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丽英 《辅导员》2013,(12):10-1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当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次次冲击我们的教育目光,继而引发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多个层面思考和探索。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一个人能否成为杰出人才,不仅取决于智商的高低,更要看他的人生追求、意志品质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人格要素,往往成为制约一个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当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次次冲击我们的教育目光,继而引发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多个层面思考和探索.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一个人能否成为杰出人才,不仅取决于智商的高低,更要看他的人生追求、意志品质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人格要素,往往成为制约一个人最终发展高度的关键因素.而我们的教育更多重视了书本知识的标准化储存,忽略了作为个体——人所具有的独特自主的意志品质和个性成长.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如同深埋的种子,只有在适合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才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小学教育的任务就是给创新人才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为创新人才生根发芽提供沃土.  相似文献   

3.
徐星 《上海教育》2011,(23):20-25
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不能将定位集中在实验班、实验室的建立或少数天才、怪才的选拔、培育上,也不应局限在少数学校,而应指向每一个孩子,成为每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的普遍意识。  相似文献   

4.
钱耀邦 《上海教育》2003,(11A):47-47
创新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素质,基础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5.
中学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推理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学科。在教育转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素质教育如何操作是教师讨论、议论得比较多的问题。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要求数学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创新教育,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教育正在出现一系列新的变革。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的任务,已经摆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教师作为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是创新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行为的具体实施者,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的重任。那么创新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的教育要明确体现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校创新教育与教师学生观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中,创新教育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而教育者如何从传统的教育模式顺利过渡到创新教育中来呢?确立创新教育的全这生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应该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 一、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我国的教育二千年来基本上是以“传业、授道、解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至今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为我国培养过大批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信息的急剧增加,使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死记硬  相似文献   

10.
11.
高等学校的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教学 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使之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高尚的人格和本专业完善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为此,高校要建立教师培训体系,走教研一体化道路,并让学生参与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是完善人性的教育,也是一种发展性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榜样,营造创新氛围,给予学生创新时间,创设创新情境。  相似文献   

13.
王波 《辽宁教育》2003,(4):23-24
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是指在解决问题与学习过程中,推动主体经过变化、组合、探索,得出新成果,获取新知识与新能力的受主体个性特征(如动机、态度、情感、兴趣等)制约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如何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最大化的开发与挖掘呢?我想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创设良好的环境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环境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发学生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倾向。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开放的、动态的、有生命的、可迁移…  相似文献   

14.
15.
小学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本文立足小学教育,具体探讨了小学创新教育的作用、意义及其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我对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作了初步探索,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创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中小学阶段,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其落脚点在什么地方,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有哪些误区……为了解开这些疑惑,本刊记者专访了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辛继湘教授。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继“素质教育”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课题。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关键在教师。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问题。一,教师自身要做勇于创新的实践者;二,教师要做学生增长创新才干的指导者;三,教师要做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四,教师要做创新学习环境的构建者;五,教师要做创新途径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9.
20.
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广阔天地,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学生是创新的主体,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