程的生产和主动设计。所以我校特别注重引导教师从教材的使用向教材的开发、研究角色转变。为了把它作为我校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工程,我们重点在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开发校本课程上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课程资源与课程实施有着密切地联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形态独立而又特殊的课程更需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对如何有效地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进行了探讨,为更好地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思路。对教师的多级和多元培训、激励机制的建立、多层次和交互式管理库的建设、社会网络系统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寻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赵江 《教学与管理》2006,(12):22-23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是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校本研究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构建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使学校和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学校和地方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这对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但在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有些学校把校本课程当作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事,忽视了学生在课程开发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使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确立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验中的主体作用,是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新增设的一门必修课。它的开设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活动课的继承、发展与规范,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其课程内容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为依托,同时可跨越领域的界限,整合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评价方法应包含学生情感体验、个性成长、过程经历及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从现行课程评价的现状和中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化工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构建一套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中职课程评价体系,以期能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业,使每个学生毕业后走进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20.
首先提出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是解决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重要策略,进而分析小学校本化德育课程开发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实践总结了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建设的三方面经验,即依据社会需要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活动课程建设和依据学校特色资源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