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师应该构建和谐生态的课堂,倡导"我学习,我快乐,我收获"的幸福体验.今天我就以《母亲的恩情》课堂鲜活的实例,来阐释我是如何构建和谐生态课堂的.《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达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课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不管是"文"还是"诗",处处都洋溢着母爱的光辉和游子的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恩情》是我参加江苏省仪征市第二届"真州春耘"课堂教学竞赛的课文。这一课的教学历经"三教",使我在一次次的自我改变中成长。一教:目标偏离教不好《母亲的恩情》(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篇"文包诗"课文。课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不管是"文"还是"诗",都洋溢着母爱的光辉和游子的感恩之情。备课伊始,我深深地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渲染,观察插图,创设一个个情境,引导学生披情人境,联系自身感受,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下面我就结合这堂课,具体谈谈我是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的。  相似文献   

4.
女儿上二年级,有一天学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回家后抢着帮我做这做那,我很奇怪,她却充满感情地说:“妈妈,你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怎么报答得了你的恩情呢?”我很欣慰,由衷觉得她学了这一课,不仅是学会了几个生字词,会背了一首《游子吟》诗,更是得到了一次思想情感上的认知提升。他们老师这堂课上得好,上出了水平。这堂课的情感认识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一直到将来,语文课不就应该具有这样的效果吗?  相似文献   

5.
生成的风景     
案例:这是一节下午的语文课,虽然天气阴冷,但琅琅的读书声却使教室里充满了温暖,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在学习一个文包诗故事——《母亲的恩情》。读通、读顺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小节,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的场景,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孩子 ,不是“小皇帝” ,就是“小公主” ,一大家子人围绕他们转 ,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漠视友情、亲情 ,甚至漠视母爱。针对这种情况 ,我借助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母爱”课。根据课文节选的第二部分内容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 :理解作者对母爱的感悟 ,感受自己生活中的母爱。学习这一部分时 ,我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从课文中找出母亲关爱理解“我”的句子 ,哪些地方特别打动你 ,谈谈你的理解 ?问题一提出 ,同不们便快速阅读、圈点 ,不一会儿便有同学举手发言。有的同学找出了“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 ,…  相似文献   

7.
《一束鲜花》是新编选的课文 ,讲“我”在紧张工作之余外出度假 ,途中偶遇小男孩。小男孩的行动改变了我的计划 ,决定转路回家为母亲的生日送花的故事。这是篇亲情教育的教材 ,故事感人 ,有儿童情趣。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是朗读好课文 ;二是基本读懂课文内容 ,懂得珍惜母爱。一、导入 ,揭题在母亲的生日里 ,你为母亲做过什么事 ?送过鲜花吗 ?谁能介绍自己曾经做过让母亲感到特别高兴的事 ?(安排 2~ 3人介绍 )今天 ,我们学习课文《一束鲜花》(板书课题 ) ,它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学生读课题 1~2遍 )点评 :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  相似文献   

8.
“把爱全都给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伴随着满文军深情的歌声,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在学了美国作家苏珊妮·凯金的《母亲的爱》后,流泻着母爱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一定记住我爱你》 地震中,一位母亲用坚韧的爱换来了孩子的生命。母爱如水,其实母爱也是一座山,母亲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孩子的一片天。  相似文献   

10.
宫陈 《幼儿教育》2008,(4):12-12
<正>那天带女儿去新华书店,偶然读到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的孩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口渴了,又没带水,而你包里有两个苹果,怎么办?""我会将两个苹果各咬一口!"孩子答道。这位母亲非常失望,很想训斥孩子的不孝,但理智最终让她改变了主意,于是她温柔地问:"为什么呢?"孩子一脸童真地回答:"因为我要把甜的苹果给妈妈!"虽然只是个故事,但我依然为这位母亲感到庆幸,因为她带着宽容和信任听完了孩子的话,这使她感受到了孩子的爱,  相似文献   

11.
导入新课。母亲是平凡的,伟大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课文《春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的慈母为供子女上学而饱尝艰辛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感受这位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浓浓的情。首先,谁能向大家介绍家蚕?整体感知。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记自然段,想一想:蚕的生长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分段细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教师点拨:“就靠”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齐…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母亲的恩情》教学已接近尾声—— “孟郊铭记母亲的恩情,写下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小朋友,你准备怎样报答自己的母亲呢?”  相似文献   

13.
14.
正我是一名大学的化学老师,孩子是珠江五校的一名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二年级上册数学书中有一个"华容道"的小游戏,我的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其实,"华容道"作为一款智力游戏,不仅是几个方块的移动,"华容道"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典故更蕴藏着无穷的魅力。借此机会,我将三国演义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于是孩子迷上了《三国演义》。我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聊起这件事,班主任老师说:"你参加我们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吧,把你给孩子讲的故事带到课堂上,我看一定精彩!"  相似文献   

15.
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母亲在震耳欲聋的环境里赚着血汗钱,却毫不犹豫地拿钱让儿子去买书。嘈杂的环境,酷热的灯泡,瘦小的母亲,还有母亲那双掏钱的龟裂的手让梁晓声在瞬间长大,母爱的深沉也结结实实地撞击着我们的胸怀。只是,不谙世事的学生读得懂这份深沉吗?我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把学生领进文本,与这位母亲对话呢?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两组镜头,以一慢一快的方式进行切换,让学生静心揣摩,用心体会,慢慢思量这份沉甸甸的母爱。  相似文献   

16.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情感,激发朗读兴趣只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他们,以情传情,情景交融,朗读才能读出味,品出情来。如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小钱身上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画下来,多读几遍。"经过一番情感渲染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们很自然地找到了"这个  相似文献   

17.
“把爱全都给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伴随着满军深情的歌声,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在学了美国作家苏珊妮·凯金的《母亲的爱》后,流泻着母爱的故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以苏教版三上《第八次》课文为例,谈一谈构建"以写为本"的阅读教学范式课堂,即"2+1"范式课堂(一篇课文2教时完成+第3教时拓展)。第一课时:三读三问,理清课文脉络上课一开始,我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引入别出心裁地讲故事:听说过这句名言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外国的有志竟成的故事吧。然后范读课文,字正腔圆,感情饱满,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初读课文环节,出示了不同层次的"三读"要求——一读: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根据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二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相似文献   

19.
<正>爱,怎么会与辜负同在呢?被母爱包裹的你一定能读懂下面的故事!高三,她最后冲刺的几个月,母亲明显地消瘦,头顶上甚至钻出了一些杂乱却清晰的白发。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和母亲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是被宠着、呵护着,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的,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人生一帆风顺。婚后半年,她怀孕了,刚刚50岁、事业正好的母亲坚  相似文献   

20.
<正>不久前去学校调研,连听了五节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五节课的课堂观察,给我很多思考。课堂的主要教学流程如下:1.初读课文,分享初读感受:母亲给了你怎样的印象。2.再读全文,深入了解母亲形象: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