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说起英汉翻译原则,早在清末,我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就概括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后来又有了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著名学者和翻译家杨绛在谈论翻译的文章中通俗地指出:"反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是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原文说什么,译文也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我想这就是翻译的"忠实性"原则。杨先生接着说,"至于如何贯彻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个别解决。"我认为,这就是翻译的"创造性"原则。而我在另一本书《翻译理论与实践》上看到的对于翻译的定义(彭卓吾,1998:128):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正确无误地(恰如其分地,等值地,确切地)转移到另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理解《风景谈》第五节的思想内容?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中说:"这篇散文共写了六个风景画面",认为这节文字描绘了一幅风景画"石洞雨景".我所看到的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大多持与此相同的看法.要正确理解这节文字的思想内容,是离不开对  相似文献   

3.
安琦 《海外英语》2011,(6):195-196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重在传达原文的语义内容,交际翻译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宝,陆续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海内外。中外翻译学家关于其书名的翻译可谓仁者见仁。该文试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尝试在翻译方法上对几种《西游记》书名英译的差异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探讨纽马克翻译理论对其文化内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汉志》所载"《毛诗》二十九卷"和"《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的重新解读,并结合清人的意见,认为所谓"故训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故训"恰恰是今所谓"毛传"的内容;而"传"恰恰是今所谓.毛序"的内容,并梳理了西汉《毛诗》的传本情况.在《史记》广泛流传之前,《毛诗序》已经存在并流传.结合经学史,论证《左传》、《古文尚书》在汉初巴经成书并流传;《古文尚书》并非只有孔安国一个系统.卫宏不可能作《毛诗序》.卫宏在东汉中前期古文经学兴盛时期,对流传已久的《毛诗序》有可能做了"润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将"毛诗故训传"中"传"的内容,定名为《毛诗序》.后世所谓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盖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实不出思想情感两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他又说:“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以下简称《论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先有对某物的认识和经验,需要告诉别人,然后才诉诸文字,写成文章。这就是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因此,叶老认为命题作文的训练必须近乎自然。  相似文献   

6.
《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原为英国人为其殖民地编写的英语入门课本,商务印书馆对其内容进行删减,运课翻译并附中文注释,以中英两种文字编排出版,成为我国自编最早的英语教科书。二书在目标上强调宗教灌输,教学上侧重书面读写能力,内容组织上遵循循序之原则,形式上图文并茂、并首次采用中西文编排。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之一,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当桥梁作用。本文从许渊冲的"意美,音美,形美"三美原则对他翻译的李商隐的诗《无题》进行评价,并指出译文的得与失。本文认为,要在音、形、意之间达到完美的统一几乎是不可能的,许译《无题》也存在形式与意义矛盾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8.
赵萝蕤"内容与形式的血缘关系"的翻译思想是在诗歌翻译实践中体验并取得实效的。她以"忠实"为翻译准则,认为翻译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再创造,二者相辅相成。这一翻译思想为我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指出了一条有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其文漫灭"一语出自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它的注释,时下流行的版本大同小异。如:1.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于在春先生翻译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是这样说的:"上面的文字模糊不清。"(见1980年版第三编第146页)2.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袁诚先生主编的《高中文言文学习辞典》也是这样告诉读者的:"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要求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繁星》和《春水》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两部诗集,美籍汉学家约翰·凯利与鲍贵思对这两部诗集的进行了英译,处处体现出功能对等的内涵。两种语言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元散曲的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在习惯上更关注其思想价值而忽略其文体特点,于是远离了这种文体与生俱来的内容和风格上的特性,忽略了这种文体的实用功能及作者在使用这种文体时的目的与创作心态,以致产生了许多曲解。散曲是歌词,而且是通俗歌曲的歌词,它的特性是:娱乐性、世俗性和谐谑性。只有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些特性,才能对作品作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汉代篆书的成果因隶书的巨大成就而没有得到书家充分的肯定,汉代篆书名碑亦不能代表这一时期石刻书法的全貌。汉画像石题记作为刻石文字体例之一,率然纯真、风格多样,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当时书体的风貌及各种书体演进之轨迹。本文从汉画像石题记中搜集到的小篆与杂体篆来进一步阐述汉代篆书的发展以及汉代篆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论语》及其注疏久传于世,其中文字使用情况复杂,值得深入研究。以李学勤主编阮元刻本《论语注疏》为对象,就其注释用字进行考查,归纳分析其类别及形成原因,针对各种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在古今字的使用上取其当时的“今”字;假借字尽可能保持其借字不变;同源通用字取其更为通行的那个;异体字选择符合造字理据、更易为人接受的形体;近义词选择其中更为通俗流行的,力求浩繁典籍在久远的流传过程中能够维其原貌,服务世人。  相似文献   

14.
阐释海报《南音》设计的追求:以"静"和"空"为美的意境,"淡"、"儒"、"素"为雅的风格以及简明准确的视觉语言。着重对海报的视觉语言文字、图形、色彩、版式进行分析,对当代海报发展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设计观念的更新,主题概念的创新、创意手法的多样化以及信息传达与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等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写作行为和创作行为是不同的两种行为:一、功利实用性的写作心态和明确的目的性是写作行为非常突出的特征;创作的非目的性、审美性、自由的创作心态是创作行为的重要特质。二、写作行为讲究文章合体,操作上有一定的工艺程序性、规范性;创作则要求时时创新,体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乎情,创作从根本上来说不可教不可学。三、写作行为偏重于实用思维、理性思维和功利意识,文本上形式服从内容的需要和支配;创作行为主要依仗审美思维,文本上内容和结构同构,形成一种有意味的暗示。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凄艳词风的形成原因,历来有很多解释。文章认为纳兰性德尽管生活在清朝的“康乾盛世”,但如果将清朝放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却是封建末世。从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纳兰性德人生经历的了解、思想轨迹的剖析,综合前人的研究,得出纳兰凄艳词风是由其所处的独特的时代背景、独特的个人经历等因素所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先于审美或与审美同存;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是一定地区民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折射,集中体现了该地区、该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导向;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材料的原生性、多样性,工艺的地区性、延续性使其风格迥别于其它工厂化商品性工艺美术。  相似文献   

18.
应用文写作是我们现代社会劳动者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要学会写作各种应用文,必须研究其结构模式和语言特征。了解并掌握应用文语体,对写好应用文尤其重要。因为文体相对较稳定,而语体更活跃,常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其本身又有很鲜明的特征,必须时时关注并学习。应用写作教学的突破口应该选在这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主体人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这是文学风格攀升的三个阶段。同时,由于符号化和创作对象性质对主体的偏离倾向,这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风格的诞生是完美境界的诞生,但也是对生命的创造活动的限定、因而现代作家的创作活动对风格表现了强烈的戒务倾向。风格在诞生的瞬间,也面临着瓦解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在消费时代,艺术元素被纳入商业需求的框架,美成为观赏性存在,大众化的多种产品都呈现出审美的女性化风格。大众化中的欣赏乐趣也同样是消费主义的产物,女性化的审美品格也是消费时代的典型气质。本以(菊花香)为例,探讨它在艺术上呈现出的女性化特征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