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秦书》以真实笔触将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图景再现眼前,同时揭示了导致灾难的多重因素。该长篇小说对灾难的反思实现了文学抵制遗忘这一社会历史功用。灾难下的反思,以故事情节和历史资料互相佐证的方式突显大灾背后的原因,是小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近期,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就张浩文的长篇小说《绝秦书》举办了研讨会。单正平教授别开生面,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千古名训为切入路径和尺度来评议《绝秦书》;周泉根教授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来阐发《绝秦书》的奥义;王学振教授认为该长篇是中国自然灾害书写当之无愧的扛鼎之作;廖述务副教授认为:《绝秦书》呈现出历史的未完成性与开放性;学科的研究生们分别从小说史质地、小人物之死、灾难下的反思、爱情悲剧等角度,对《绝秦书》进行了多元分析与批评。  相似文献   

3.
《绝秦书》中民国十八年的饥荒让人触目惊心,灾难之下的爱情更让人黯然神伤。引娃和周立功的爱情是可悲的也是可解的。人生经历反差强烈、生活追求迥然不同、人性本质南辕北辙导致他俩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4.
《绝秦书》展现浓郁的陕西乡土风情、厚重的历史感与纷杂的社会现实,可谓一部沉甸甸的乡土小说。不对其思想内涵进一步挖掘探讨,而从《绝秦书》笔法出发,对小说语言风格、譬喻修辞进行一番品读。旨在小说现实与苦难沉重基调之外,呈现出作者诗意的笔触与其所表现出的快意与盎然。  相似文献   

5.
<正>写《绝秦书》是蓄谋已久的事了。作为50后的笔者是在饥饿的恐惧中长大的。小时候稍不留神洒漏了粮食,老人就会声色俱厉地告诫笔者:搁在民国十八年,看不饿死你崽娃子!从那时候起笔者就记住了民国十八年。后来长大了,查了资料,得知那是陕西近代史上最惨烈的大旱灾,当时陕西人口不到千万,饿死300多万,逃亡300多万,人口折损超过半数,真正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而这仅仅是陕西一地,其实那场灾难席卷整个西北,死亡总人口  相似文献   

6.
《谷风》(邶风)和《氓》(卫风)是《诗经》中两首凄楚感人的弃妇诗。诗人用哀怨的笔调,为我们刻划了两个不幸被丈夫遗弃的妇女形象。这两个形象不仅所处的环境差不多,且有着共同的生活遭遇和相同的悲剧结局。乍一看来,她们的思想性格也差不多——勤劳、善良,忠于爱情。这是她们的共性。但这种共性却是通过她们各自不同的个性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兰斯顿.休斯在其短篇小说《教授》中,用讽刺的笔调刻画了一位在白人面前毕恭毕敬、奴性十足的黑人教授形象。这一形象与他在《汤姆叔》一诗中所描绘的汤姆叔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教授是休斯笔下的另一个汤姆叔形象。  相似文献   

8.
明清以前狐的形象多呈现宗教态特征,明清以来狐的形象转变为审美创作,特别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出现了一大批蕴涵着人性美的狐仙。本文沿着狐文化发展的轨迹,结合蒲松龄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思想去探求这一原因,并发掘《聊斋志异》中狐仙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9.
一、独特的女性形象系列一个阅历丰富、创作走向成熟的作家,往往以他多产的创作提供一系列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美学理想。在这一点上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他把长期的底层生活中形成的对人的美好信念作为基础,以深沉的笔调,强烈的感情,塑造了一系列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有邢老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司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在五、六年级分别安排了四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与《两小儿辩日》,这在教材的编排上是一个突破。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语言凝练,意蕴深远,又不乏形象生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  相似文献   

11.
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在史学家笔下,曹操形象已很复杂。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曹操从历史上的英雄逐渐演变为奸贼。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既带有千余年来各种文化的印迹,又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学理想,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历史、道德观念和爱憎态度,因而这一形象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曹操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红楼梦》,而《红楼梦》的伟大却不仅在于它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衰败,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无与伦比的鲜明的艺术典型。贾宝玉形象便是这一系列典型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但是,这一形象也是《红楼梦》人物画廓中性格最复杂、最难理解的典型。对于这一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显然有助于对《红楼梦》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认识。本文拟从贾宝玉形象社会性质与美学性质的分析中,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对贾宝玉形象的社会内涵和美学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张浩文的《绝秦书》以民国十八年的灾荒为背景,用纪实与虚构的方式去还原当时的灾害景象,对民国十八年西北大旱进行了“究天人之际”的追问。作品视野开阔,气势恢宏,用诗性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一段苦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灾难文化是当代文学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毁灭的灾难是日本灾难文化中时常出现的虚构故事.提到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来世情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非《日本沉没》莫属.2006版影片《日本沉没》刘画了日本国土沉没即将沉没的众生相,在男女主人公的爱的生死离别中完成了自身价值的升华,塑造了小野寺的国民英雄形象.从灾难文化的视角透视《日本沉没》的新闻价值,剖析日本国民的国民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生活》如何上,如何让《文化生活》课像一堂文化课,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课,这是开设《文化生活》这门课程以来不少专家、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上出《文化生活》的"文化味",要让《文化生活》的学术观点与流淌在学生血液中的地域文化接通,从而激发起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对课程的归属感。现以"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为例,谈谈对"文化味"的一些思考和探索。一、渲染文化氛围,营造文化环境。提升学生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创作深受犹太历史和《旧约》的影响,这是他的作品受到文坛普遍关注的原因之一。本文从《旧约》原型角度入手,对小说《伙计》中莫里斯这一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进行探讨,以期理解作家在小说中受难犹太文化母题的文化构因,并探究马拉默德通过塑造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对社会现实所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自1990年以来,郑彦英的写作致力于对人性的深入探索,他的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石胡笳》、《秦腔》以及长篇小说《石瀑布》、《拂尘》等都表现了这一点。但是郑彦英的这些小说在探究人性的背后透露出了作家的某种不自觉的文化认知。而且,由于作家本人生活经历了从关中文化区域到中原文化区域的转变,其笔下的文化表现也同样展现了从关中文化到中原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薛宝琴是《红楼梦》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女子,她作为皇商之女自幼走南闯北,不仅有机会了解各地风土民情,甚至还能直接接触到外国器物、文学诗歌和各类人群,从她见多识广的眼界、才华横溢的诗情和艳绝诸芳的形象中,可以看到清代中国和外部世界相关生活器物、文学艺术以及文化思想交流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关中信仰民俗文化词汇是指《白鹿原》中反映关中民众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信仰、祖先崇拜等民间信仰的文化词语、短语和熟语。借鉴民俗文化分类标准,将《白鹿原》中关中信仰民俗文化词汇分为反映关中“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信仰”“祖先崇拜”四类。探讨和解读这部分词汇以期窥探关中民众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和看法,深入了解关中民间传承数千年的神鬼信仰民俗文化,揭示关中民众对神鬼既畏惧又依赖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质生活及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服饰不断更新换代。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幼儿教师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外在形象?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园设计了《幼儿教师最理想的外在形象调查表》,从独立性幼儿园、厂矿企业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等具有不同性质的幼儿园中共调查了家长、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