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介绍文本有必要译成英文以便有效地推广海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中含有大量文化专有项,是翻译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的英译应采用异化策略,译文中尽可能保留源语文本的文化元素和特质,以便帮助译语读者了解源语文化。  相似文献   

2.
谈旅游外宣文本中闽南特色文化词语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世界文化趋于全球化,但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马可·波罗笔下“东方第一大港”这一辉煌历史,再加上泉州现有的经济实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闽南独特的文化民俗,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泉旅游观光。根据归化与异化的翻译原则,旅游外宣文本中闽南特色文化词语英译时既要考虑翻译的交际效果,也要注意适时、适当地推广闽南特色文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翻译时要做到归化与异化的动态统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加强地方优秀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可以对宿州本土文化遗产进行推广,有助于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文章立足于文化传承视角,根据《宿州民间文学》的文本特点,探讨民间文学文本翻译中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宿州民间文学的对外宣传水平,加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效果,从而增强宿州市优秀文化外宣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及活态传承性,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跨文化语境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及对外传播十分必要,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视角进行了阐述,以具体实例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难点问题,并提出科学运用新媒体平台,强化外宣翻译和对外传播;构建非遗外宣翻译标准,为对外传播提供有力遵循;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创新非遗外宣翻译策略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功能翻译理论是当今翻译界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之一,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将文本体裁划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大类,并明确指出,语义翻译法用于表达型文本,交际翻译法用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这一理论对应用性很强的商务信函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芳芳 《海外英语》2022,(21):46-47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是宣传推广广西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名茶六堡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文通过作者自身翻译实践,研究六堡茶外宣英译,分析广西特色文化外宣英译策略,总结其翻译方法,以期促进六堡茶外宣英译质量,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促进广西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主张翻译原则和策略完全由翻译目的所决定。在"目的论"视角下对"黎族三月三节"外宣文本英译进行个案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文本英译必须结合外宣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语言结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来选择增译、减译、转换等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25):17-18
本文通过调研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翻译现状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从微观上剖析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特点,提出改善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有效措施与合理化建议,从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人才培养,重视外宣翻译的研究与实践,突破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论研究瓶颈,探求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非凡之路,力争为我省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研究有助于推动商洛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世界不同文化的和谐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缩影,它为读者起着广告与导视的作用,其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英译时,为了最大限度保持源语文化与地方特色,促进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译者应采取以异化为主,以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应灵活使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受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根据翻译研究流派理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对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特定思想意识形态,即强制性思想意识形态或受接受语文化主导意识形态影响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文本的选择有决定性作用;这一特定意识形态也决定了翻译文本的改写及改写策略。最后指出为达到更好的文化交流目的,非民族中心主义的翻译策略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其翻译质量关系着我国特色文化被目标语文化了解、接受的程度及文化交流的成败.把文化负载词作为模因,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采用异化、同时兼顾归化、以厚翻译为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可选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一是由政府与民间合力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流构成,二是数量极大、散落或彰显于民间、为民众日常应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主流构成,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流和非主流的两个语域中心。宜采取的挖掘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近期及长远对策是:加强对河南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和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发及特殊的民俗活动的组织开发;保护中原文化链,构筑河南“大文化”格局;加强濒危品种保护和传承人培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纳入学校正规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功能目的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指导可以总结为翻译策略型和翻译意识型两大类,前者主要为文本类型分析和功能识别策略,后者主要为尊重委托人意愿的意识和职业操守意识,从而使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做到解读原文,分析目标环境,界定文本附着的功能,识别目标文本的接受对象,确定宏观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对其起到积极有效的保护,也有助于对其进一步挖掘与完善,以及促进文化的对外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具有独特性,在外宣中如何进行汉英翻译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及其汉英翻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功能语境视角下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理论,探讨其汉英翻译,可以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外宣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是传播广西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以桂林彩调《五子图》为例,进行翻译案例分析,探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音译加注等方法,以期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在全球发行,其中的术语也被逐渐引入中国,在媒体上传播开来,然而,大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依然薄弱。究其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件中术语的翻译阻隔了汉语读者的理解,造成"文化休克"。在此背景下,术语如何有效服务于文化传播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个案研究,分析了术语定名与翻译的内在机理,探讨了合理的定名与翻译及未来术语定名与翻译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都是一种语言与另外一种语言的转换。为了能更好的践行翻译实践活动,译者应首先分清楚文本类型,以及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特点,从而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关于翻译文本的评价 ,传统译论主要致力于两种文本的比较 ,分析翻译手法 ,体会翻译的效果。这种注重文本内因素的做法往往使不同的评论者对同一译本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文化翻译理论舍弃了文本语境 ,而是把文本的评价纳入一个总体的文化语境之中 ,从跨文化交流的效果来评判翻译文本的得失。根据相关的理论 ,分析和总结林语堂翻译文本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涉及诸多人际关系的实践活动,且翻译伦理是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文本翻译的伦理问题以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从语言、文化层面过渡到伦理层面进行分析,提出商务文本翻译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侧重不同的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介绍与译文之间存在不对应现象,但不能将之简单地归为翻译质量问题。本研究主要以贝克的叙事学框架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源文本和译文的叙事框架、翻译策略以及框架所涉及的价值观念、思维体系及话语权力,指出官方的主流话语、译者及其机构的价值取向、译者的立场意图等影响着非遗产品叙事框架的建立与重构;译文和源文本由此也形成互为阐释的空间,客观上促进了非遗文本的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