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姬艳辉 《辅导员》2013,(30):14-16
"真不敢相信孩子会变成这样……,文文再这样下去就完了……",一个三年级学生的母亲打来咨询电话,电话那头还没说话已经泣不成声。在笔者的安慰和引导下,这位母亲终于调整好情绪讲述了她的孩子文文(化名)由一个"好孩子"变成了"出口成谎的坏孩子"的历程。一、个案介绍(一)母亲自述"孩子上二年级以来,我就发现她开始说谎了,经常和家里要钱说老师让买练习册或是其他学习用具,我们一听是学习用的,就把钱给了,后来和她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起:感知"怀念"师(播放季羡林小时候与母亲对话的录音):这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你们猜猜他是谁?生:季羡林。师:录音中的母亲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觉?生:她很爱她的孩子,很关心她的孩子。师:这样一位慈祥的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在季羡林先生二十岁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生读课题。)  相似文献   

3.
蔡晓楠 《新读写》2012,(2):37-37
母亲与父亲在我小学三年级时就离婚了,是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我拉扯长大,她每天盯着我学习,陪着我吃饭,搂着我睡觉……风雨无阻,生怕一个闪失就让我感到痛楚。  相似文献   

4.
琴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常年四处游荡。从小,她就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四年级时,她转入我班。进来不久我便注意上了这个孩子。倒不是因为她成绩差,而是因为她那明显的暴力倾向。那天,学校组织观看爱教片。由于人数少,我班被安排成与三年级一起观看。在观看电影时,  相似文献   

5.
青岛一母亲来信问:我孩子上四年级,她做作业经常犯错误,学习成绩也不好。我认为是她的学习方法不对,可是我告诉她正确的学习方法,她根本不理会,还是继续用她自己的错误方法学习。我一次一次地纠正她.她就是不听,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相似文献   

6.
家长≠父母     
《母婴世界》2013,(11):90-91
曾经有位母亲向我倾诉,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一不高兴就变得特别有攻击性,说起话来也是口无遮拦,以至于她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相似文献   

7.
剪纸的魅力     
方芳 《教育文汇》2009,(11):55-55
女儿今年八岁了。在我的眼中,这小宝贝,有时是个淘气猫,甚至是个小马虎。她读一年级时,我对她的学习没有刻意要求,她的成绩虽然总是在95分以上,我想毕竟孩子刚入学,独立思考问题不可能一点不出错,这样的成绩算是很好了。等到了二年级,  相似文献   

8.
一天,我接到一位母亲的电话,她很着急地说,请您赶紧帮帮我们,我们的女儿差点自杀…… 情况是这样的:孩子原来就在我们单位子弟学校读书,从小在学校里享受了一种特殊的待遇,比较娇惯任性,不能和同学们正常交往.五年级时为了让孩子考上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9.
记得我第一次走近她是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带着一群一年级的娃娃去郊游。孩子们满脸兴奋,我问:“孩子,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花……小草……小牛……小羊……”“那么就用你的小手把它们画出来吧!”孩子们趴在草地上用手中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呀,涂呀。一会儿,一幅幅杰作诞生了:红花、绿草、黄牛、白羊……看着孩子们用胖乎乎的小手举起的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我就对他们说:“请在上面写上2004年3月20日。”就这样,她开始在孩子的心中萌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天早晨,一个五年级学生的母亲看到孩子的科学课本落在家里,便瞅了一下书桌旁张贴的课程表,发现上午没有科学课。谁知,她刚去上班,孩子就打来电话,要她把科学课本送去,说是临时调的课,而且由一节加到两节。母亲一听,立即往返10多公里送去课本。  相似文献   

11.
他们的12岁     
流沙 《家长》2013,(11):42-42
12岁,正是读五、六年级的时候。有这么个男孩,别人都说他“笨”。老师对他的母亲说,孩子的智力可能有问题,他不能消化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但孩子的母亲不这样认为。孩子仍然有大量的玩耍时间,因为孩子的母亲认为,只要孩子觉得快乐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2.
我的大外甥女生下儿子断奶后,不到一岁就放在农村让她婆婆带,一直到上五年级才接到她打工地方和她一起生活。可是,每天她发短信给我说:小姨,儿子不听我的话,学校生活不适应,考试成绩倒数第一,家庭作业不会做,可我也没法辅导……这几年,当她的朋友们自己带孩子时,她却过着自由的生活,吃了玩,玩了睡,有空就去看看孩子,给孩子买些好吃的、好玩的。当孩子和她在一起生活了不到半年时,她彻底失望了,一是孩子有话不  相似文献   

13.
神秘的耳朵     
"小心跑,别摔了!"一位母亲站在街角对着去上学的孩子喊,眼角流露出焦虑与不安。而孩子却头也不回地跑在上学的路上……母亲张望着眼前的小路,直到孩子的背影消失了,她才转身回到屋里,拿出一个装满"艺术品"的小匣子,用她那笨拙而又布满老茧的手开始制作起来。原来过几天就是孩子学校的艺术节了,母亲想用特别的方式让孩子在艺术节那天交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生活中也是这样。有些爱就在身边,你们有好好地感受这份无言的爱吗?  相似文献   

14.
正爱,给孩子阳光心灵那年,我接手了二(3)班。班里有一个被很多人笑称为"大舞台"的孩子,她叫蓓蓓。。同学们叫她"大舞台",是因为她曾自训自己是上过"大舞台"的人。刚一接触这个孩子,我就能感觉到她的机灵、热情、聪明……但是她又是一个过分张扬、不能自律的孩子。又一次,学生又在向我诉说蓓蓓如何如  相似文献   

15.
恩丽  孙岳 《教师博览》2013,(11):43-44
<正>德国小学就只到四年级,一、二年级一个阶段,三、四年级一个阶段。三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阶段,学校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以及自我意识的表达。失败是人生的必修课德国学校的家长会通常都是老师和家长的单独谈话,谈话的时间是15分钟。女儿三年级的第一次家长会时,我刚和老师面对面坐下,干练的老师就打开她那厚厚的卷宗,找到了关于女儿的那一页。她说":总的来说,我对你女儿是很满意的。她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不错,她的手写体写得尤其漂亮,阅读课文流利,做算术题  相似文献   

16.
一、案例背景 两年前,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班级中有个小姑娘,她那苍白的小脸,扁扁的小嘴还略微歪斜,瘦弱的身体……一见就让人感到可怜。记得刚入学,她妈妈就对我说:"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这样,舌尖下面一根筋连着,话说得不清楚,也不太爱说话,  相似文献   

17.
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五年级.我以为我了解这群孩子,对他们的得失和需求了然于胸。这种自信使我常常得意忘形:这些孩子太幸运了.幸运地碰到了我这样一个愿意相信、理解、宽容他们的老师;他们太幸福了,他们的老师——我,常为他们的幸福、快乐而反思着,学习着。就在我“沉醉不知归路”的时候,一条来自家长的短信在我的心中激起不小的涟漪——她告诉我,自己的孩子说班级有同学收费租借图书。  相似文献   

18.
学会放手     
一次某个朋友请客,同来的两个朋友都带着自己的孩子,一个是刚上一年级的男孩,一个是幼儿园大班的小姑娘。吃饭前两个孩子在一起玩,都非常活泼可爱。吃饭了,他们各自回到母亲的身边。看着饭桌上的菜,小男孩的母亲忙坏了,每上一样菜,她就忙不迭地给孩子夹上一些,并不断地对孩子说:"这个菜营养价值高,多吃一点;这个你也要多吃一些,吃了就会长高;这个吃了会更聪明……"一顿饭下来,这位母亲一直在为孩子夹菜、  相似文献   

19.
一缕飘香 《家长》2012,(10):20-21
那天,我的一位好朋友在博客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她和孩子开车回家,到车库的时候,她让孩子去开车位上的地锁。朋友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这是他第一次开这个锁。孩子原本高高兴兴地去开锁,但很快就遇到了困难——怎么也打不开锁。孩子开始发脾气,埋怨朋友,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本来就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大家对"拖延症"这个词可能并不陌生,很不幸,我就有拖拉的毛病,至于如何患上的,追根溯源,还得从小学一年级的暑假说起。那时候,我伟大的母亲逼着我写字。这本来也没啥,可是她偏偏要我写小一号的字,还说这样可以加快写作业的速度,这不是摆明了要为难我吗?我在写字台前磨蹭了半天,不想写的情绪一直困扰着我。等我终于写好了才发现,妈妈对让我练字这件事似乎已变成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后来更是再也没有提起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